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德内尔吧 关注:9,791贴子:155,699
  • 7回复贴,共1

【瓦吧乒史回顾】【第一期】资料:风雨吉隆坡-第45届团体赛纪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2-10 00:09回复
    夜深会更长
    吉隆坡,风景秀美,湿润整洁,只是坡多了些,道路曲折了些。
    中国乒乓军团的大营就安扎在多条路交叉的日航饭店,而少帅蔡振华的房间定在了1607。普通的号码,却引起了好事记者的猜测:这大概是要在45届世乒赛上“一路领走七个奖杯”的用意吧。蔡振华闻知,先是一愣:我对号码根本没有讲究。不过他还是玩味了一下这个猜测,自言自语道:好,好,然后加重语气,一字一字地说:但愿心想事成。
    从吉隆坡领走七个奖杯的最后两个,当然是这位教头的最大愿望,因为这意味着在他执教期间,中国队将有两届大获全胜。但明眼人都清楚,达到这个目标就像在吉隆坡坐车,看在眼前,可就是要多上几多坡,弯几多路。从远处看,上届曼城的辉煌并不能使人忘记那些几乎要改变历史的几分球争夺的惊险场面:王涛和埃洛瓦打成31比29,刘国梁对卡尔松曾以12比19落后,孔令辉与盖亭的第二局也曾在12比16时苦苦追赶。从近处看,与45届世乒赛单项赛仅隔两个多月,欧洲选手就在中国人的家门口举行的第20届世界杯上把刘国梁等中国高手全部赶出了前四强。在99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上,30出头的中国台北选手陈静将世界排名前两位的王楠和李菊一并斩落,而前国手何千红、施婕等“海外兵团”成员在去年都有削倒中国选手的纪录。总之,无论是欧洲虎还是亚洲狼都在暗自较量,持久地对抗,决不会让中国军团轻易地如愿以偿。
    就在征尘未洗的中国军团的领队和教练在饭店大厅的一角开会布置工作时,离他们20米远的一张吧桌旁,也围坐着四条北欧汉子。虽然桌上的小吃和饮料透露着闲在,但从每人的表情上还是能看出研究问题时的专注,尤其是那白发长者,拿着一份大赛材料小声地边说边认真地写。当散了会的中国军团头领们三三两两地走向离他们咫尺之遥的电梯时,白发长者匆匆一瞥之后,忙转过头来继续交谈,只是声音显然放小了。倒是发现了他们的几个中国教练回头张望了几眼,小声地议论着。事实上,他们是老熟人,那白发长者是瑞典队的领队,他对面的大个和“眼镜”正是瑞典队的男女教练。
    午夜已过,中国队开始休息了,而瑞典队的吧桌小会仍在继续。


