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吧 关注:10,328,037贴子:53,972,652

《希胖给中国导演六堂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课:金钱。学生:张艺谋拍片成本高低?这事没那么重要…

1960年,希区柯克61岁,获奖无数,著片等身。然而,他依然面临电影人常见的尴尬:缺钱。拍摄经费上的捉襟见肘,没有成为他拍不出好片子的借口。最终,他用80万美元的成本,拍出了名垂影史的恐怖经典《惊魂记》,在赢得口碑的同时,也取得了1500万美元的票房。今年,张艺谋也是61岁,距离他被影迷赠以“国师”的称号已有数年。作为电影导演,他近十年来几乎只干两件事:一是拍了一系列大投资大制作,外形绚丽内核空洞的商业大片,二是导演了外形更加绚丽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即使是一时兴起拍的小制作影片——如《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也写满了“玩票”的意味,其品质显然无法与早年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等土的掉渣,但意韵深远的精品相提并论。中国最好的导演,沦为中国最大的视觉装修匠。在花甲之年仍对电影保持浓厚的好奇心,愿意低成本地拍片。在这点上,希区柯克堪为张国师的老师。


1楼2013-01-10 13:34回复


    IP属地:福建3楼2013-01-10 13:36
    回复


      IP属地:浙江4楼2013-01-10 13:36
      收起回复
        说的好!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1-10 13:36
        收起回复
          第三课:露脸。学生:宁浩同样有“露脸癖”,露的程度很重要

          希区柯克的“露脸癖”达到了骇人的程度,即使是全部场景都在一条船上,实在没有露脸机会的《救生艇》,他也能把自己的照片放到船上的一张报纸上,借此露一小脸。跟他很像,新生代导演宁浩也愿意在自己的电影里路上一面。从在《疯狂的石头》里出任医生开始,宁浩在《疯狂的赛车》中扮演出租车司机,他总会在自己的电影中客串个角色。对于这样的做法,宁浩的解释是,在自己的每一部影片中都会参演一个角色,“就像盖一个戳”。这次,这个戳继续盖在《黄金大劫案》里,宁浩直接把自己升级为警……察。


          6楼2013-01-10 13:38
          收起回复
            接上
            也许是希区柯克珠玉在前的原因,宁浩的这种“盖戳”行为,总让人觉得是东施效颦。而且希胖在影片中的出现都是酱油中的酱油,不注意看根本发现不了。而宁浩导演的存在感要略强一些,大家看完影片都能记住他那个角色,有血有肉有台词。这种刻意而为的存在感,反倒不如希区柯克每部电影露三秒的方式来的惊艳


            7楼2013-01-10 13:38
            收起回复
              第五课:入流。学生:冯小刚希区柯克之前,恐怖片难登大雅之堂

              用三个词描述希区柯克,可能是:拍恐怖片的、电影大师、导演中的导演。这三个词在大多数时候是矛盾的。在希区柯克之前,恐怖片一直难登大雅之堂,而希区柯克把惊悚、悬疑的元素融进纯粹的恐怖之中,用剪辑、音画配合、导演技巧等,生生地把恐怖片提升到了艺术电影的高度,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吓死你,你还得说我有文化”。用三个词形容冯小刚,可能是:拍贺岁片的、票房大师、导演中的平民。在把握观众心理,掌握民间文化走势上,冯小刚堪称中国第一。他的缺点在于,电影好看,但也仅限于好看,谁也没把他的电影当艺术看待,包括他自己。把不入流的东西拍成经典、靠拍类型片拍成电影大师,这条路上,冯小刚距离希区柯克还很远。


              9楼2013-01-10 13:4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1-10 13:41
                回复
                  希区柯克可是被手册一帮脑残哈出来的。拿什么和张国师相比?希区柯克拿过几个3大电影节的奖?


                  13楼2013-01-10 13:47
                  收起回复
                    献上小序:
                    教头粉丝:没粉过希胖,不好意思混导演圈……

                    被轰出片场的年轻人
                    1966年,环球电影制片公司的摄影棚里,一个20岁的年轻人激动地张望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希区柯克执导《破碎的幕布》一片,一个场记走过来告诉他:希区柯克先生觉得,你在这里会让他心里不安,请你出去!年轻人只好怏怏地走出摄影棚。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做斯蒂芬·斯匹尔伯格。

                    99.9%克隆希胖的年轻人
                    美国著名导演,戛纳金棕榈奖获得者加斯·范·桑特是希区柯克的超级粉丝,对希胖的痴迷到了一定程度。在1999年,他重拍了《惊魂记》,与原版的拍摄进度一样。台词基本不变,镜头位置原样照搬,演员走位、布景道具、剪辑效果全都是一模一样,仅有的变化是他自己替代了希胖在影片中客串。

                    想娶希胖女儿的年轻人
                    法国人特吕弗年轻时才华横溢,为人高傲。然而当他看了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立刻对他崇拜起来,他甚至想娶希区柯克的女儿为妻,当然他没有“得逞”。其后他采访希胖,完成了电影史上的采访杰作《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再之后,特吕弗拍出了《四百下》,成了法国新浪潮的奠基人。


                    14楼2013-01-10 13:48
                    收起回复
                      原来希区给他们上过课....


                      15楼2013-01-10 13:49
                      回复
                        这就是我认识的希胖:

                        希区柯克是个胖子。他的体重一直是个谜,腰围据目测接近两米。影迷于是给他起了个听起来很可爱的外号:“希胖”。就像篮球迷管奥尼尔叫“奥胖”一样,希胖这个称呼充满了喜爱和谐趣。
                          话说回来,希胖的大肚子里确实有货。他把恐怖片拍成了经典;不喜欢的剧本也能给拍成好电影;冲破层层管制,让同性恋题材影片顺利上映;以小成本拍片,赚了将近20倍的票房;死皮赖脸地在每部自己的电影中出现,观众非但不烦,还老想看见他……凡此种种,足够让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导演学上一阵的了。


                        16楼2013-01-10 13:53
                        回复
                          这帖子能申精不?


                          17楼2013-01-10 13:57
                          收起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3-01-10 14:26
                            回复


                              19楼2013-01-10 1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