邻居的耳朵吧 关注:19,982贴子:837,211

美术的印记——来源艺术中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蒙娜丽莎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西班牙两位科学家通过神经学和光学分析,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进行了新的解读。两位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系视觉误差所致。她的笑容之所以时有时无,是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 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肖像画杰作。画中蒙娜丽莎的妩媚笑容具有一种如梦似幻的千古奇韵,被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1楼2012-12-21 18:09回复

    法国巴比松风景画派是在19世纪中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画派。一批志同道合、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集中在巴黎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长期致力于乡村风景画和风俗画的创作,对动乱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对农民的生活状态深感同情,创作了一大批表现大自然的真实面貌和关注现实乡村的生活的优秀作品。


    2楼2012-12-21 18:10
    收起回复


      3楼2012-12-21 18:10
      收起回复

        吕敬甫《花卉草虫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4楼2012-12-21 18:11
        收起回复

          元,倪瓒《竹石图》。此画有一股清新之气扑人眉宇, 使人感到爽朗、清逸,而且构图简洁,韵致清雅,笔法凝练,是倪瓒竹石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苏州博物馆藏。


          5楼2012-12-21 18:13
          回复

            徐悲鸿《奔马》--- 画中马匹四肢腾空,微微回首,马鬃在风中飞扬,马尾在风中飘散,将奔马斗志昂扬的神态表达的淋漓精致。徐悲鸿用以圆浑有力的线条勾勒马的外形,再以重墨突出刻画头部、四肢、肩、胸、足等传神之处,造型精卓,用笔洗练,体积感、质量感、空间感都意到笔随地显现在墨色之中。


            7楼2012-12-21 18:15
            回复

              印象派大师梵高,“丝柏”,作品中标志性的倔强的笔触征服着它所描绘景物的形体,在画面上呈现出心灵的轨迹,宛如艺术家本人,倔强地面对生活和世界。使每个欣赏者都为之震撼。


              8楼2012-12-21 18:17
              回复

                达芬奇《岩间圣母》 画家33岁时客居米兰,用蛋彩绘制这幅圣母画,圣母子在大天使护卫下暂歇于岩洞,有一种安全感;选择岩洞作背景,起源于达芬奇记忆中的古佛罗伦萨采石场马雅诺,内涵黑暗和光明,即指上帝的光辉是以圣母子为载体转化为人和他的苦难,让神圣的光明穿破黑暗.


                9楼2012-12-21 18:18
                收起回复

                  Jean Honore Fragonard,1776。这幅散发娴静气息和知性之美的《读书女孩》,是弗拉戈纳尔画风转变的代表作。从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开始受到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从洛可可式的轻佻艳丽逐渐走向了清新自然。


                  10楼2012-12-21 18:20
                  收起回复

                    作为马拉的朋友,大卫认为应该将死者生前为公众操劳的生活情景展现出来—画面上除了安详的人物、白色的浴巾、绿色的桌布和黄色木箱,再没有太多累赘的图像。构图压得很低,上方的黑色占去了大片面积,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息,浴缸里的马拉好像仅仅只是因为过度疲劳而静静睡去一样~


                    11楼2012-12-21 18:20
                    收起回复

                      《倒牛奶的女人》 维米尔比较喜欢运用柠檬色,形象鲜明,光线柔和。在他的笔下,一切事物都是很干净的。这种洁净是被他以细致入微的色调再现出来的:柠檬色、绿、紫色在和谐地、细致地结合,于是观者眼前所见的一切便显得一尘不染。


                      12楼2012-12-21 18:21
                      回复

                        《三等车厢》 法国讽刺画家杜米埃的《三等车厢》是表现普通市民生活的代表作品。漫长的旅途中,拮据的人们只能坐在三等车厢,这里空气憋闷、人群拥挤,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集中在一起,呈现出迥异的姿态和面容……长假归来的我们即使坐在高铁里,是不是也是如此的表情呢?


                        13楼2012-12-21 18:22
                        收起回复

                          《哀悼基督(The Mourning of Christ)》 (意)【乔托·迪·邦多纳】壁画 油画 这是幅戏剧性浓厚,并且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画作。在耶稣的遗体周围,是一群绝望的女圣徒和使徒们,画面中沉浸在痛楚中的主要人物,表情哀伤但都带着高贵的节制,这使人们回忆起最伟大的古典传统。


                          14楼2012-12-21 18:23
                          回复

                            《父亲》 罗中立,1975。这幅画是中国当代油画的一面旗帜,是中国油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幅平常农民的巨幅头像。它吧一个平常农民满是皱纹苍老的面孔,有些呆滞的眼神,甚至有些讨好的微笑刻画得极为细致生动~那种一目了然的纯朴与自然,观者都深深为之感动。


                            15楼2012-12-21 18:24
                            收起回复

                              李可染《蜀山春雨图》--- 此幅画面饱满,巨峰高耸,气势博大,墨色淋漓,有高山仰止之感。全图以积墨层层积染,用笔老辣厚重,蜀山的湿润与桃花的红艳相得益彰,同时又吸收西洋绘画对光影描绘的优长,形成迥异时流的自家气派。


                              16楼2012-12-21 18: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