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吧 关注:1,610贴子:45,703
  • 7回复贴,共1

一个采访,被访者温善章。来源于网络你们可能看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喜欢这些老工程师,他们经历过很多,大都很沉默


IP属地:广西1楼2013-01-13 11:48回复
    “我从来没有反对三门峡水库建设”
    在我和温善章交谈的时候,大办公室内的一位同志主动地给“温老师的客人”端来了茶水。由于各个会议室都已定有任务,温善章跟一位领导说妥,“借”他的办公室一用。
    温善章看着我,第一句的问话是:你是哪一年的毕业生?在我所有采访过的对象中,用这句话作开场白的,温是第一个。
    问话中的含意非常清晰:你知道即将要交谈的问题是50年代的吗,是否先要进行一番“背景启蒙”啊?
    作为采访者的我,尽量简要地回答自己的被采访者:我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三届中学生,下乡10年在北大荒,1977年恢复高考成为第一届大学生;我已经50岁出头了。
    温善章对着我说:“报纸”上已经发表过一些东西了,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待我说完自己的采访打算,他再次跟我说:你还想知道什么,都先给我说一遍。温善章背靠在椅子里,给人一种历尽沧桑的平静感觉。接着我的话头,温善章讲出来的第一句话石破天惊:“我和黄万里都从来没有反对过三门峡水库的建设。”
    我感受到,我背包里携带的各种媒体报道资料,还有对于三门峡水库及其温善章本人的诸多“耳闻”,在刹那间都被他低低的一句话颠覆了。
    温善章从自己带着的大牛皮纸文件袋中,抽出已经发黄的若干资料。温善章用非常慎重的口吻说道:对于三门峡水库,我提出过“修坝方案的高低问题”,但是提出低坝方案决不等于反对建设三门峡水库。看着我很是惊讶的神情,温善章再次重复自己的讲话:提出方案问题不等于简单的反对。温善章强调:“现在的有些报道不准确。”
    我已经感受到,当下一些媒体的若干毛病“触犯”了眼前的长者。
    温善章的眼神显得专注起来,他继续阐述道:世界上的任何建筑,不管是水利的,还是属于其他领域的,没有一个工程是会完美无缺的,它都会有自己的缺欠,都会存在问题。“有什么事物可能是完美的呢?”他举例说道,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青藏铁路建设,已尽了很大努力,给动物留下了活动通道,这是为保护动物采取的一个措施;但这就完全符合了动物的生存规律?我看不尽然。完全符合,也不太客观。采取措施,首先说明看到了问题,这就好。但是,绝对不能讲,提出要采取措施的人,就是在反对建设青藏铁路。
    温善章接下来讲了三门峡水库建设“一重一轻”的两个侧面。他说:1956年,我刚从天津大学毕业,分配来到北京部里工作,就碰上了三门峡水库建设的讨论。建设三门峡水库,其中的一个想法是要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水患,当然还有灌溉、发电等经济效益方面的事情。“当时我觉得对于下游的灾害看得重了”。相反,而对于上游百姓可能遭受的损失,尤其是移民的问题,“看得轻了”。当时的测算是要移民90万人。三门峡水库开始设计的坝高为350米,库容360亿立方米,后来又将坝抬高到360米,增加了10米,库容则增加到650亿立方米,移民升至90万。温善章语气沉重地说道:我出生在农村,我知道农民生活的苦处,农民的迁徙不是军队的开拔,军队战士都是年轻人,背包一上身就走人,而农民不成,拖家带口的,锅碗瓢盆的,移民90万人,迁移到新的地方,生活是不容易的。“能不能减少?”
    温善章概括自己的讲话:我的意思是,在考虑减轻下游水患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上游百姓遭受的困难,“关中八百里秦川经过了中国多少代人的耕作,才有了今天,在我们手中,不能轻易毁掉。所以,在提出‘高坝、大库,蓄水、拦沙’方案的同时,我提出了‘低坝、小库、滞洪、排沙’方案,旨在放弃一点大坝高度,减少若干库容,少淹一点上游的土地,尽量保护关中平原百姓的利益,能少挪动就少挪动一些。我的方案,是将移民人数降低到15万人以下。”
    我作采访记录,顺手写下“治洪”两字,温善章见到了,拿过我的本子,将它改成“滞洪”。眼前的这位长者看着我再次说道:我的意见,“就是降低坝高”,“我没有反对修建三门峡水库”。


