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吧 关注:4,751,159贴子:101,886,582
  • 11回复贴,共1

那啥…人间自古有真情啊~千年前的千里追踪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12-24 22:35回复
    晚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2-12-24 22:35
    回复
      晚安


      IP属地:湖南3楼2012-12-24 22:36
      回复
        说什么(⊙_⊙)?


        4楼2012-12-24 22:36
        回复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2-24 22:36
          回复
            这是苏轼的词,今儿讲到这首词,老师顺便提了一下故事背景。于是……下面摘自百科,告别地点还是杭州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12-24 22:40
            回复
              此词作于公元1091年(元佑六年)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早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以后苏轼南迁岭海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世上是不多见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 结尾几句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进一步抒写二人的友情。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借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2-24 22:44
              回复
                哦 晚安


                8楼2012-12-24 22:46
                回复
                  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12-24 22:47
                  回复
                    纳尼


                    10楼2012-12-24 22:49
                    回复
                      为毛全是晚安……爪机发贴不容易的啊TVT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12-24 22:49
                      回复
                        把贴子捞起来。。真没人看么……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2-26 1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