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815贴子:612,743

【国学】我们做好让国学重新成为主流文化的准备了吗?【其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过去总以为,国学文化命悬如丝,今天的国学热是一种宝贵的回暖,传统有望渐渐回归主流。但我不这样想,我以为今天,我们都还没有做好让国学重新成为主流文化的准备。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就不说了,这次就主要说一说网络上的,网民思想意识方面的话题。


IP属地:北京1楼2012-12-31 17:06回复

    主要说来,我以为如果我们不能对国学有一个理性清醒的认识,不能实现有意义的正面交流,不能很好的反思问题,在交流之余不能形成一种最基本的共识,乃至不能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落实,国学的回暖仍旧只是暂时的,国学仍旧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这不是老祖宗的国学不争气,是吾辈的不争气。
    我相信有很多网友素质很高,他们对于我提到的以上几点会做得很好,但也不乏做得糟糕的。经过总结,我罗列出一下5点问题——
    1.回归常识的问题
    2.泛道德化问题
    3.中国的普世价值问题
    4.wen**ming风气问题
    5.非主流的国学推广与研究问题


    IP属地:北京2楼2012-12-31 17:06
    回复

      冒昧不揣,想在以后的帖子中,陆陆续续就这5个问题,稍作讨论,不是想定性,而是想激起我们有益的思考,有以裨益。
      【提醒】文中的论断大多有其论据支撑,但在行文中不能全部罗列,如有不同意处,可就具体论据进行讨论。


      IP属地:北京3楼2012-12-31 17:07
      回复

        1.回归常识:回归文本,回归社会,脱离政治
        以下的每一节题目都是大问题,在此只能统括说之。
        所谓回归常识,是因为在明清以前,传统儒家学说的得势。中央政权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尊奉孔子,推捧孔子,以致在宋明时期达到一个“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变态地步。而到五四,乃至历经wen**ming,很多国人头脑中又印上了“打倒孔家店”的固有思想。过分妖魔化孔子、儒学,甚至传统文化肯定是不对的,就比如奉毛以贬孔,认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的想法,可见其幼稚。另外,过分吹捧传统,吹捧儒家也是有问题的,中国好不容易开眼看世界了,我们却又龟缩在旧的思想里,这种自大式的自卑很要不得。


        IP属地:北京4楼2012-12-31 17:07
        回复

          所以回归常识首先是从历史上的回归:我们要能看清历史上孔子从一位教师,到素王,到教主,到精神领袖的变化,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神”的变化。这是儒学史的变迁,根据当时政治与学术的需要而形成的,所以孔子本身是个普通人。而他的思想之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用,乃在于其政治思想的保守(也有革新)
          ,因为那是一个变乱频仍的快节奏时代,诸侯需要迅速强国的策略。而到了天下一统,攻守势易,纯法家风格的强国之政就需要调整,儒学经过改良就又有了其历史价值。所以,我们不能说法家就真的不好,儒学就真的无用,这都是以一时之是非议论整体之是非,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所以我觉得,我们讨论观点,将历史人物和历史制度,都要回归到书本史料。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说法和观点,那我就一定要从书本典籍中找出反驳的材料和结论。我们在网上经常见到这样的回复——
          A楼主书没读通,没读懂,多读几年吧(不说重点,顾左右而言他)
          B楼主你良心都坏了,竟然不认为XXXXXX(以道德评判替代事实论据)
          C XXX就是XXX,他XXXXXXX(无进一步论据,重复观点。甲说一是好的,乙不同意,就要拿出具体证据说一为什么不是好的,或者一为什么是坏的;但乙的陈述始终都是一就是不好的,他就是不好,但就没有具体论据。)
          至于回复或反驳中跑题的、全是水分的内容就不再说了。。。
          可见回归常识,尤其是回归书本典籍,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以为这是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障碍。吾辈说喜欢国学喜欢传统,希望让它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那么这一点点付出和努力是少不了的。试问:如果在大众网民心中,连早一批喜欢传统文化的网民都是如此空虚浮夸,说国学,却又说不上具体的东西,他们怎么会觉得这国学是一个靠谱的东西,怎么回觉得喜欢国学的人都是靠谱的一群人呢?
          总之,以事实论据说话,是“回归”的第一要务。