    2楼2013-02-10 00:09
    回复
      一边成冷场,一边爆冷门

      无论是在热门的媒介上还是冷气十足的布特拉体育馆内,中国队都成了人们高抬的对象,而各队却如出一辙地唱低调。金泽洙直言中国实力最强,日本队的韦关晴光笑称:“记者围着最多的队伍就是冠军队(指中国队),自己只是来玩玩球。”为了训练提前多日来到的何千红和施婕声称他们只是为倒时差,而问其状态时,前者连声说“不知道”,后者则说:“还得比赛时看。”瑞典队透着圆滑:有信心没把握。老瓦的温度更低:能进前四甚至前八就不错了。
      小组赛上,一碰到中国队,各队就雪藏主力,甚至让些“什么球都敢起板抡”的“渣皮”球员上场对付。明知是套的中国队借机让所有队员上场试阵,以期快些进入状态。男队每场结束后,我都去问李晓冬教练中国队的状态,每次他都眉头紧锁地说:“没打头儿,看不出。”没打头儿的比赛当然使得观众寥寥,也害得从天津赶来的中国拉拉队的头领“小帮子”嗓子难受,连蔡振华都在本队比赛时,时常抬头看大厅中央的电视。那里告诉他的是让人屡屡吃惊的爆冷:上届亚军法国队败在了中国台北队手下,捷克队把韩国队拉下了马。外队的纷乱局面将哪个对手推到中国队面前是他最关注的,而中国队太顺的现状和刘国梁的欠佳发挥是他颇为担忧的。
      刘国梁的拍子是正胶,尽管使用了干燥剂,但吉隆坡潮湿的气候仍让那拍的摩擦系数产生了变化,也让他的精力过度集中在球板上,使场上的发挥打了折扣。在与南斯拉夫队选手的第二局比赛中,他竟以6比12落后,蔡导不得不叫停,提醒他要从战术上发生转变,先上精神打进比赛中,打不进去就不会有灵感,有状态。而此前,他就指示中国队想办法去找不掉毛的毛巾、手绢或餐巾,帮他尽快摆脱困扰。
      中国女队在小组赛中经历了一连串的“一边倒”的比赛以后,终于在淘汰赛中找到了潜在的对手,那就是朝鲜队。这支上届的亚军队很少在国际大赛中露面,实力难测,且意志顽强,极易爆冷,其三号位上又出现了一位直板,反贴长胶的新面孔,这使女队总教头陆元盛既兴奋又警惕,声言“打恶战提前了”。其实,朝鲜队前面还有个香港队,可中国教练们估计他们的胜机只有三成,以至于对香港队有人放言为中国队扫清障碍感到好笑。
      是日下午,休息了半天,准备看中朝大战的笔者来到赛场,首先看到“小帮子”垂头丧气地靠在墙边,说是“今天不知道为谁敲鼓了。”一问才知道朝鲜队又爆冷了,1比3败给了香港队。这样一来,比赛成了同胞之争。这时,陆元盛匆匆走过来,我与他开玩笑说“杀鸡焉用牛刀”,他却很严肃:“不行,还是得上主力,这是淘汰赛,大意不得。”他怕爆冷。
      中港两队之战毫无悬念。笔者倒是认识了在身边做准备活动的香港队头号功臣王晶,她满脸灿笑,伸着两个手指头告诉我,上午独得两分,接着来了句俏皮话:“过年吃顿饺子--冷不丁的。”30分钟后,王晶被李菊打下了场,我与她玩笑道:“这可不是过年吃饺子吧?”她又笑了起来。赛后,中国记者盛情邀请港队教练惠钧讲讲朝港之战,弄得他同样有种“过年吃饺子”的感觉,一见满屋是人,连喊“吓死了”。


      3楼2013-02-10 00:10
      回复
        小辉死磕大塞弗

        被蔡导称为“夺冠前真正磨刀擦枪”的战斗是男队与比利时的比赛,而最较劲的场次则是孔令辉与大赛弗的苦战了。
        赛前笔者曾去过比队的训练场,看到塞弗正在与队友以赛代练,一招一式,快速凶猛,胜利后的击掌都卯足了气。开口便笑的教练王大勇说他正在状态,前不久还胜过马琳。中国记者和乒团人员曾在他与别队比赛时进行规则允许的拍照录像,谁知此景被他看到,不等裁判同意,这位性情中人就先自中断比赛,将认为对已不利的记者赶出摄像区,随后又向看台上的摄像机发起攻击。蔡导对他的评价直言不讳:“最赖”。
        塞弗上场前在头上扎上一根带子,而孔令辉照例让大夫在右肩上搽上活血的药水。孔令辉在很长一段时间有点“背”,尽管母亲在他本命年时,请一位画家绘了一张他手捧奖杯坐在一只飞奔小兔身上的画,希望他45届单项赛上创造佳绩,但还是没能如愿。以后,他先是住院做痔疮手术,接着在国外比赛中拉伤了肩,又影响到了小臂。正定训练之后,他一边治伤一边在接发球的反控制和小技术细腻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大赛开始后,他本想在小组赛上打出状态,可总没碰上对手,没想到这次大赛挡在他面前。
        比赛打得拉拉队过足了瘾。开局时,孔令辉一路领先,把对手打得嘴里直念叨,用肢直搓地。可第二局和第三局塞弗的表现让中国军团不得不承认,他的状态回升,而且超水平发挥了。原本他的正手和接发球、台内球比较好,而现在他的反手实力、攻防转换和第一板防弧圈的能力大增。他的第一板往往拉出较高较慢的短弧圈,孔令辉若反拉,他就给正手,稍一犹豫,他便给反手。孔令辉在发球轮次上处理不好,变化少且慢,一度被对方牵着走,第三局的中盘,落后的他竟然一球打到了空中,他两臂张开,仰天长叹。高度紧张激发了他变化,他改用反手发球,凭借实力,顽强追赶,硬是把比分扳成了17平,18平,又以19比18领先,比队紧急叫停。此时,全场呼声雷动。而孔令辉感到肩部发僵,发力动作有点变形,可他清楚,对方是个能拼能咬的主儿,不到最后一分不能松懈。开球之后,他抓住机会,抢起右臂大力扣杀,每一板扣下,观众席上就齐声大喊“杀!”五声杀字过后,塞弗的球下了网。
        赛后,孔令辉见到笔者开口便说:“这对下面的比赛大有好处。”而蔡导更是兴奋:紧张产生压力,压力产生灵感,这样才能进入状态。事实上,他担心的就是在这个方面缺项。


