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基纳-法索
布基纳-法索位于非洲西部沃尔特河上游的内陆国。东邻贝宁、尼日尔,南与科特迪瓦、加纳、多哥交界,西、北与马里接壤。面积27.4万平方公里。首都瓦加杜古。全国共有60多个部族,分为沃尔特和芒戴两大族系。沃尔特族系人口居多,主要有莫西族、古隆西族、博博族等;芒戴族系主要有萨莫族、迪乌拉族和马尔卡族等。官方语言为法语。主要民族语言有莫西语和迪乌拉语。一半以上居民信奉原始宗教,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9世纪时建立了以莫西族为主体的王国。15世纪莫西人首领建立亚滕加和瓦加杜古王国。190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5日宣告独立,定国名为上沃尔特共和国。1984年8月4日,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尊严的国家”。
布基纳-法索可分为法国殖民地、上沃尔特共和国和布基纳-法索三个时期。
一、法国殖民地时期
1903年使用标记为塞内加比亚和尼日尔邮票,1906年改称上塞内加尔-尼日尔,随即使用该名称标记邮票,1919年由上塞内加尔-尼日尔分出后,定名为上沃尔特,1920年用上塞内加尔-尼日尔邮票加盖“上沃尔特”(HAUTE-VOLTA)地名,直至1928年。1928年开始发行特印票,票面印“法兰西共和国家邮政法属西非上沃尔特”(REPUBLIQUE FRANCSE POSTES AFRIQUE OCCLE FRANC HAUTE-VOLTA)或“法属西非上沃尔特邮政”(AFRIQUE OCCIDENTLE FRANCAISE HAUTE-VOLTA POSTES)。1920年和1927年曾用上塞内加尔-尼日尔欠资邮票加盖“上沃尔特”(HAUTE-VOLTA)地名暂用,1928年发行欠资特印票。
1933年法国又将上沃尔特分成三区,分别划给象牙海岸(科特迪瓦)、法属苏丹和尼日尔管辖,分别使用所在地邮票。1943-1958年使用法属西非统一发行的邮票,1947年法国又恢复上沃尔特领地,列为法属西非8个领地之一。
二、上沃尔特共和国时期
1958年12月11日,上沃尔特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59年开始重新发行邮票,票面印“上沃尔特共和国邮政”(REPUBLIQUE DE HAUTE-VOLTA POSTES),部分邮票未印邮政。1962年和1963年曾发行附捐邮票。1961年开始发行航空邮票,票面添印“航空邮政”(POSTE AERIENNE)。1962年曾发行欠资邮票,票面添印(TIMBRE TAXE)。1963年曾发行公事邮票,票面添印“OFFICIEL”。
三、布基纳-法索时期
1984年8月4日,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邮票标记改为“布基纳法索邮政”(BURKINA FASO POSTES)或省去邮政一词。1985和1988年还用上沃尔特共和国时期邮票加盖“布基纳法索”地名继续使用。改国名后曾发行附捐邮票和航空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