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古韵吧 关注:569贴子:3,431

【转帖】【文章推荐】南越王子:论汉曲裾与小曲、短曲、N绕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拜吧
二楼授权
三楼以后正文及评论


来自贴吧神器1楼2013-01-12 15:55回复


    来自贴吧神器2楼2013-01-12 15:55
    回复
      2楼不清楚,三楼还是重发授权吧,4楼再正文


      来自贴吧神器3楼2013-01-12 16:00
      回复
        本文来源: hanminzu.org/bbs)-考据版
        (一)
        根据文献记载,曲裾是流行于先秦及汉的一种深衣,是一种礼服。所谓深衣,就是长的衣服,可以把人的整个身体深藏在衣服中,所以曲裾不可能是短的,小的,只有长的才能叫曲裾,不到脚面的不能叫曲裾。不存在什么短曲裾、小曲裾。短曲裾、小曲裾,在逻辑上就已经犯了类似“黑白马”这样的错误。
        黄宗羲的《深衣考》说“曲裾,用布一幅如裳之长,交解裁之,叠两广头,并令向上,布边不动但稍裁其内旁大半之下,令渐如鱼腹而末如鸟喙,内向而缉之,相沓缀于裳上之右旁,以掩裳际。右幅在下,左幅在上,布边在外,裁处在内。”这个说法我是比较认同的。
        我们知道,陶俑是一种代人殉,也就说陶俑的身份都是侍女,侍女是不需要穿深衣礼服的。现在我们看到陶俑身上穿的既像曲裾、但又不到脚面的衣服,也许曾经存在过,它叫什么名称,我们暂时未能考据出来(有考证出来的朋友请举手,功德无量)。因为作为侍女的服装,它的名称未能出现在国家正式文献的记载里,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圣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不知道它叫什么,但我们也不能想当然地就称它为曲裾,还想当然地发明了什么“短曲裾”、“小曲裾”的称谓。
        至于长及脚面的n绕曲是不是曲裾,也很简单就能分辨出来。真正的曲裾,既有文献很明确的记载,也有马王堆等出土实物为证。我们判断一件衣服是否符合形制,不是看它的宽窄、长短,也不是看它的沿宽是不是一样,关键是看它的主要结构跟原来的形制对不对得上号。作为曲裾,最关键一点就是上身的衣沿与下身的衣沿一起向身体的右侧延长,直到相交为一个小于或等于90°的锐角。穿衣者用右手执这个角,衣服这部分看上去就像一张被子的一角。抓住这个角向后绕到左腰,最多向前过一点点就打住了,所以不可能绕3绕那麽多。凡是按这种形制制作的,就是曲裾,其他都不是。也许有的商家是按这个形制去做的,只是我们没有看仔细罢了,因为没有一个商家做到打开来给我们看。“一竹蒿打翻一船人”是不对的。
        现在做的n绕曲是怎么实现2绕、3绕的呢?本人亲眼见过一件,就是上身的衣沿做完领子之后,向下走到右腰位置,与下裙相接, 就结束了,而下身的裙子部分却单独向右无限延长,边延长边收窄,直到达到2绕、3绕的长度为止,至于缠在腰部两层、三层的圈圈,很囧,就用宽腰带一遮了事。这样的做法,是与真正的曲裾截然不同的,我们能把这些新创作的东西叫曲裾吗?
        实际上在06年以前,汉服仍处在自助阶段时,大家做的曲裾仍然是比较合乎形制的,就是06年以后,大量商家出现,一时间百花齐放,才出现大量创新意味很浓的各种各样这样那样的“曲”,而且迅速征服了一群追随者,于是就流行起来,继而大行其道。
        我不是什么权威验证机构,我只是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相信在事实面前,每个人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至于商家目前做出来的那些小曲、短曲、n绕曲,确实看上去很美,对新人很具吸引力。有些人即使知道了它们与真正曲裾的区别,仍有人去买,有人去穿,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早就说了,这种收腰、包臀、追求“曲线之美”的小曲、短曲、n绕曲,它们迎合了现在很多人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是受到西方影响的。当然,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的情形,但那仅仅是特例,追求宽松、大气、含蓄,才是汉民族审美的主流。
        我在这里只是想说清楚道理,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做理性的探讨。更欢迎动手能力强的朋友用简图把我说的异同画出来,那就更加一目了然了。至于商家还要不要做,大家还买不买、穿不穿,这不是我要管的事。


