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阮妹纸终于爆出来鸟,一时间各种争论甚嚣尘上,其中尤以阿阮妹纸是山鬼,山鬼是巫山女神的论调最盛。恰好本猫乃楚地人,对此问题很是感兴趣,于是查阅了不少资料,打算从甲骨文开始,再由《说文》,《楚辞》等书慢慢开说山鬼和阿阮妹纸,本猫边找资料边构思边写罢。解读古文字只是兴趣所至,文中有错误是必然的,期望有高人提意见。
目前大概的章节如下:
1.说鬼
2.山鬼与神女
3.阿阮与山鬼
4.楚国与凤凰
一、说鬼
什么是鬼?这在我大天朝的传统中似乎是个不吉利的物事。鬼狐的事,似乎也总是从《聊斋》中来得多,有恶鬼害人,也有善鬼爱人助人。其实干宝《搜神记》中就有不少志鬼的故事,不过干宝有点恶趣味,为了证明“神道之不诬”,居然敢编排颛顼的三个儿子死后都成了疫鬼,颛顼是何人呐?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耶。可以说,《搜神记》是开始大量撰写鬼狐故事的志怪小说,开了我大天朝的好头哇,好家伙,在干宝那里,鬼多数不是善类,要人嗝屁,拿个铁尺敲敲人头,想人溺水,刮个风儿,若是吓人,变成怪物后再玩躲猫猫,准保一搞一个准。看起来,鬼真不是善茬。
可在那古人眼里,鬼从何来呢?《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人死曰鬼”,原来世间众生死后入土就变成鬼了。这倒可以从古文字中得到印证。本猫取甲骨文,这倒不是故作高深,而是许慎撰《说文》时不知尚有甲骨文,清末出土的甲骨文比秦小篆更早,也更贴近祖宗们的文字原意。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不少字都可以看做画儿来解读。从图中甲骨文可以看到古人是将逝去的亲人葬在田头,田上人下,“骨肉毙于下”,人死入土为安,这风俗在现今的农村仍然存在。走在乡间小道上,往往田头林边就是坟头,祖坟一般不会在与家宅离个十里八里的荒郊野外,多是守在自家的田边,一年里劳作时总会与祖宗们打个对面。到了新年初一的大清早,家里人带上鞭炮和纸钱,有些地方的人或许还会带上祭祖的果品,奉在坟前,给祖宗们拜个早年,祈望祖宗们在新的一年里护佑生者们平安喜乐。图中有几个字的“田”边多了数个小点,这应该是几个人围着坟头跪拜或者就是供奉的祭品。
在上古时代并没有拜年的习俗,那时的人们只在特定的日子祭祖,祭祖的仪式非常隆重。天子和诸侯都有祖庙,祭祖会敬献祭品“牢”,天子用“太牢”,诸侯用“少牢”,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为牛猪羊,后者只有猪羊,牛在古代一直是受刑律保护的重要资产,十分贵重,因此只有天子的祖宗们才能享用。按照礼制,“礼不下庶人”,平民老百姓是没有宗庙可祭的,但是老百姓可以到祖宗的坟头前祷告,祈求护佑,他们的祭品可能就是几碗饭菜,如果是富贵人家,兴许会有肉干(脯)。无论天子诸侯还是平头百姓,在祭祀完后,一般会将献上的祭品带回去吃掉。天子祭祀毕,待祖宗们“吃”完,便会将“牢”分成小份发给诸侯和百官们,在这些人看来这是无上的荣幸,一定恭敬的带回家然后就烹了。这个习俗如今在民间也仍然遗存。在大年三十中午,本猫父亲会先让家里人排好宴席,再在上席摆好碗筷酒水,恭敬祷告并请已经过世的爷爷奶奶和其他祖先们回来吃团圆饭,家人待祖宗们享用过后再上桌,而这时可以吃祖宗们“吃”过的酒饭,吃了是好事。
生者敬奉祖宗,祖宗护佑生者。从这个意义上,鬼并不坏。那么鬼是如何转变成为骇人的物事呢?似乎并不难回答,人对自己的祖宗们或许并不会怕,但对于他人的祖宗呢?再者,有些人含冤而死,变成冤鬼缠人,生者怕是不怕?
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在上古时代,常常是鬼神并称,但也会分开来讲,一般说来,在上古以及秦汉时代,鬼神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山川中的一种精气。在《礼记》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宰我的一段对话,宰我问孔子何为鬼神。孔子回答:“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意思是人死了入土之后就会变成鬼,阴气沉浊入于野土,阳气轻盈发扬地上,像是祭祀时祭品散发出气味,这是物之精气,神便附着于上。在孔子看来,鬼神本是一体,神是鬼的精气中阳和、轻盈的部分。因为鬼神居于山川田野之中,古人又将山川划归一些鬼神管理和享用。《史记正义》注鬼神曰:“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本猫下面再从文字上慢慢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