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左传,有几处问题不甚了解,在此请问各位前辈,还望不吝赐教。
左传中将郑庄公称为郑伯,这是否说明郑国的国君属于伯爵呢?如果是的话,那么郑国国君有为何能称公呢?
左传中将晋国国君是称为晋侯,但在具体称呼某一个国君时,则是先称侯(诸如鄂侯之类),后称公(诸如献公之类),那么晋国国君称呼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改变呢?
左传中将郑庄公称为郑伯,这是否说明郑国的国君属于伯爵呢?如果是的话,那么郑国国君有为何能称公呢?
左传中将晋国国君是称为晋侯,但在具体称呼某一个国君时,则是先称侯(诸如鄂侯之类),后称公(诸如献公之类),那么晋国国君称呼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