        来自贴吧神器4楼2013-01-12 16:01
        回复
          (二)
          大家经常说,旗袍的历史不足百年。那么,请问这些小曲、短曲、n绕曲有多长历史呢?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它们的存在不足5年。就是2007年以来,汉服商家在借鉴曲裾、陶俑的外观后形成的新创作。把它们与存在于两千多年前的曲裾混为一谈,往轻的来说就是无知,往重的来说就是欺骗。
          当然,汉服要复兴,就要允许发展,允许创新。小曲、短曲、n绕曲的出现,不妨把它看做是对汉服发展的一次探索。既然有人喜欢,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何况它们符合现代审美,堪与国际接轨,搞不好说不定有可能就代表了汉服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无权把这些创新的小曲、短曲、n绕曲与原来有明确记载、有固定形制、有既定名称的曲裾混为一谈。
          既然小曲、短曲、n绕曲的称谓已经约定俗成,为今之计,只能恳请放过这个“曲裾”的“裾”字,就把它们叫做小曲、短曲、n绕曲吧,并恳请将它们从正规汉服曲裾的板块中移出,或归到汉元素时装里,或单独给它们立一个板块,售卖的过程中,最好还要说明:这些小曲、短曲、n绕曲,它们的灵感来自曲裾,但它们不是曲裾!请把“曲裾”的版块留给真正的符合形制的曲裾,以满足那些对形制要求比较严格的买家的需求。
          但愿当你想购买一件曲裾的时候,你得到的是一件真正的曲裾。
          但愿当你卖出去一件曲裾的时候,你卖的是一件真正的曲裾。
          如此,则曲裾幸甚,汉服幸甚。
          当你穿着一件小曲、短曲、n绕曲,却到处向人宣传说这是汉朝的曲裾时,我 只 能 苦 笑。
          想知道身上穿的这件“长曲”是不是真正的曲裾吗?很简单。
          请先把你的腰封和腰带拿开,背朝镜子扭头看:
          如果你的背后不仅臀部有衣沿,腰的上部也有一条从右腋窝斜斜绕往左腰的衣沿,那么,恭喜你,你这件是真正的曲裾。
          如果你的背后只有臀部有一道甚至两道衣沿,腰的上部却没有衣沿,那么,你这件就不是曲裾。是新创作的n绕曲。
          我不是什么权威验证机构,我只是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相信在事实面前,每个人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挂什么卖什么,这是商家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诚信道德规范。挂曲裾,就应该卖曲裾。挂的是传承于汉朝的曲裾,卖的却是新创作的短曲、小曲、n绕曲,试问这种行为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难道就要这样年复一年地将错就错下去吗?就要这样美丽地误会下去吗?这样下去对整个汉服事业有好处吗?


