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976贴子:87,761,307

黑客帝国并非虚构,世界就是程序代码(转自哲学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哲学吧 原帖作者@青云门厨师长
看过黑客帝国的朋友,印象应该十分深刻。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眼前的世界是虚拟的,其实只是电脑屏幕上闪动的程序代码而已,那种受控的感觉,让人不寒而栗。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黑客帝国中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真的。我们这个世界,就是造物主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IP属地:福建1楼2013-03-07 17:02回复
    我之所以这么有把握,是因为2000多年来,我是第一个读懂了《道德经》的人,完全悟出了佛经中的“空”,明白了《圣经》中“原罪”的含义,解开了科学家们解不开的“量子论”之谜,理解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混沌学理论”真正意味着什么,完善了“进化论”中的致命缺陷,找到了“相对论”存在的原因。


    IP属地:福建2楼2013-03-07 17:03
    收起回复
      你让程序猿多羞愧


      3楼2013-03-07 17:03
      收起回复
        我相信,我的发现对于人类的意义,将超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甚至不足以用诺贝尔奖来衡量。在这里,我要宣布,对《道德经》的真实含义,对“量子论”原理的真正意义,拥有发现权。相信对量子论困惑已久的物理学家们,一看这张贴子就会恍然大悟,读懂了这个理论真正的哲学和物理意义。  好了,少啰嗦,开始吧。为了追求简洁,对于涉及的哲学和科学知识,我不作详细阐述,请朋友们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为了让朋友们认识到这张贴子的重要性,以上讲话中不够谦虚之处,敬请谅解。


        IP属地:福建4楼2013-03-07 17:04
        回复
          第一部分 创世游戏
          妈妈,
          我觉得生命就象一场游戏,
          人死了,
          你的游戏就结束了。
          一天,在小区里听到旁边一个看起来8、9岁的男孩,跟他妈妈说了以上这番话。这么小的孩子,对于世界就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让人汗颜啊!  小时候夏日的夜晚,在屋前晒谷坪坐着乘凉,看那繁星点缀着夜空,银河象缥缈的轻纱浮在苍穹之上,脑海里也曾朦胧地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天上有什么?  在同样的夜色下,仰望星空,古往今来不知曾有多少诗人哲人,感叹着天地的广袤与生命的卑微,感伤着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绵长,心中思索着那个亘古的疑问:
            世界是什么?


          IP属地:福建5楼2013-03-07 17:05
          回复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它是个什么东西?  相信很多人会对这样的问法感到吃惊:世界就是世界,它还能是什么呢?这种命题一看就是哲学问题,只有哲学家才会去研究,跟我们普通人能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弄清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成因,就必须从源头开始,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世界是什么?


            IP属地:福建6楼2013-03-07 17:05
            回复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争议不断,第一个大的分歧是:世界是虚幻的,还是实在的?  佛教中有个故事。两个和尚看见一阵风吹动了高高挂起的幡,于是争论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在动,是幡在动!”六祖慧能听到了,走上前去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的心在动!”这个故事表达了一种观点:眼前的一切并不真实,世界只是你心中的影像而已。  《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经中的“色”指的不是女色,而相当于是物质的意思。古印度人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世界的四大基本元素,所以佛教中有“四大皆空”的说法,意思说世界是虚幻的。


              IP属地:福建7楼2013-03-07 17:05
              回复
                17世纪西方的哲学家笛卡儿也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它只是我们心中的幻影。但他又认为,“我思故我在”,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因为如果连你都不存在的话,那么你怎么还会懂得去怀疑呢?  对没有钻研过哲学或者佛学的人来说,要理解上述说法的意思,恐怕有点费劲,更别说赞同了。多数人会想,眼前的世界看得见,摸得着,怎么能说它是虚幻的呢?在诸多认为世界是实在的观点中,比较典型的是“唯物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真实存在。  唯物论的思想由来已久。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之源,世界就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IP属地:福建8楼2013-03-07 17:06
                回复
                  唯物论曾一度是最流行的世界观。1620年,英国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质量”的概念,用它来衡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中证明,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虽然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但反应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从此“质量守恒定律”开始流行,它认为世间万物的总质量是恒定的,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  由此人们想,既然物质的总量是恒定的,永远不会少掉,那么它就应该永远都存在,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又被称为“物质不灭定律”。有了这一定律的支持,唯物论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直到19世纪在学术界占据了统治地位。


                  IP属地:福建9楼2013-03-07 17:06
                  回复
                    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唯物论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它的重要基石“质量守恒定律”被推翻了。人们发现,这个定律虽然适用于化学反应,但并不是世界的普遍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明,物体的质量不是恒定的,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会明显增加。在粒子加速器中,电子和质子在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时,其质量甚至会增加几十倍。  这还不算什么,速度增加时质量跟着增加,不过是现有的物质增加了质量而已,并没有变出新的东西来。更让人吃惊的是,事实证明我们真的可以变出东西来,在实验室让2个质子以极快的速度相互碰撞,得到的不是一堆碎片,而是3个质子、1个反中子和若干个π介子,这些粒子的总质量会大于碰撞前质子的质量。就象魔术师把2个苹果放进空空的箱子里,用力摇晃了一阵之后打开箱盖,从里面拿出3个苹果、1个香蕉,还有一堆樱桃——东西确实变多了。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对此可以作出解释,它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原来看得见的物质,和看不见的能量竟然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形态。简单地说,能量是无形的物质,而物质是浓缩的能量。就像冰是固态的水,而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它们形态迥异,但本质上完全一样,都是水。


