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幸存者在晚清吧 关注:121贴子:406
  • 0回复贴,共1

【文字】第六回 书房辩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版阅读:http://www.qidian.com/BookReader/2428690.aspx
 黄光周正坐在书桌旁长吁短叹,黄家小姐站在他身边轻声解劝,管家黄安也苦着一张脸肃立在一边。听到方从则进来的脚步声,屋里的人都抬起了头。“是秉义来了呀!”看清来人,黄光周终于开口说了句话,只是语气有气无力象个大病初愈的病人。
  “是,学生听闻大人身体不适,特来看望。”方从则躬身行礼。
  黄光周摇摇头,“老夫身为一县令长,负有守土御敌,保境安民之责。如今城廓为乱党所据,真正是上有负圣恩,下愧对百姓。如若不是小女尚且年幼,恐我死后孤苦无依,老夫必自尽殉国,以全名节。”几句话说得又响又急,引起一阵激烈的咳嗽。
  黄小姐眼中含泪,一边拍着父亲的背为其顺气,一边哀求。“父亲不要动气,保重身体要紧!女儿已没有了母亲,不能再没了父亲。如若父亲有什么不测,女儿于虎穴之中怎得保全,彼时只得相随父亲于地下。”黄光周爱怜的看着梨花带雨的女儿,嘴哆嗦着,最后只化为深深的叹息。
  方从则上前两步,解劝道:“大人万勿起轻生之念。樊川居士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大人应保重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黄光周看了方从则一眼,突然猛的站了起来,指着后者。“你……你……你竟敢自甘从贼,卖身求荣!?”却原来是因为房间内光线昏暗,他直到此时才发现方从则剪去了辫子。
  方从则连忙低声道:“东翁切莫动怒!学生实在是有不得以的苦衷。”
  “什么苦衷?不过贪生怕死罢了!”黄光周重新坐回椅子一脸鄙夷之色。
  方从则心中暗暗不快。你为了女儿不肯死节就有道理,我剪了辫子就是贪生怕死?还真是官字两个口呀!怎么说都是你有理。口中却还是十分恭敬:“东翁容禀!如今天下攘攘,烽烟四起,以呈明未乱世之象。当年后金偏居辽东,不过趁明朝亡于闯贼,吴三桂冲冠一怒之机,入关才据有北方;而后南明又内斗不止,所以才侥幸得了天下;其后虽开国立朝,却处处提防汉人,致使民怨沸腾。反叛此起彼伏,比之蒙元不过百步笑五十步耳。”
  一席话说得黄光周目瞪口呆。他实在是没想到,这个自己熟悉的,饱读诗书的,平时看上去温文尔雅、进退有度的年轻人会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方从则只当他哑口无言,继续说道:“如今天下大势与明末何其相似。朝廷内政不修,武备松驰。外无御敌之兵,内无充饷之银。外寇屡屡犯边,八旗全无招架之功,一如当年之后金;长毛处处掠地,绿营全无还手之力,一如当年之流贼。前有李自成之大顺,今有洪秀全之太平天国。彼此之势何其相似也!”
  黄光周一时找不到语言来反驳,只得厉声喝问:“那你投靠这髡发反贼又是何道理?此辈断发易服,必与洋夷有所勾连,你是要做数典忘祖的汉奸吗?”
  听到黄光周的话越来越不客气,方从则也收起了恭敬。“东翁此言差矣。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今朝廷失德,方有这各路烟尘。光复军结交洋人,以为强援并无不妥。”
  “洋夷贪婪成性,髡贼引狼入室,必成千古罪人。”黄光周越来越激动,胸口起伏不停。
  “当年明朝流贼两家鹤蚌相争,最后为满清渔人得利。今日清廷与长毛相斗,最后必是我光复军成就大业。”此时方从则已不只是在为光复军辩护了,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打气,平时不敢说的话已经毫无顾忌,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光复军依靠洋人占据岭南,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挥师北上,一举鼎定中原。到那时自己就是“从龙入关”的功臣,荣华富贵岂不唾手可得。方从则已经上了贼船,只能跟着走到底了,潜意识里只能把形势往好处想,并开始以光复军的一员自居。
  “荒谬!自古胡虏无百年之运,洋夷一时得势,岂能持久。尔等不怕死后白铁铸像乎?”黄光周没想到自己曾经看好的年轻人会堕落得这么快。痛心疾首啊!


IP属地:山西1楼2013-02-20 08: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