    IP属地:广西3楼2013-01-13 11:51
    回复
      科学技术领域要建立“挑毛病的制度”
      《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资料汇编》的编辑时间是1958年4月,但是在1957年11月水利部形成的“上报国务院的报告”中却有这样的文字,温善章“他自己也放弃了这一方案(低坝方案)”。我对温善章说:您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个“放弃”版本的?温善章回答:我是在1964年看到这个文字的。我继续对温善章说:你从来没有说过“放弃”,而别人却代替您说“放弃”了;我这次到郑州黄委会来采访,最想知道的就是,是谁写上了这样完全相反的一句话?作为科技人员,对于这种做法,您有什么想法吗,不生气吗?
      温善章略作停顿,随后用很是平和的口气说道:我在1957年作发言的时候,只有26岁。当我看到“放弃”的时候,我已经32岁了。当时是国家的困难时期,也就是所谓的“三年灾害”之后。三门峡水库1960年建成,第二年蓄水,1962年陕西省就有意见“反馈”到中央。这个陕西和下游各省的矛盾,从如何决定三门峡水库方案开始,就存有不同意见。到今天还是这样。在那个时候我想到更多的是,中央领导和部领导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三门峡水库的问题,且三门峡水库又已经建成,国家正在度难关,我们科技人员要做的,就是在国家困难时期如何更好地做到上下游“两个确保”,这是我们的根本职责。“对个人的东西,想得不多,也没啥多说头”。
      我还是紧追不放地继续发问:那个“放弃”究竟是谁写的呢?温善章非常平静地回答:总是有人写的,就让这件事情过去吧。“在国家那么大的事情里,我这么个小小的技术员,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多抱怨的。我知道了,我也经历了,就行了。”
      历史是由细节来构成的。但细节却往往不是历史“构成”的主要原因。我说,放弃对这个细节的“访问”,但这种“制造虚假”的倾向在今天依旧是有借鉴意义的。
      温善章立即答曰:那首先要看我们“愿不愿意借鉴”。他继续说道:对于个人原因,可以省略不计,但是对于产生此类问题的深层原因,是我们科学技术人员必须时刻牢记的。“一件事情从一开始,不准确的数字造成不准确的舆论,不准确的舆论造成错误的概念,错误的概念导致错误的决策。反过来,错误的决策又会加重不准确的数字,如是反复恶性循环。”紧接着,他又说到第二点:“形成这样恶性循环的原因,就是缺乏反对意见的监督。”
      温善章随后说出了他的第三点体会:在科学技术领域,在逻辑思维范畴内,要建立“挑毛病的制度,要有按反对意见做平行深度工作的制度”。


      IP属地:广西5楼2013-01-13 11:52
      回复
        “千万不要带着感情写这篇稿子”
        眼前的这位长者,1956年从天津大学水利系毕业,分配到电力部水电总局工作,1958年来到水力水电科学院,1969年“文革”中疏散到三门峡水库“劳动”,风镐、风钻、混凝土什么的苦活累活,都干过。1975年到黄委会规划设计院。60岁退休,职称“教授级高工”,温善章解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退休至今,73岁的他依旧上班。
        对于当下媒体的某些“不准确”,温善章特意说明,在电视台的节目里,有说我挨了很多整的,这与当时的情况不符,这样讲话是不负责任的。“1957年开会讨论,有原水利部、水电总局领导,还有70名专家,尽管绝大多数专家反对我的意见,但是他们均未批判过我,更没整过我。”这样的说法间接地伤害了70名专家和水利部、水电总局领导的名誉。
        说到对于今天三门峡水库的“处理办法”,我说,电视节目里已经有了,最厉害的反对意见就是要“炸掉三门峡”;有的还说“当时修三门峡我是不赞成的”。温善章答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说那句话的人也从未反对过修建三门峡大坝。对于今天存在了40多年的三门峡水库,温善章的意见是“不炸不废”,结合具体情况,降低运用水位,少发一点电,尽可能不影响八百里秦川。泥沙应当由淹没迁移小、社会矛盾小、投资小的水库拦蓄。
        我说,您给中央电视台写了信,有回音吗?温善章说道:我就是要表示个人意见,有个东西放在那里,仅此而已。我要求复印有关今天谈话的一些文件,温善章欣然同意。
        采访结束,我祝愿老人家身体健康。
        温善章送我到电梯口,也许出于对媒体若干“毛病”的担忧,握手道别时他郑重地对我说:你千万不要带着“感情”写这篇稿子呀。


        IP属地:广西6楼2013-01-13 11:52
        回复
          这篇文章我过去还真看过,题目还算吸引人,但对文章内容,我真不感兴趣,就对他失去了耐心,没有像今天这样仔细看,单单从这篇文章上看,作者说的事实可能都是事实,但不要为作者的“个人观点”所左右,这就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的看法。
          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我们都能“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谁能做到;【你千万不要带着“感情”写这篇稿子呀】。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1-13 13:23
          回复
            我是认真看完了,也基本认可。其实,任何学科都一样,没有谁真的高人一筹,仅仅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


            IP属地:贵州9楼2013-01-13 18:04
            回复
              这篇文章我越看越不对劲,既然你是采访,你说出事实就完了,干嘛加上你那些感想?
              温老告诫你,【你千万不要带着“感情”写这篇稿子呀】,而你却加了多多的感想,感情色彩很浓,你不是讨论问题,是发泄肚子里的大粪。狗屁文而已,这是个人见解。
              楼主你应该是很有前途的青年,莫为文中的“感情色彩”感染,否则,对自己不利。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3-01-13 20:03
              回复
                这篇文章我又仔细地看了2遍,并且把相关的文章也搜出来大致看了一眼。楼主是水利人,把这篇文章转过来,看重的肯定不是作者的感情,而是文中的事实。估计他更想让我们看到的是温老那些回忆、温老现在的观点,甚至仅仅是温老的教诲。
                【温善章讲;“我和黄万里都从来没有反对过三门峡水库的建设。”】 这一问题是我最看中的,应该是我们这些黄粉应该仔细分析与思考的问题。起码在我的观念中,我一直认为黄万里和温善章是三门峡建设的反对者。看来我们对历史、事实还不够了解。过去没有仔细看,更没仔细想,就是因为作者的感情色彩太浓。


                IP属地:辽宁11楼2013-01-22 1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