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王称堌乡地处河南省濮阳县东南部黄河之畔,辖64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1192户,53133人,乡域面积73.59平方公里,耕地计税面积61487亩。其中滩区村21个,骑堤村12个,背河村31个;滩区人口16808人,滩区耕地面积30800亩。地处中原油田的开发地带,全乡涉油区村10个,水、电、油、气资源丰富。截止2006年底,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49万元,财政收入完成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70元。先后荣获全市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龙乡精神杯”,全市林业建设“森林杯”和县“劳务输出先进单位”。
行政辖区:
王称堌乡代码410928205。2006年,辖64个村委会:王称堌村、吴庄村、河湾村、姚庄村、刘集村、前许棚村、桃元村、张赵楼村、贾文村、卜庄村、金庄村、胡楼村、鱼骨村、常楼村、张庄村、范屯村、管庄村、三合村、高庄村、红岭村、后项城村、前项城村、马口村、周楼村、赵庙村、杨楼村、姜庄村、栾庄村、武祥屯村、牛梁李村、后陈村、赵庄村、半坡店村、漫渡村、新楼村、于庄村、东北庄村、曹堂村、常庄村、北李庄村、西刘庄村、后木头村、东刘庄村、北王楼村、南刘庄村、李拐村、王庄村、苏梁庄村、陈楼村、陈刘庄村、小屯村、辛庄村、孙庄村、韦庙村、李庄村、付庄村、马刘庄村、宋集村、孟楼村、新王称固村、温庄村、后拐村、后许棚村、马张庄村。
地理:
王称堌乡地处濮阳县东南部黄河之畔,东部与山东省鄄城县董口乡隔河相望,东北部与范县辛庄乡接壤,与本县文留镇、户部寨乡、白罡乡毗邻。黄河大堤纵贯全境,将全乡划分为黄河滩区与背河洼地两部分。全乡辖64个行政村,53133人,乡域面积73.59平方公里,耕地计税面积61487亩。
王称堌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针对资源、交通、基础等不利因素,集中精力研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认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农业结构最适合王称堌乡的实际。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实施良种工程,增加蔬菜面积,扩大养殖规模的农业工作思路”,用发展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并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等工作,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全乡水稻种植面积已稳定在3万亩,全部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购种、育秧、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治及管理等;积极探索“林鸡结合”、“林草结合”等种植模式,大做“种、养”文章,全乡“林下经济”卓见成效,目前鱼骨村养金蝉15亩,孙庄村养金蝉30亩,姚庄村计划筹建养鸭大棚2座。实现了林业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全乡发展瓜菜种植7000亩,其中大蒜种植2600亩,麦田套种西瓜3000亩;甜瓜种植1000亩,市农科所大豆研究室确定在孟楼村种植优质大豆实验田150亩获得丰收;持续对废旧坑塘进行改造,新增压藕养鱼160亩,已达1100亩,巩固和发展了辛楼、前项城两个养鱼专业村,同时,以后许棚、陈楼为中心的千亩冬枣基地长势良好,目前总产值达180万元,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养殖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东北庄养猪厂、卜庄广彪养猪厂、后许棚养猪厂、王称堌集养猪厂、东刘庄养猪厂等为龙头带动全乡养猪业的发展,2007年底五个养猪厂存栏达3500余头。发展和巩固了辛楼、曹堂、桃园、前许棚、漫渡等8个养鸡专业村,辛楼、前项城两个养鱼专业村。2007年底全乡生猪存栏5.3万头,出栏4.1万头;大牲畜存栏8100头,出栏5200头;羊存栏8.2万只,出栏6.1万只;鸡存栏31万余只,出栏22万只,进一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据清嘉庆《开州志》载:明初此地王称一家,住在黄河北岸,因黄河泛滥,家被淹没,移此一土堌堆上定居,故名王称堌。1941年王称堌解放,属昆吾县五区,1946年属昆吾县六区。1949年昆吾县并入濮阳县后划为九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王称堌乡政府。王称堌乡鱼骨村,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渡口之一。
环境:
王称堌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间数2427.2小时,年平均温度13.6℃,无霜期可达21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950毫米之间,属湿润区,适宜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水稻等多种作物的生长。
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行农、田、林、路、沟、渠综合治理,实现了井渠双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劳务经济成效显著,水稻种植已突破3万亩;借助丰富的饲草资源,畜牧业发展迅速,是河南省的省定养羊专业乡,目前全乡生猪存栏5万余头,牛存栏1000余头,羊存栏8万余只,鸡存栏30万余只,进一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食品加工业,王称固集的酱油、醋、点心远近闻名。
