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琍教授曾把台湾的通俗文学作品分为五大类:言情、武侠、推理、科幻与历史。就我这个爱好通俗文学的读者立场来看,短篇推理小说比长篇推理小说更有其独特的阅读魅力,这和其他几类相当不同,因为在阅读其他类型短篇小说的过程中,似乎总会存在著少点什麼似的缺憾感。
短篇推理小说到底有何魅力?为何在巨幅化、复杂化的推理小说出版时代,短篇推理小说却始终不见创作量的萎缩?始终保持著与长篇推理小说并存的态势?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短篇形式不会缩减推理小说的阅读乐趣
才高命薄的美国人爱伦.坡,於1841年至1845年间写著包含《莫格尔街谋杀案》等五篇侦探推理小说,奠定此类小说日后风起云涌发展的基石。重要的是,这五篇通通是短篇小说,即使日后有古典长篇的竞作年代,有翻陈推新类型的变化演进,其实,推理小说的阅读乐趣,爱伦.坡作品的字里行间,已经隐约透露这样的讯息:发端神秘、经纬紧张、解决合理、结局意外的侦探推理小说,只要以短篇的型态就可以发挥地淋漓尽致。
●强化读者心中的侦探魅力
有些人可能从不会想翻阅推理小说,不过却多少听过福尔摩斯的大名,也了解这个名字背后的意涵。「多少听过、了解」可代表相当不简单的现象,据推理小说评论家多年来的看法,似乎是因柯南道尔五十六个短篇故事的结构,而使这个历来最有名气的侦探鲜活伟大起来。
短篇推理使小说容易量化,也较容易保持一定的创作水平,像号称?短篇推理小说之王?的艾德华.霍克,其笔下众多系列主角人物,即使在篇幅限制与人物性格描述不易的情况下,仍能深植读者心中,广受欢迎,至今不坠。
●更容易出现令人惊艳的作品
短篇推理小说的写作难度并不会比长篇推理小说来的容易,这类论调始终存在著。不过,从字数与结构上来考量,许多推理作家的处女作却都是以短篇推理小说的型态和读者见面,所以作家的背景不同,使得推理小说的多变性在短篇推理更见变化。此外,一些业余人士的玩票创作(如诺贝尔奖的得主、文学巨擘…),不论其深度或广度,是疑似推理小说或是另辟推理小说蹊径,在短篇推理小说史也屡见不鲜。
另一个显著的例子,江户川乱步1922年在《新青年杂志》搭便车式地发表暗号推理《两枚铜货》,谁会料到一个29岁青年的短篇处女作,会出乎意料地受欢迎,进而?日后日本不逊於欧美的推理小说发展揭开序幕? 台湾虽然推理小说创作风气不盛,但是以短篇推理创作且名不见经传的创作者也有近百人之谱,让人惊艳的作品也时时可见,除了短篇写来轻松、完成度高之外,何尝不是以短篇推理在累积推理长篇的创作力量呢?