                    IP属地:福建10楼2013-03-07 17:06
                    回复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粒子只有能量,没有质量,比如说“光子”。这从质量的定义来看是不可思议的。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从逻辑上看,没有质量就意味着没有物质。世间怎么可能会存在没有质量的粒子呢?  在此之前,人们很清楚物质指的是什么——它是实在之物,可以用质量的大小来衡量它的多少。但现在对于什么是物质,变得难以确定了。在科学上,物质的定义成了一本糊涂帐,除了原先的实体性物质,又多了能量性的场物质,有人还把意识产生的东西,也纳入物质的范畴,叫做“抽象物质”。近年来暗物质、暗能量的发现更是雪上加霜,把局面搅得更加混乱。在哲学上,物质概念被定义成“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按照这种说法,时间、空间、自然规律、意识、人类社会、历史事件,都是客观存在的,就都成了物质。物质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内涵,变成了“存在”的代名词,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概念还有什么意义?  连物质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了,我们还凭什么认定世界是唯物的?  直观感受让我们相信世界是实在的,唯物论曾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但现在唯物论出大问题了,世界到底是虚幻还是实在的,还真说不定呢!


                      IP属地:福建11楼2013-03-07 17:07
                      回复
                        第二个大的分歧是:世界是永恒的,还是暂时的?  佛教的世界观认为,有很多的世界,它们有生有灭,只是暂时的存在。它们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也叫做四个中劫,四个阶段合起来是一个大劫,就是每个世界一生一灭的过程。  唯物论者倾向于相信世界是无限的、永恒的。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它没办法合理地解释,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它自己是怎么来的。所以唯物论者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中,这样就不需要回答物质如何起源的问题了。


                        IP属地:福建12楼2013-03-07 17:07
                        回复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哪个更符合事实呢?现在看来,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佛教,其世界观相比流行于19世纪的唯物论来说,似乎要更高明一些,宇宙大爆炸理论证实了这一点。  1666年,牛顿发现白光在通过三角形棱镜时,能分解成彩虹一样的多种颜色,这叫“光谱”。后来人们将望远镜聚焦在一个单独的恒星或星系上,观察从那里射来的光线的光谱。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分析这些光谱,可以确定这些星体相对于我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是在朝着我们而来,还是在离我们而去。假如它们在离去,那么我们接收到的光,波长将较长,光谱会向红端移动,这叫“红移”;反之则会向蓝端移动,叫“蓝移”。  20世纪20年代,当人们在观察那些遥远星系时,原本预料会发现同样多的红移和蓝移光谱,因为那时以为星系是随机运动的。然而事实出人意料,星系几乎都表现出红移来,它们都在离我们而去,而且离得越远的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快。


                          IP属地:福建13楼2013-03-07 17:07
                          回复
                            在观测结果的基础上,人们想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宇宙不仅是有限的,而且正处在不断的膨胀之中。这一想法颠覆了之前对于宇宙的认识,人们以前或者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或者虽然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它会膨胀。  对这一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时,人们产生了一个更不可思议的想法:如果宇宙一直都处在膨胀之中,那么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看,岂不是说宇宙在最初的时候,是从一个无限小的点开始的吗?宇宙大爆炸理论就这样诞生了。  大爆炸理论认为,很久以前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之后始终保持着膨胀的趋势,就象一个从那时一直被吹到现在的气球。这一理论令人匪夷所思,当时没什么人相信,包括爱因斯坦。然而有证据表明它是正确的。大爆炸理论预言,宇宙诞生时大爆炸的余波,至今仍应在宇宙中回荡。结果1964年美国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偶然中发现了宇宙背景微波幅射,证实了这一说法。这个发现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大爆炸理论,宇宙学家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逐渐接受了这个奇怪的观点。这一理论表明,宇宙大约诞生于137亿年前,世界有起始,极可能也有终结,并不是永恒的存在。不可思议的是,佛陀似乎早已清楚了这一点。


                            IP属地:福建14楼2013-03-07 17:08
                            回复
                              第三个大的分歧是:世界的生成需要原材料吗?还是完全在虚无中诞生?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原”的意思是“最初的来源”,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最基础的原材料”。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不管制造什么东西,都需要有原材料。生产面包要有面粉做原材料,生产水泥要有石灰石做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就不可能造出东西来。这种观念在我们脑子里根深蒂固,以至于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连孙悟空要变出一群猴子,也要先拨根毫毛来作原材料。唯物论认为世界的生成也不例外,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基础材料。  老子在《道德经》中发表的观点全然不同。他认为世界的诞生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书中这样写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IP属地:福建15楼2013-03-07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