        4楼2013-02-10 00:11
        回复
          马琳一闪念:这盘要输

          一张球台,围满观众,群情昂扬,呼声震天,这是马琳最喜欢的比赛氛围 ,他说这样才能投入快,才能兴奋,杀气和士气才能出来。24日下午的中韩大战不仅为他提供了这样理想的环境,而且还让他第一个上场,去抓对方的一号主力金泽洙。
          如此排阵是中国军团细心研究的结果。中方认为,对方最有可能让金泽洙、吴尙垠和柳承敏出阵。那么其位置会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让吴和柳替代金打主力呢?教练组分析,吴对中国队只能说有一定威胁,但胜绩很少,柳尽管有“小金泽洙”之称,年轻凶猛,被很多行家看好,但稳健不足,应变和球的组织都还显得粗糙,不比吴好,且小组赛中连不该输的捷克队三号都输,要在这样重大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担纲还显得稚嫩。因此,对方的最佳阵容就是一个“老实阵”:金打主,吴打二,柳老三。会出险阵吗?蔡导一笑:“量他没这个胆子。”而中国队谁去抓老金呢,大家认为:马琳与金交手六七次,胜4次,最近几次连胜,而且胜得轻松。于是拍板让他打头阵。
          马琳果然抓到了老金,但他深感压力之大,粘球拍时,手直发抖。上场之后,他大喊大叫,为自己加油,球也随之打得精彩。一个正手反拉成功后,看台上还没落座的李富荣就大叫一声“漂亮!”女队教练施之皓也兴奋了:“这是马琳的特长。”
          先失一局的老金使用了出乎中国教练意外的打法,把节奏放慢,从马琳的正手突破,控制球里有长短,短球里有挑打,减弱了马琳第一板上手的威胁,形成对拉,打得马琳有些难受,丢了一局,坐在李富荣旁边的一位女记者突叫:“局长,你的手出这么多汗,怎么还像当运动员的时候呀!”
          第三局,两个直板超水平的对拉对攻打得比分紧咬,打得“小帮子”汗水把脸上涂的国旗图案都冲乱了。18比20时,马琳落后,全场炸了。此时马琳去捡球,感到有些顶不住了,脑海里闪现出一个不祥念头:这盘要输。
          不过马琳毕竟是马琳,他有过世乒赛单打赛上前两局失利,第3局11比16落后,又一分一分死咬,把老瓦磨垮的经历和意志。他又抖起精神来,把比分扳成20平。接着他抓住对手发球高的机会,冲了一板,领先一分。最后,他有意把球发得短一点,趁对手侧身之机迅速把球挑到正手位上。
          马琳胜了,胜得惊心动魄。李富荣连声感叹“刺激!刺激!”很少开口的徐寅生转头对后面的女国手们说:“这是高级球,一辈子也难看得上。”


