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弦吧 关注:27贴子:309
  • 7回复贴,共1

回首所走过的路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要活1000年

FeN


     什么最珍贵,唯一的答案就是时间。有了时间,一切事情都是会发生的,包括人的一生所有要经历的事情。我,真想活一千年。

在这一千年中,我要十倍于常人地去体验人生、感悟人生。我要谈十次恋爱,结十次婚,就业十次,飞黄腾达十次,感慨人生十次,体验死亡的感觉十次,……由此看来,我便有了十倍于凡人的体验,我将是一个有史以来最具经验的人。

在这一千年中,我要十倍于常人地去学习知识、充实心灵。足球、篮球、网球、排球、乒乓球、棒球、橄榄球、羽毛球、高尔夫球、台球、……我要样样学会,并且样样精通;钢琴、口琴、手风琴、提琴、竖琴、吉它、萨克斯管、笛、号、鼓、……我要个个掌握,并且个个熟练;我还要成为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书法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我还要在这时限内拿下尽可能多的学历。这样一来,我便成为了千古奇才。

虽然我有了十倍于常人的生存时间,但在十倍地享受人生之欢乐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十倍地遭遇挫折、痛苦、麻烦、障碍……可是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这样很好,毕竟酸、甜、苦、辣、咸、麻、腥每一样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我要以学习的态度去迎接。一千年里,我要十倍于常人地去体验了每一种滋味,换来十倍于常人的阅历,再以这阅历去看世界,看人,看社会。

我会看见,看见平庸的世人过着庸俗的生活。他们被时间愚弄着:失去记忆,失去信心,失去机会,直至失去生命。我生命十分之一的时间在他们眼中是如何难以想象的漫长,以至于他们在生命的年轻之时思想被蒙蔽,他们在不停地踩着那时间赛车的油门,却不知过往的时间再也不将归来,直至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才顿然大悟,可是在还有思想的最后时刻醒悟又有什么用呢?留写下的感情只有悔恨和惋惜,悔恨自己没有抓紧时间学习这世界五彩的内容,惋惜时间没有给予自己改正错误的最后机会。于是,又一个人不明不白地被时间带走了,我以我的阅历看着这一切的发生,感慨万端。

幸运的是,我领悟到了他们在失去最后机会时才能领悟到的东西,所以我这一千年过得格外充实,自认为当时间把我从人世间抹去之时,也就不会有什么值得惋惜的了。

终于,一千年的时限到了。我已经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十倍于常人的学识和经历,可此时却是产生了十倍于常人的惋惜——是对时间的惋惜。对过去无限的缅怀,对现在无限的珍惜,对将来无限的期望,对知识无限的渴求……百感交集。于是,我又产生了一个新想法:我,真想活一万年——十倍于现在所活的一千年……













(字数总计:1000)



1楼2007-06-28 23:57回复
    简论科学素养






    _FeN_


    今日乃科技俱乐部启动仪式。说是科技,可我今天获得的收获可远不止科技。可以这么说,今天的一系列讲谈对我今后的思想和工作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个演讲的研究员是来自环境资源方面的专家,他所谈及的环境治理技术令我耳目一新——生态改良,这也是我今天最感兴趣的课题。所谓生态改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生态手段使受污染资源得到净化。在这里他就一个经典案例作了详细介绍,那就是用蜈蚣草这种植物净化砷污染的土地。蜈蚣草的神奇特性在于它能大剂量地吸收土壤中的砷元素,因此他们选择了实验地进行了大胆尝试。结果很令人满意:蜈蚣草的除砷速率在每年15%左右,而且所耗费的成本与其他各种方法相比还最低……我对这种了不起的方法和它背后一系列的研究历程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敬佩不已,同时也深刻地反思了一下,得到了今天听讲座的悟出的第一条结论:做科学,要敢想、敢为。

    之后发言的导师提出了一个很切合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当自己选题作报告时不要为出成绩而选择太大的题目,否则这样搞到最后都只会一事无成,当然也不要选择太小的题目,否则这样又会没有发挥的余地……这勾起我对我以前的探索道路无限的反思:我以前做实验的时候都不免目标定得太宏远,以致总是难以出成果,正为他的这句话所点中。这便是我的第二条结论:做科学,要量力而为。