●短篇推理小说接受度高
大部分人界定短篇推理小说总喜欢以字数或篇幅来看待,但我喜欢以生理的角度定义之。我觉得短篇推理应该是「人体注意力、思考度可以集中的篇幅」,如果不是囫囵吞枣地翻阅,长篇推理实在不易一气呵成地读完,而且也不易轻松领略作者布局或文章的妙味。推理小说毕竟是动脑的娱性文学,不管是哪个派别,虽然每人的异秉不同,但是注意力总有一定的极限,所以有人靠作笔记、打眉批来佐助阅读。要求不是推理小说?中毒患者?这样来阅读推理小说总是苛求,然而精采的短篇推理小说却往往是推理小说新手的入门砖。
尤其阅读时间的破碎缩短,对於推理小说爱好者而言,短篇推理的接受度不是更高吗?其次,有时长篇小说残留在读者心中往往只剩个诡计谜团,或是故事的大约骨干,短篇小说整篇的布局却多能令人读后永志难忘。
●畅销作家也有不错的推理短篇
不是每个推理作家都有克莉丝蒂、艾勒里昆恩或是卜洛克的才气,既可使推理长篇系列广受欢迎,内容还能保有一定的创作水平。量产的畅销作家要叫好叫座殊属不易,不过就算是赤川次郎或是西村京太郎这类作家的作品内容密度虽不高,但从赤川次郎的《幽灵列车》与西村京太郎《一千万人诱拐计画》这类精实的推理短篇,多少可挽回老鸟级推理读者心中对他们的评价。
●台湾的短篇推理小说
既然短篇推理小说有一定的魅力,那麼台湾读者要到哪里寻找这类优秀的小说呢?从早期的侦探杂志到后来的推理杂志,这类杂志其实就是本短篇推理小说集,月刊型杂志把长篇推理小说切割成片段,按月刊载,就算是杰作,却很难获得读者的共鸣,所以为何从译作到本土创作皆是短篇推理型态的主要症结即是如此,所以除了一些报刊杂志偶或可见短篇推理小说刊载,这两本杂志就是台湾短篇推理小说长久以来的舞台。
台湾出版界也不算重视短篇推理小说集的出版,但是过去林白出版社《日本推理小说杰作选》系列与志文出版社《日本短篇推理精选》,可说是篇篇令人击节的佳作。近一、二年来在日本及台湾都享有声誉的推理评论家傅博为新雨出版社所选编《名作之旅》更是值得推理读者再三咀嚼珍藏之作。但是,与日本短篇推理集相比,有系统译介欧美短篇推理小说其实并不常见,推理杂志后期根本就是日本推理短篇集,除了爱伦.坡与柯南道尔的短篇作品算是齐全外,就只剩脸谱、麦田、林白出版社与远流的《谋杀专门店》偶见欧美短篇集,或许这几家出版社是推理迷寄望未来得以窥探其他欧美推理名家杰作的希望所在!
●网路上的短篇推理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对於欧美及日本推理短篇的译介出版,也可看其用心之处,对於不想阅读原文推理小说的读者或许也是另一个选择。网路的发达,可以发现一些文学创作网站或推理迷聚会的网页,有不少中文创作的短篇推理小说,这或许是除了大陆、香港和台湾一些推理徵文?的徵文集外,最能了解中文创作推理的地方。或许这些推理小说不够成熟,然而它还是有别於欧美日本推理小说的魅力。就算它不好看、读来无味,没关系,看一篇短篇推理其实也不会花多少时间哪!
短篇推理小说到底有何魅力?为何在巨幅化、复杂化的推理小说出版时代,短篇推理小说却始终不见创作量的萎缩?始终保持著与长篇推理小说并存的态势?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短篇形式不会缩减推理小说的阅读乐趣
才高命薄的美国人爱伦.坡,於1841年至1845年间写著包含《莫格尔街谋杀案》等五篇侦探推理小说,奠定此类小说日后风起云涌发展的基石。重要的是,这五篇通通是短篇小说,即使日后有古典长篇的竞作年代,有翻陈推新类型的变化演进,其实,推理小说的阅读乐趣,爱伦.坡作品的字里行间,已经隐约透露这样的讯息:发端神秘、经纬紧张、解决合理、结局意外的侦探推理小说,只要以短篇的型态就可以发挥地淋漓尽致。
●强化读者心中的侦探魅力
有些人可能从不会想翻阅推理小说,不过却多少听过福尔摩斯的大名,也了解这个名字背后的意涵。「多少听过、了解」可代表相当不简单的现象,据推理小说评论家多年来的看法,似乎是因柯南道尔五十六个短篇故事的结构,而使这个历来最有名气的侦探鲜活伟大起来。
短篇推理使小说容易量化,也较容易保持一定的创作水平,像号称?短篇推理小说之王?的艾德华.霍克,其笔下众多系列主角人物,即使在篇幅限制与人物性格描述不易的情况下,仍能深植读者心中,广受欢迎,至今不坠。
●更容易出现令人惊艳的作品
短篇推理小说的写作难度并不会比长篇推理小说来的容易,这类论调始终存在著。不过,从字数与结构上来考量,许多推理作家的处女作却都是以短篇推理小说的型态和读者见面,所以作家的背景不同,使得推理小说的多变性在短篇推理更见变化。此外,一些业余人士的玩票创作(如诺贝尔奖的得主、文学巨擘…),不论其深度或广度,是疑似推理小说或是另辟推理小说蹊径,在短篇推理小说史也屡见不鲜。
另一个显著的例子,江户川乱步1922年在《新青年杂志》搭便车式地发表暗号推理《两枚铜货》,谁会料到一个29岁青年的短篇处女作,会出乎意料地受欢迎,进而?日后日本不逊於欧美的推理小说发展揭开序幕? 台湾虽然推理小说创作风气不盛,但是以短篇推理创作且名不见经传的创作者也有近百人之谱,让人惊艳的作品也时时可见,除了短篇写来轻松、完成度高之外,何尝不是以短篇推理在累积推理长篇的创作力量呢?