          6楼2013-02-10 00:13
          回复
            两抓陈静

            在所有“海外兵团”的前中国选手中,陈静的名气最大。除了有20岁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女单冠军的荣光外,更在近期以30多岁的高龄掀翻中国女将的辉煌。虽然李菊在一个多月前的世界杯上报了一箭之分,但中国军团仍因其“杀气更重,第一板上手质量和反手弹打速度提高”等给她以格外注重。因此,陈静一来到吉隆坡,就引来大批的记者。好在陈静还算随和,连“小帮子”她都愿意聊几句。只是一些总把她作为中国劲敌的问题弄得她有些恼火。她曾对记者说,她离开祖国大陆10年了,如果现在还对中国队构成威胁,那她们就该好好去检讨了。“上次我战胜她们,是因为她们不重视,现在不同了,她们肯定留意我的存在。”
            酷味十足的陈静训练时都是在与男选手对打。据说,她从中国带回几位陪练员以帮助自己保持水平。
            小组赛一开始,陈静就显示出不凡的实力,在与瑞典队苦战中,她一人独得2分。赛后笔者问她接下来与中国队的比赛怎么看时,她想了想说:“向中国队学习!”笔者说:“怎么听起来像官话?”她笑了:“没错,是实话,中国队太强了。”笔者祝她比赛中顺利,她反而纠正说:“应当祝我打得精彩。”
            中国队对中国台北对高度重视,尽谴强将出场,可陈静根本没露面,真让人扫兴。事后台北队教练透露说,这是为了“保存实力”,陈静的解释却是另样:我们谁人上场都是抽签决定,而那天我却没抽中。
            以后几天,陈静带领台北队一路过关拔寨,连中国队备战三周潜心应对的另外两个“海外兵团”的成员何千红、施婕也降服了,一直杀到中国队门下坐二望一,真可谓冤家路窄。
            中国队早有准备,让胜面颇大的李菊出战陈静。抽签时,台北队教练突然问陆元盛:“是不是王楠打主?”陆导好生奇怪,再一看对方的阵容更是怪异:3号主力崔秀里打头阵,2号主力徐竞打第三,1号主力陈静打第二。
            如此阵容可谓匠心独运。对方是想让陈静先避开李菊,去抓由于败在金茂校手下可能状态不佳的王楠,并在第5盘凭借经验和稳定的心理去搏李菊;让对王和李必输无疑的徐竞在第三场拿下一分;而让中国队三名对员都胜不了的崔秀里去放胆死拼,情愿丢分。
            面对此阵,陆元盛很坚定:你变你的,我打我的,拼的是实力。
            第二场,陈静终于出阵了。李菊没有抓到她,她抓到了王楠。可王楠已经从昨日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来了个以己之长克敌之长,以稳定性强的反胶反手,压制住对手速度快,杀伤力强的生胶反手。陈静由于心理压力大,搏杀程度明显下降,打得毫无生气,连丢两局败下阵来。害得那些早就盼着中国队与“海外兵团”的顶尖高手杀个昏天暗地的记者和观众大的所望。
            下场之后陈静碰到了“小帮子”,张口抱怨:“你那鼓声弄得太大了。”“小帮子”说:“我不是给你加油吗?”陈静叹道:“可惜太晚了,那时王楠已经打到20了。”


            7楼2013-02-10 00:14
            回复
              刘国梁细说原委

              再见刘国梁是在他回国后第二天。
              一回国他就关掉手机,蒙头大睡,一直睡到次日下午。他说他太累了。的确,连续的征战加上失利后的痛苦使得他身心都很疲惫。
              世乒赛过后好几天中,他都处于难言的精神压力之下。有时半夜起来上厕所,他迷迷糊糊的脑子里会突然闪出这样一个念头:中国队输了,我丢了两分啊!一个人呆着时,他想赶紧睡沉,睡着了就什么也不想了,可躺下来偏偏睡不着,每晚都要熬到两三点。而醒来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后悔。
              此时,面前的刘国梁从里到外一身得体的黑色休闲装,人也显得比吉隆坡精神了许多,脸上偶尔露出一丝笑意,谈话时的速度明显加快。
              笔者:你肯定知道我想问你什么,好谈吗?
              刘:(轻轻点头)在决赛之前,全队包括我打得都不错,从来没有这么顺利过。决赛中输了,我觉得很可惜,因为自己的两场球都是有机会赢的,而且都是在第3局领先的情况下输的。是我丢了两分,主要责任在我。
              但我认为,技战术发挥可能还不是输球的最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在场上压力过重,再一个就是显得不冷静,心急气躁,所以在关键球,包括机会球的处理上失误多了一些,打得不够坚决。而且在比赛中,尤其是第一盘中运气也差了些(瑞典队擦边擦网球多)。也许运气稍好些,哪怕有一个运气球自己也会赢下来。
              笔者:你是不是指对老瓦决胜局20比17的时候?
              刘:打到那时,一个是对方打得好,再一个是他有一两个运气球。打完后看来,那几个球可能处理不当,但让我重新选择的话,那绝对不算差的选择,人家也有打得好的时候嘛。比如:19比17时,他发了我两个反手长球,我拉过去都得分了。20比17领先时,我拉了一板,对方弹了一个直线,弹上了,20比18。我想一定要改变一下战术,于是换反胶冲他一个直线,我认为这个直线质量是很高的,但对方超水平发挥,勾了回来。20比19时我防失了一个擦网球,属意外球。20平后,我发球,他挑了一个擦网,我推一个直线,这球实际上处理得也不错,我又领先。可是后来,对方发了一个中路球,半出台,我是想拉得低一点,没想到拉漏了。有人认为不如搓一板,但我觉得那样太侥幸,拉是对的,只是没成功。其实,打到这个水平,输赢都是一两分的事儿,谁输谁赢,既正常也不正常。以前我常反败为胜拿了冠军,我都是感觉自己的运气不错,如,抽签的运气、打球的运气和现场的运气帮了我很大的忙。这次,反胜为败多少也有些运气的原因,但不能以此来原谅自己,如果说我的技术水平能比人家高出一块来,运气就不算是什么问题了。
              笔者:你是否认为老瓦把你琢磨透了?
              刘:他琢磨我是比较多,因为他输给我6次,肯定会有压力,换谁也是如此。但要说琢磨透了,也有点像硬着头皮说的。这次我输了,但我认为自己还是占了上风,他要是把我吃透了,就不会给我20比17的机会了。
              笔者:佩尔森对付中国队的办法正手突破是否对你决赛威胁很大?
              刘:正手突破的战术对我们直板选手一直是比较行之有效的,佩尔森胆量又大一些,敢于坚持运用,对我们来说是造成了一些麻烦。我们也做了针对性的训练,但中国球员的第一板防守不如他们,特别是佩尔森。应当说,他能打到这份儿上就是坚持了这个战术,否则他早就败了。他确实比一般欧洲选手走前了一步,也确实有一些对付直板选手的办法。以前我对他胜多负少,但赢得多并不能说一定能赢。这次他和整个瑞典队比以往几届更放得开,没包袱,不像这种年纪打出来的球,反而像小时候往上拼时打出来的球。
              笔者:佩尔森是否摸透了你的发球规律了?
              刘:跟他们打比跟中国人打都多,现在双方互相吃发球的现象明显减少,所以打起来比较费劲。但他时好时坏,并不是一次也不吃。其实我胜得多也不完全是靠发球。与这种水平的高手对阵,不能单靠发球。
              I