王称堌乡地处河南省濮阳县东南部黄河之畔,辖64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1192户,53133人,乡域面积73.59平方公里,耕地计税面积61487亩。其中滩区村21个,骑堤村12个,背河村31个;滩区人口16808人,滩区耕地面积30800亩。地处中原油田的开发地带,全乡涉油区村10个,水、电、油、气资源丰富。截止2006年底,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49万元,财政收入完成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70元。先后荣获全市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龙乡精神杯”,全市林业建设“森林杯”和县“劳务输出先进单位”。
行政辖区:
王称堌乡代码410928205。2006年,辖64个村委会:王称堌村、吴庄村、河湾村、姚庄村、刘集村、前许棚村、桃元村、张赵楼村、贾文村、卜庄村、金庄村、胡楼村、鱼骨村、常楼村、张庄村、范屯村、管庄村、三合村、高庄村、红岭村、后项城村、前项城村、马口村、周楼村、赵庙村、杨楼村、姜庄村、栾庄村、武祥屯村、牛梁李村、后陈村、赵庄村、半坡店村、漫渡村、新楼村、于庄村、东北庄村、曹堂村、常庄村、北李庄村、西刘庄村、后木头村、东刘庄村、北王楼村、南刘庄村、李拐村、王庄村、苏梁庄村、陈楼村、陈刘庄村、小屯村、辛庄村、孙庄村、韦庙村、李庄村、付庄村、马刘庄村、宋集村、孟楼村、新王称固村、温庄村、后拐村、后许棚村、马张庄村。
地理:
王称堌乡地处濮阳县东南部黄河之畔,东部与山东省鄄城县董口乡隔河相望,东北部与范县辛庄乡接壤,与本县文留镇、户部寨乡、白罡乡毗邻。黄河大堤纵贯全境,将全乡划分为黄河滩区与背河洼地两部分。全乡辖64个行政村,53133人,乡域面积73.59平方公里,耕地计税面积61487亩。
王称堌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针对资源、交通、基础等不利因素,集中精力研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认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农业结构最适合王称堌乡的实际。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实施良种工程,增加蔬菜面积,扩大养殖规模的农业工作思路”,用发展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并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等工作,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全乡水稻种植面积已稳定在3万亩,全部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购种、育秧、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治及管理等;积极探索“林鸡结合”、“林草结合”等种植模式,大做“种、养”文章,全乡“林下经济”卓见成效,目前鱼骨村养金蝉15亩,孙庄村养金蝉30亩,姚庄村计划筹建养鸭大棚2座。实现了林业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全乡发展瓜菜种植7000亩,其中大蒜种植2600亩,麦田套种西瓜3000亩;甜瓜种植1000亩,市农科所大豆研究室确定在孟楼村种植优质大豆实验田150亩获得丰收;持续对废旧坑塘进行改造,新增压藕养鱼160亩,已达1100亩,巩固和发展了辛楼、前项城两个养鱼专业村,同时,以后许棚、陈楼为中心的千亩冬枣基地长势良好,目前总产值达180万元,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养殖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东北庄养猪厂、卜庄广彪养猪厂、后许棚养猪厂、王称堌集养猪厂、东刘庄养猪厂等为龙头带动全乡养猪业的发展,2007年底五个养猪厂存栏达3500余头。发展和巩固了辛楼、曹堂、桃园、前许棚、漫渡等8个养鸡专业村,辛楼、前项城两个养鱼专业村。2007年底全乡生猪存栏5.3万头,出栏4.1万头;大牲畜存栏8100头,出栏5200头;羊存栏8.2万只,出栏6.1万只;鸡存栏31万余只,出栏22万只,进一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据清嘉庆《开州志》载:明初此地王称一家,住在黄河北岸,因黄河泛滥,家被淹没,移此一土堌堆上定居,故名王称堌。1941年王称堌解放,属昆吾县五区,1946年属昆吾县六区。1949年昆吾县并入濮阳县后划为九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王称堌乡政府。王称堌乡鱼骨村,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渡口之一。
环境:
王称堌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间数2427.2小时,年平均温度13.6℃,无霜期可达21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950毫米之间,属湿润区,适宜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水稻等多种作物的生长。
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行农、田、林、路、沟、渠综合治理,实现了井渠双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劳务经济成效显著,水稻种植已突破3万亩;借助丰富的饲草资源,畜牧业发展迅速,是河南省的省定养羊专业乡,目前全乡生猪存栏5万余头,牛存栏1000余头,羊存栏8万余只,鸡存栏30万余只,进一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食品加工业,王称固集的酱油、醋、点心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