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锅牛吧 关注:71贴子:495
  • 1回复贴,共1

正说“打锅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打 锅 牛
文/向阳
牛姓为殷商之后,出自子姓。唐《元和姓纂》曰:“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战国时赵有牛翦、秦有牛缺等名人。东汉时期,牛邯担任护羌校尉,牛姓遂成陇西望族。十六国后赵石季龙“以韦杜牛辛皇甫胡梁七姓衣冠华胄,不在戌后限。”北朝时期,陇西大量牛姓因官播迁到山西、河南等地。唐宋以来,山西牛氏日渐繁衍壮大,尤其在晋东南地区广为分布。
三国曹魏后将军牛金因“牛继马后”谶语被司马懿毒杀,家族蒙难逃离。据一些史籍、碑刻记载,唐代许多牛姓家状都记载为牛金之后,如牛弘家族、牛肃家族,以及上党一带牛氏。山西壶关沙窟村近年因盗掘出土许多唐代牛姓家族墓志,这些墓志大都记载其先祖为牛金,官任上党太守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沙窟村一张姓村民建房时牛金墓及墓碑据说被发现,墓碑被村民移作他用后下落不明。今沙窟村流传牛丞相因皇帝巡游壶关被馋抄家打锅一说,依据本村牛姓以牛金为始祖来看,其打锅传说可能与牛金家族罹难有关。
宋代《古今姓氏书辨正》一书载牛金之子牛元定逃难到安定,后改姓寮氏。北周末年,工部尚书寮允复姓牛氏,其子牛弘曾任隋吏部尚书等职,敕封为奇章公,史称“大雅君子”。唐贞观二年,牛弘次子牛方裕因参与弑杀隋炀帝,被流放到岭表。贞观七年唐太宗又下诏这些弑君罪臣“其子孙并宜禁锢,勿令齿叙”,牛弘家族再次蒙难。唐天宝年间,宰相牛仙客因武皇时期出现的“牛姓干唐祚”谶语被周子谅参劾,唐玄宗因此大怒把周子凉杖杀。唐代后期,牛弘之后牛僧孺再任宰相一职。因“牛李党争”缘故,李德裕一党又刻意编撰《周秦行记》、《牛羊日历》等文诋毁牛僧孺,此谶语被再次提及。
“牛姓干唐祚”谶语为“首尾三麟六十年,两角犊子恣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时有好事者解云:“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故周子谅弹牛仙客,李德裕谤牛僧孺,皆以应图谶为辞。然“朱”字“牛”下安“八”,八即角之象也。从历史真实情况来看,此谶语预示唐末朱泚、朱温之乱。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正应谶语之验。
除壶关流行的牛丞相打锅传说外,河南、山西还另外流传“猛牛扑帝王”、“九牛撞金殿”两个打锅传说。“猛牛扑帝王”讲某皇帝夜梦一猛牛“肋插双刀”或“牛生双尾”扑向自己,因此牛丞相被怀疑谋反,子孙被迫打锅逃离。此传说也与“朱”字有关,明显为“牛姓干唐祚”谶语的民间演绎。清末以牛凤山为代表的众多牛氏族人因把牛川奉为打锅牛始祖,顺理成章地解释此“朱”字应代表朱元璋,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典故和传说。“九牛撞金殿”似由“猛牛扑帝王”传说衍化而来,讲一牛姓家族“一人生九子,九子各生九子”,形成百牛雄踞之势,因皇帝夜梦九牛撞金殿,故而家族被迫打锅分离。今山西潞城贾村流传“八角牛”传说,“两角犊子”,“八角牛”也,此可能为“牛姓干唐祚”谶语的另一个民间版本,与牛丞相打锅传说异曲同工。
综合考虑,牛丞相打锅传说应该始自唐代,但打锅来源则有可能上溯到三国牛金罹难事件。牛丞相打锅传说可能为“牛姓干唐祚” 谶语加牛金、牛弘家族罹难故事演绎而成的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地点、传说者不同进而演化出多种版本,此为民间传说流传的共性特点。
从明初山西迁出牛姓基本都为打锅牛情况来看,宋元时期打锅牛传说已经在山西广为流传。明清之际,大量打锅牛姓从山西分迁到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今北方牛姓基本都为打锅牛,名称有“打锅牛”、“破锅牛”、“ 锅茬牛”等多种称谓。除牛丞相打锅传说外,另有三兄弟、四兄弟、五兄弟、八兄弟、九兄弟、十八兄弟等多种兄弟破锅传说。
清代乾隆初年,广为流传的18打锅牛传抄谱在河南济源石露头村始正式出现,乾嘉年间此谱在周边地区得到初步传播。道光、同治年间,由于汜水武状元牛凤山父子寻宗修谱影响,此谱开始在河南及其周边广大地区流传。因为把打锅牛与18打锅牛混为一谈缘故,很多打锅牛家族误认作18打锅牛,造成牛氏家族乱认祖宗与家谱传抄的滥觞现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网络、书籍等影响下,18打锅牛家谱传播更为迅速,更多的打锅牛氏误认18打锅牛。此风如不及时纠正,将对牛氏家族造成难以估量的文化劫难,后果不堪设想。


IP属地:河南1楼2013-02-08 20:53回复
    牛氏该整理正宗文化了


    2楼2013-02-27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