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被人们继承下来了。《史记·周本纪》载:3100年前,太伯、虞仲知其父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追尊为太王)欲立季历(古公亶父与太姜生,是古公的第三个儿子)为帝(即公季),并且要季历死后把帝位又传给自己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二人便逃到荆蛮(今江苏无锡市),“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太伯和虞仲则在此建立句吴国。
如今的越南即古交阯,是中国属地,交阯人也文身。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云:“交阯,周时为骆越,秦时曰西瓯,文身断发避龙”。
文身,不但我国古人做,日本人也做。《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元年(107)“冬十月,倭国遣使奉献。”唐人李贤注曰:“倭国去乐浪万二千里,男子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
明人陆容少年时曾入神祠,见所塑部从有袒裸者,臂股皆以墨画花鸟云龙之状。陆容当时不明其故,后于浙江温州、台州等处见明初有人因为雕青而被发配充军,便向别人询问“雕青”是什么意思。一长老告诉他:“此名刺花绣,即古所谓文身也。元时,豪侠子弟皆务为此。两臂股皆刺龙凤花草,以繁细者为胜。(明太祖)洪武中,禁例严重,自此无敢犯者。”陆容因此悟到少年所见即文身像。
“雕青”其实就是古代的“错臂”,是文身的一种。《史记·赵世家》:战国时赵国武灵王十九年,武灵王赵雍前往公子成家,对他说:“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今越南)之民也。”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曰:“错臂亦文身,谓以丹青错画其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