          IP属地:北京5楼2012-12-31 17:07
          回复
            其次就是认识上的回归。前文以儒学为例,说了历史的发展中,人们对孔子对儒学的认识的不同阶段。可以说先秦以后的认识,这些都不是非常客观的,都是社会,更多时候是政治需要的意识形态改造。(主流上的儒学都是知识分子阶层的儒学,传统上大众底层的儒家思想又是另一条线路,在此就不细说了)而五四时期形成的对传统的印象,wen**ming时期的破坏印象,也都是政治运动打造出来的,不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真面目。所以,摆正心态是“回归”的第二要务——我们一说孔子如何如何,儒家如何如何,就要首先区别:是真正的先秦儒学,还是宋明理学的儒学;是春秋孔子,还是心学、理学口中的达成至圣先师孔子。这是绝不一样的。就好比粉丝心中的明星和那个真实生活中的明星一样,一个是大众意识里的产物,另一个才是真实的活人。


            IP属地:北京6楼2012-12-31 17:07
            回复

              所以,今天的国学不需要政治化,而我以为尤其需要远离政治。
              事实上,现代化的国家希望在社会,而不在政府。一旦我们寄希望于政府,民风凋敝要征服来管,贪污腐坏要征服来管,国民思想要征服来管,政府职权内的要他管,政府职权外的也要他管。这不又回到了传统“民之父母”的时代了么?民众还如何du-li呢?政府又什么时候能进步到小政府呢?
              再者,如今的政治管理已成为一个专门学科,自有其专业的学科细分,传统学术冲上来,想要干预政治,如何来呢?儒家在传统的礼教社会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在今天的政治环境中,它能为政府制定明年预算么?它能调拨中央与地方官的权职关系么?它能为新的海洋军事扩张提供应用性建议么?也许古代的转职官员可以,但显然现在这些大儒似乎不行。可见,传统文化干预政治,应该是客场作战,应该是你先成为一个政治家,才来归向传统或儒学;而不是说,你首先是一个儒学家,然后你参与政治。这顺序是大错特错的。所以我就很不理解那些在现代鼓吹变革历法,公羊学派xian-zheng,儒学取代XX主义的大儒们。这是在为兆民计,还是在为己身计呢?


              IP属地:北京8楼2012-12-31 17:07
              回复
                这就太好了


                IP属地:河北12楼2012-12-31 23:32
                回复
                  蛮好。
                  感觉国学类似人的心门,是从门向自己之内看,和从门向世界之外看。
                  看来看去,门本身从小到大的扩增,从简单维往复杂维扩增,其功能好像没变,始终是自己和世界互动联系的门。
                  或者是人与电脑的操作系统关系。


                  13楼2013-01-01 05:59
                  回复
                    楼主高才!当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不过这只是表象,我个人以为这是由于社会竞争过于激烈所导致的,是一种虚热。正如楼主所说,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因此我以为楼主所言“让国学重新成为主流文化”值得商榷,个人觉得在当代社会中不应该存在主流文化,只看个人的意愿兴趣罢了,当然传统文化是要传承下去的,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根。略陈固陋,请各位指教!


                    14楼2013-01-01 10:09
                    收起回复
                      同意楼主的标题。
                      楼主下面的帖子里,有些太具体的细节,其实根捋正了,就不会横生枝节了。
                      而远离ZZ的提法,显然太不现实。事实上,我觉得要搞好国学,并反过来让国学发挥巨大指导作用(很多人把国学的作用只看成陶情治性,只能说是知少识浅)和现实效益,就必须先搞好ZZ。ZZ顺,民生经济国力外交一切都顺,那是根中之根,最根本处。


                      17楼2013-01-01 16:14
                      收起回复
                        好贴啊!国学在当今的传承是应有所取舍的,我觉得现国人多少有点民族自大,一味躺在历史这巨大温床中喊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是精深变成了神精,包容成了被包被化。殊可叹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01-01 21:17
                        收起回复
                          支持国学 !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01-02 21:11
                          收起回复


                            20楼2013-01-03 1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