              10楼2013-02-10 00:16
              回复

                笔者:潮湿是否对你决赛发挥影响很大?
                刘:影响是肯定有的,但我采取了措施,这次我觉得还没到自己无法控制弹性的地步。亚特兰大奥运会时,湿度在百分之九十六,但我还是拿了冠军。
                我只是觉得,如果第1盘20比17能赢下来的话,第5盘我的胜率就会大得多,用胜一盘的心态去打第5盘,会轻松一些。而输了第1盘,就要承受压力,不只是自己,所有队友都得如此。(苦笑)
                笔者:开场时,你的压力是否很大?
                刘:是的,虽然队友教练都没说什么,但我心里太明白了,如果我胜了,中国队就基本可以说有3比1或是3:0的胜局了,谁知......
                笔者:你的直板横打怎么没用,为什么?
                刘:我在正定封闭训练后期的一次比赛中,反手拉完后就感到手腕特别疼,以后就不太敢用了。一直到世乒赛,基本上没怎么用。现在,反手还是不能放开拉。所以,在对方给我反手,侧不开身应当拉时,不敢拉,人一犹豫,一些战术就打不通了,变化就少了一点。
                笔者:有人说,你决赛时变化显少,落点上重复显多,是不是加了保险系数?
                刘:(想了一下)怎么说呢?变会有威胁,也会有危险,两者并存。如果打得顺,没有必要变,一般都是打得不顺时,才会多变。我和老瓦打到第三局,以20比17压着对方,应当算是比较顺的,这会儿可能乱变吗?但最后几个球,对方突然适应了,超出了,这就很难了。也许再打10次他也赢不回来,但这一次人家赶上了。我觉得还是自己出手急,心太躁,不像以往那样自信、轻松。
                笔者:你与老瓦的第二局,输得很惨,怎么回事?
                刘:其实7比21输和19比21输是一样的道理,都是输一局。第二局我开局不好,让对方一拉开之后,很难有机会再转回来。对方也是高手。所以这时我的一些新战术、新变化都不愿用了,包括发球上,我也放弃了。到最后,对方也有所保存,都不愿暴露,都想等到第三局。
                笔者:决赛前中国队一路顺风顺水对你的状态有关系吗?
                刘:是有些关系,前面太顺对后面决赛没什么好处。
                笔者:回国后和家里联系了吗?
                刘:打了一些电话。家人看了一些报道,知道我心情不太好,要来北京,我告诉他们没事儿,我输得起,毕竟我们中国队胜得多,让别人痛苦的时候更多。
                现在很多球迷很关心我,鼓励我。赢球时不觉得什么,输球后我觉得特别感激。
                笔者:现在想些什么?
                刘:失利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要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准备奥运会。明年世锦赛离我们不算远,我们只要等一年,就有希望把奖杯拿回来。


                11楼2013-02-10 0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