          来自贴吧神器5楼2013-01-12 16:02
          回复
            (五)
            对于汉服体系来说,衣服的长短是区分形制的一个重要特征。衣服的长短不一样,形制也就不一样,相对的名称也就不一样。
            由于汉服经历了漫长的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衣服的长短也是区分阶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衣服越长等级越高,越短等级越低。任何人无论尊卑贵贱,穿错了,那就是要闹笑话的。
            例如说,短的直身那不叫短直身,那叫裋褐。对吧?
            短的襦裙那也不叫短襦裙,那叫围裳。
            短的大袖衫那不叫短大袖衫,那叫披风。
            短的褙子那不叫短褙子,那叫上襦。
            ……
            随便任何一个款式,做短了,就不能叫做短什么什么,而是另有名称。为什么明明是深衣是的曲裾,做短了,就还可以称作短曲裾?这种随随便便的命名法,在大家什么都不懂的起步阶段还可以混一混,时间长了就是要闹笑话的。
            可怕的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已经如此的根深蒂固,要将错就错,早晚是个笑话,对汉服的宣传发展极其不利。要拨乱反正,却又谈何容易。
            即便到了平民意识觉醒的明末,仍然是直身是直身,裋褐是裋褐,泾渭分明,不能有一丝混乱。
            那么,为什么,在等级森严的汉代,独尊儒术、什么事情讲究名正言顺的汉代,作为王妃的辛追,穿的是礼服深衣曲裾,而侍立两旁端着盘子的侍女,身上那件短仅及膝的衣服,它也叫礼服深衣曲裾?就连阶前献舞的艺妓,穿的那件不明形制的衣服,它也叫礼服深衣曲裾?按正常的推理,这有可能吗?
            难道曲裾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一件衣服,不管它长到膝部也好,臀部也好,甚至腰部也好,怎样相交缠绕也无所谓,只要把衣服底部裁成弯曲的形状,再加上衣沿,就可以借曲裾的名义,堂而皇之,招摇过市?
            做汉服,可以这么随心所欲吗?这是我们做汉服应该有的态度吗?
            礼记深衣考里写的很明确,深衣才是曲裾,不是衣的底部弯曲缠绕了就是曲裾。
            就好像有角的才叫鹿,不是有四只脚的就是鹿。
            这种指马为鹿的游戏何时休?


            来自贴吧神器8楼2013-01-12 16:05
            回复
              (七)
              有的人反对短曲小曲n绕曲,是为了贩卖他们的某制理念和产品。我不是。我谈论曲裾的问题就是曲裾的问题,从来不会牵扯到其他形制。是我说过的话我欢迎探讨。我没说过的话请不要冤枉我。其他人的观点不代表我的观点,不要强加于我。
              有商家辛苦复原了一批“陶俑曲”、“侍女曲”,一高兴就忘了“曲裾是深衣”这一明确定义,在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提供证明的情况下,就想当然地将这种产品命名为短曲裾,还归类到曲裾系列,造成今天短曲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局面,这算不算武断?
              短曲实际上就是侍女曲,是裋褐的变种,女人穿的裋褐总会比男的花样多些,跟裋褐是同一档次,都是侍女、平民的服装,归类到裋褐类还差不多,归类到曲裾实在难以服众。至于那些完全脱离形制天马行空的各种各样曲,则只能归类到汉元素时装里去。
              其实短曲小曲n绕曲从面世一开始就饱受质疑,只不过质疑方没有耐心说理,没有坚持不懈,没有拿出充分的论点论据,又夹带私心杂念。被质疑方则我行我素,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最终导致今天伪曲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今天曲裾成为汉服所有形制中最为混乱的一种。而混乱的形制,直接给汉服的反对派提供了诟病诋毁汉服的最佳借口,成为不明真相的人对汉服嗤之以鼻的借口,对汉服的进一步发展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当初的我行我素,听不进反对意见,今天自食其果,谁之过?
              在汉服复兴的初级阶段,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谬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对这些谬误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讳疾忌医型:为了保住辛苦复原的“陶俑曲”、“侍女曲”是曲裾的身份,竟然连“曲裾是深衣”、“曲裾是礼服”、“做汉服需要严谨考据”、“做汉服要遵守形制”这样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理念都可以质疑和推翻,实在无语。
              叶公好龙型:这种人仅以个人好恶为是非,我好为是,我恶为非。一天到晚批评这家不合形制,那家质量低劣,这家影楼装,那家影视服……当问题牵涉到整个汉服界以及大多数商家的时候,就害怕了,心软了,是非标准也乱套了,最后走向自己原来立场的反面。
              投鼠忌器型:“人家多不容易啊!”,“你这样做伤害了多少人?”认为能掩盖真相最好,一团和气最好,维稳最好,和谐最好,何苦得罪人,何苦去捅马蜂窝……
              当然还有无中生有型,竭斯底里型,谩骂诅咒型……这些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类型,这里就不浪费时间去一一分析了,还有什么“拿了商家回扣”云云,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其实汉服的每一次发展,汉服理论的每一次提升,对商家来说,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谁能及早抓住这个商机,顺应潮流,谁就会成为未来的赢家。只有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一味讳疾忌医,固步自封,怎么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家?
              高端商家更加要做到对错谬的零容忍。道理很简单,上梁不正下梁歪,跟风的过程必定是不断走样的过程。高端失之毫厘,到了跟风的就会差之千里,最后面目全非。
              食品行业的不规范,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没有人会认为:规范食品企业就是要搞死食品行业。每一个行业都需要规范,难道汉服就可以例外吗?汉服行业同样需要规范。我要大声疾呼:汉服要规范!汉服的规范,请从曲裾开始!


