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吧 关注:15,021贴子:140,030
  • 4回复贴,共1

钱穆——一个历史世纪的文化背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钱穆——一个历史世纪的文化背影
胡正良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国学院研究员)

一个人在一个百年的岁月里独自拥有九十六个属于自己的生命年轮,并在漫长而持续的读书、教书、著书之中渐成一道历史风景、一座文化坐标、一桢世纪背影,这是十分罕见的。
这个人,如果放在生活的户口本上去检索,他叫钱穆,中学文凭,公元1895年7月30日,在晚清光绪王朝的沉闷酷暑中,诞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叫七房桥的小乡村;如果走进当代学术的牌坊里去拜谒,他居于牌坊的醒目位置,上书一代儒宗、历史学家钱穆先生。
说起钱穆先生,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看过他的一些作品简介,由于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并没有留下太多太深的印象。真正静下心来凝望那桢属于一个历史世纪的文化背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那时,国学热、文化热正渐次升温,钱穆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报端和一些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里。作为一个曾沉潜于历史云烟深处打捞过诗词歌赋的码字人,我不想也不愿错过这次文化寻根、历史寻根的机会。也许是巧合吧,新千年的前夜,我参加完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徐州故居藏品展开幕仪式后,一次非正规的文友相聚,一位历史学博士的一番宏论,加快了我走近钱穆先生的步伐。记得那位博士说,中国二十世纪的史学大家,一百年后人们记住的是章太炎、胡适和顾颉刚,二百年后人们记住的是王国维和陈寅恪,三百年后人们记住的就只有一个钱穆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掀起心之澜。灵魂深处的真情向往,让那桢背影在世纪之交的一个红彤朝日,渐渐明亮、清晰和伟岸起来。

走近钱穆先生,当从走近钱穆先生的书开始。
书是钱先生的命,是钱先生输入脉管的血。钱先生一生以书为原点,在读、教、著三维空间里纵横驰骋,从无懈怠,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那份“温情与敬意”、“为故国招魂”的那腔热忱与志业,被先生演绎得荡气回肠,可歌可泣。他读书破万卷,治学八十余年,著述逾千万言,尤其是著述中的《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朱子新学案》等精品,或自成体系,或博大精深,或贯彻古今,或独秀史林,被史家喻之百世可芳绝非妄语虚言。
那就看看钱穆先生的书吧。
在钱穆先生卷幅浩瀚的著述里,《先秦诸子系年》是不可不读的一部。这部书是钱穆先生早期著作的代表,是钱穆先生名震史坛的成名之作,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经典文化名著,不仅开一代风气之先,更是让后人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史学架构可能企及的思想认识高度。曾有史家这样评论:钱著《先秦诸子系年》考据之准确,用料之精当,逻辑之严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为一座丰碑,后人想要撼动它,除非若干年后人们打开秦始皇陵地宫,与所藏的先秦诸子典籍进行比对,而那时,人们又会多出一个惊喜,钱穆简直神了,他的生命长了两千多岁,与生活在同时代的诸子们一同指点江山,一同激扬文字,一同感悟岁月,一同阅历沧桑。


1楼2012-12-26 12:28回复
    站在民国二三十年代的学术舞台上逡巡,钱穆这一时期的作品,因没有政治任务,没有阶级宣言,使得文字质朴真实,新鲜隽永,因富有诗情画意而韵味无穷,如同暮鼓晨钟绵长悠远。空前开放、活泼的学术环境为钱穆成为一代宗师奠定了基础平台。

    1924年,《东方杂志》摘要发表了史学大家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部名著;此时的钱穆正在无锡三师任教,并通过杂志阅读了梁著的一些章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在南开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开过的专题讲座基础上成书的,全书以清代汉学为宋学的全面反动为基调来谋篇布局,重点阐述的是清代汉学与宋明理学的对立面。
    钱穆敢于向权威挑战,从梁著一发表就不赞同这一在当时很有影响很有市场很有地位的学术观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以后,为他阐述自己的学术见地、全面批驳梁论提供了舞台和机会。
    1931年夏天,钱穆在苏州西花桥巷28号的家中等到了北京大学的聘书,正式出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当时的北京大学以力主开新风气享誉全国,在文学和史学方面云集了当时学术界的超一流学者。在文学院院长胡适的倡导下,文学偏重元明以后,史学偏重先秦以前。钱穆曾以治先秦诸子闻名,正好用其所长。


    3楼2012-12-26 12:29
    回复
      钱木很牛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2-12-26 22:32
      回复
        好像不少敏感内容!


        IP属地:江苏10楼2012-12-28 17: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