●短篇推理小说接受度高
大部分人界定短篇推理小说总喜欢以字数或篇幅来看待,但我喜欢以生理的角度定义之。我觉得短篇推理应该是「人体注意力、思考度可以集中的篇幅」,如果不是囫囵吞枣地翻阅,长篇推理实在不易一气呵成地读完,而且也不易轻松领略作者布局或文章的妙味。推理小说毕竟是动脑的娱性文学,不管是哪个派别,虽然每人的异秉不同,但是注意力总有一定的极限,所以有人靠作笔记、打眉批来佐助阅读。要求不是推理小说?中毒患者?这样来阅读推理小说总是苛求,然而精采的短篇推理小说却往往是推理小说新手的入门砖。
尤其阅读时间的破碎缩短,对於推理小说爱好者而言,短篇推理的接受度不是更高吗?其次,有时长篇小说残留在读者心中往往只剩个诡计谜团,或是故事的大约骨干,短篇小说整篇的布局却多能令人读后永志难忘。
●畅销作家也有不错的推理短篇
不是每个推理作家都有克莉丝蒂、艾勒里昆恩或是卜洛克的才气,既可使推理长篇系列广受欢迎,内容还能保有一定的创作水平。量产的畅销作家要叫好叫座殊属不易,不过就算是赤川次郎或是西村京太郎这类作家的作品内容密度虽不高,但从赤川次郎的《幽灵列车》与西村京太郎《一千万人诱拐计画》这类精实的推理短篇,多少可挽回老鸟级推理读者心中对他们的评价。
●台湾的短篇推理小说
既然短篇推理小说有一定的魅力,那麼台湾读者要到哪里寻找这类优秀的小说呢?从早期的侦探杂志到后来的推理杂志,这类杂志其实就是本短篇推理小说集,月刊型杂志把长篇推理小说切割成片段,按月刊载,就算是杰作,却很难获得读者的共鸣,所以为何从译作到本土创作皆是短篇推理型态的主要症结即是如此,所以除了一些报刊杂志偶或可见短篇推理小说刊载,这两本杂志就是台湾短篇推理小说长久以来的舞台。
台湾出版界也不算重视短篇推理小说集的出版,但是过去林白出版社《日本推理小说杰作选》系列与志文出版社《日本短篇推理精选》,可说是篇篇令人击节的佳作。近一、二年来在日本及台湾都享有声誉的推理评论家傅博为新雨出版社所选编《名作之旅》更是值得推理读者再三咀嚼珍藏之作。但是,与日本短篇推理集相比,有系统译介欧美短篇推理小说其实并不常见,推理杂志后期根本就是日本推理短篇集,除了爱伦.坡与柯南道尔的短篇作品算是齐全外,就只剩脸谱、麦田、林白出版社与远流的《谋杀专门店》偶见欧美短篇集,或许这几家出版社是推理迷寄望未来得以窥探其他欧美推理名家杰作的希望所在!
●网路上的短篇推理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对於欧美及日本推理短篇的译介出版,也可看其用心之处,对於不想阅读原文推理小说的读者或许也是另一个选择。网路的发达,可以发现一些文学创作网站或推理迷聚会的网页,有不少中文创作的短篇推理小说,这或许是除了大陆、香港和台湾一些推理徵文?的徵文集外,最能了解中文创作推理的地方。或许这些推理小说不够成熟,然而它还是有别於欧美日本推理小说的魅力。就算它不好看、读来无味,没关系,看一篇短篇推理其实也不会花多少时间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