              来自贴吧神器10楼2013-01-12 16:06
              回复
                (九)
                是该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了。
                概念重建期,也许会对部分商家的眼前利益有一定的冲击,但我们都应该着眼于汉服的未来。概念明晰了,争论就会减少,这样对汉服产业的健康发展会有长久的好处。
                曾经有人跟我说,“所谓汉服,就是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做出来的衣服,卖给更加一知半解的人穿。”
                对于这种明显来自外部的、对汉服及汉服商家的恶毒诋毁和污蔑,我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玻璃心做不来汉服,没有强大而彪悍的内心也做不来汉服。
                今天我就是要给汉服下一个史上最彪悍的定义:
                什么是汉服?
                汉服商家做出来的汉服,它就是汉服!
                什么是曲裾?
                汉服商家做出来的曲裾,它就是曲裾!
                我愿意做什么样的曲裾就做什么样的曲裾!
                我愿意卖什么样的曲裾就卖什么样的曲裾!
                什么考据,什么经典,什么出土文物,什么历代专家的研究成果,统统见鬼去吧!


                来自贴吧神器12楼2013-01-12 16:08
                回复
                  (十)
                  有人说名利,有人说得失,有人说成败,有人说荣辱……
                  我有什么名利?我有什么得失?我有什么成败?我有什么荣辱?
                  对于奠基者与先行者来说,一己的名利、得失、成败、荣辱都不重要。
                  不要因为放错一块砖头而把汉服盖成比萨斜塔,这才最重要。
                  我就是看到曲裾有问题,我来给曲裾动手术来了,痛就忍着点,不配送麻药。
                  对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而言,我们每一个人穷极一生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这是必然的。正因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以开放的心态、谦虚的态度,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不要认为提出不同的意见的就是要黑我,提出反对的意见就是要搞死我。这个心理素质首先要过关。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广交朋友,接纳来自圈内圈外的意见,拿来别人的成果为我所用,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的一知半解和我的一知半解必有互补的空间,这样累加起来,你的知识和了解就越来越多,你也越来越谦虚,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来自贴吧神器13楼2013-01-12 16:09
                  回复
                    十一
                    对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而言,我们每一个人穷极一生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这是必然的。正因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以开放的心态、谦虚的态度,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不要认为提出不同的意见的就是要黑我,提出反对的意见就是要搞死我。这个心理素质首先要过关。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广交朋友,接纳来自圈内圈外的意见,拿来别人的成果为我所用,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的一知半解和我的一知半解必有互补的空间,这样累加起来,你的知识和了解就越来越多,你也越来越谦虚,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来自贴吧神器14楼2013-01-12 16:09
                    回复
                      (十二)
                      汉服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很多流派,这是正常现象。
                      从朝代说,有崇周派、崇汉派、崇晋派、崇唐派、崇宋派、崇明派……
                      从制作理念说,有考据派、改良派、创新派……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有礼服派、常服派、居家派、劳动人民派……
                      这些我都不反对。
                      我反对的只是:挂考据之名,行创新之实,这样必将导致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造成概念上的混乱,结果一是误导新人,二是贻笑大方,最后受伤的是汉服。


                      来自贴吧神器15楼2013-01-12 16:10
                      回复
                        (十三)
                        纵使曲裾有一万种,但摆在面前的就只有马王堆曲裾最可信(据说马山也有曲裾,没有找到图片)。照理来说,马王堆曲裾应该成为商家“考据”、“复原”的首选。但是,走遍汉服市场,想买一件马王堆形制的曲裾却比登天还难,而根据陶俑、玉舞人、壁画等“考据”、“复原”再加想象造出来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曲”却大行其道。为什么?
                        有人说马王堆曲裾是不可能有市场的,除非脑子有问题了,谁也没有胆量穿马王堆曲裾出门。于是结果相当诡异:马王堆曲裾被彻底无视,商家做出来那个曲裾则成功占领市场,成为流行时尚!
                        这就是审美出了问题。而审美正是文化的外显部分!


                        来自贴吧神器16楼2013-01-12 16:11
                        回复
                          (十四)
                          作为现代中国人,长时间接受满遗文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不能接受和欣赏真正的汉曲裾、明袄裙的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于是商家们就有了用武之地,经过商家们的修正、修改,掺入现代审美意识所需求的元素,才能为自称热爱汉文化的人所接受。
                          这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曲的大量出现,正是当前这种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反映。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重新大力宣传真正的汉文化,让汉民族重塑文化的自信心,让汉文化渗透到生活的各领域,只有人们接受了真正的汉文化,才能用汉文化的眼光去审美,才能重新欣赏真正代表汉文化的服饰。 


                          来自贴吧神器17楼2013-01-12 16:11
                          回复
                            (十五)
                            也不能都怪商家,我相信大多数汉服商家都是有一颗兴汉的心的,毕竟汉服利润不高,风险太多,仅从逐利这一点来说是不划算的,商家的存在无论从主客观来说都是对兴汉有利的。关键是要提高商家的汉文化素养和服装制作水平,注重考据,注重诚信。
                            非常感谢参与此贴讨论的同袍,谢谢你们的支持,陪我一路走来。压力我不怕,错了也不怕,就是要有追求真相的勇气。


                            来自贴吧神器18楼2013-01-12 16:12
                            回复
                              (十六)
                              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说明一下,以免有人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构陷于人。
                              有关曲裾的争议长期存在,于今尤烈,新人本来想在网上学习汉文化知识,结果看到的是无休止的争吵。于是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参阅大量书籍和网上的资料,最后发现了问题症结的所在,因而形成了文字,在《汉网.考据版》发表。
                              我只是从学术的角度研究问题,并欢迎广大同袍及有识之士进行理性的辩论。我只关注真相,对于商家利益博弈则较少考虑。我知道这个时候谈论曲裾的问题必将引起全国大部分汉服商家以及他们的众多粉丝的误会,我这样做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君子追求的是“道”,是“真理”,我虽称不上君子,但我起码是一个读书人,对一个长期引发争议的问题,有了想法也不敢说出来,圆滑处世,人云亦云,我不会这样做。
                              我的文章大意是:
                              直裾和曲裾都是属于深衣。短曲和小曲明显属于上衣下裳制,不应列入曲裾范围。
                              目前有些商家生产的短曲、小曲、n绕曲经过现代审美的改良,在形制上与《礼记·深衣》的记载、黄宗羲《深衣考》的记载,以及马王堆、马山古墓出土实物相差甚远,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目前汉服商家鱼龙混集,不按形制乱做衣服的情况普遍存在,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尤以曲裾最甚。文章旨在呼吁汉服商家要注重考据,购买汉服的同袍自己也要懂一点考据,要在汉服圈形成重视考据的氛围,将考据复原的汉服与创新改良的汉服区别开来。
                              同时我认为:汉服要发展,就要允许创新和改良。创新改良的汉服也是汉服,可以生产,可以销售,可以穿着,只要不跟考据复原的汉服混为一谈就行了。记得有人问我可不可以穿小曲来参加活动,我说:“穿,为什么不可以,只要自己知道那是上衣下裳就行了。”
                              所谓“现代曲裾是伪汉服,不承认这是汉服”绝不是我的意思。


                              来自贴吧神器19楼2013-01-12 1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