    后来的老师又讲到了功利心的问题,这实质上是对我们广大同志学科学之动机的探讨。我对这点可深有体会。现在参加什么各式各样竞赛的学生数量实在有排山倒海之势,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这么玩命地参加竞赛,究竟是为了什么?所谓科学就只是为了争什么奖状证书、争什么加分的工具吗?竞赛就是目的吗?我们只是做学生,然后升学,接着再做学生吗?!我们的理想就只是这个吗?——不,绝不!那样就未免太肤浅了。我们还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建设祖国,造福全人类,为人类文明发展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凭什么呢?凭考试、分数、奖状和学历吗?!爱因斯坦在《谈人生》中恰恰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所以我认为同学们对科学的正确品读不应是结果上的,而应是过程上的,是精神上的。的确是这样!我们要记清楚,做科学永远不要认为朝着什么荣耀的目标搞下去才算是科学、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才会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认可。真正的爱科学,应该是缄默而深沉的,就像居里夫人那样对功名利禄毫无顾忌又肯呕心沥血:这种不显张扬又朴实纯洁的意念才是科学的心灵,其实也是对自身人格的一种洗礼和升华,更是一个人思想上的超脱。因此我想这也才应是我们追求科学的本质目的——汲取科学素养。这正是我的第三条结论:做科学,要知其所为。我们要时刻秉承这个理念,才不至于在纷繁名利的诱惑中迷失方向。

    最后,听到另一些老师和往届毕业生的汇报,我又感慨良深。我印象最深的案例就是他们讲到有一个女生,选择的是“城市空气中致敏花粉含量”这样一个课题,由于这个课题所蕴涵的化学复杂程度较高,所以她得通过使用浓硫酸、氢氟酸之类的危险试剂进行检测操作。又由于这个课题需要每周连续记录,所以她真的就每周都谨慎地取样检验作记录,就这样做了39周!39周,每周都要使用如此危险的试剂作化验,这里面所涵盖的辛酸苦辣可想而知。说实话,若是换作我,光是把那装浓硫酸、氢氟酸的试剂瓶给打开就已经够令我吓得魂飞魄散了,更不必说那39周的反复了……不过,这个女生起码是成功的,据说最后的数据效果相当不错,得到了专家一致的好评。当然,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听那个自动化研究所的导师讲,一个试验一做连续失败一二十次完全是家常便饭,连着失败五六十次也是常有的事,这也恰恰就是磨练一个科学者的意志的关头。不妨试想,若我们自己在做某一个试验时已连续失败了五六十次,那么我们还有信心继续做下去吗?若能的话当然是好样的!我们就该学习爱迪生的坚持精神,吃得苦中苦。这是我的第四条结论:做科学,要恒为。

    以上便是我今天听完讲座总结的心得。其实,科学这东西岂是我这么三言两语就能道得尽的?毕竟,她是古往今来人类文明与思想交融碰撞的产物,是智慧的火花绽放的结晶,有着神圣而革命的力量和光辉的魅力——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她抛头颅、洒热血,而她又以正义的真理一次又一次地揭开历史新篇章、为人类指引出了一条无限遐远的光明行途……虽然我们今天已处于安逸的21世纪,不必再重蹈那漫布荆棘的坎坷之路,但我希望我们仍能永远记住现在这辉煌光明的来之不易,并且我坚信,这将会成为我们在未来科学事业中无尽动力的源泉。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怀揣一颗探寻真理、启迪智慧的求知之心,定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头顶的天空更加绚丽。那么,亲爱的朋友啊,让我们伸展开满富激情的羽翼,向着奇幻而恢宏的科学境遇飞翔吧!

    明天,有为。


    2楼2007-06-28 23:58
    回复
      夜行蚊人来了!

      沙发,占一个..


      4楼2007-06-29 00:01
      回复
        得意

        FeN

        ——2007.4.16 于实验室实验归后有感




        卧仰窗外暮隐现,

        苍霞透穹天。

        瞰万枝翠遍,

        春姿逸然,

        感清风拂面。



        长弦纤纤,

        倾聆意境犹遐远;

        慨叹千千,

        形随心游舞翩跹,

        飘扬得意天地间;

        胸怀无边,

        逢宇宙之有缘,

        喜悟存在之无限。



        得意乎!

        悦品芬芳抒心帘,

        和之至焉。

        欣寄情致映碧泉,

        畅尽快乐之连绵。


        9楼2007-06-29 00:04
        回复
          关于初中化学

          (可能会扯得更远)

          FeN

          (此文的历史相当久远)

           关于初中化学,我实在不知该从何讲起。

           就先说其给我的印象吧。初中化学给我的感觉就是——仓促。主要原因是它在很多方面没能达到理性的认知高度。此话怎讲?就是说初中化学很大程度上给孩子们的感觉和“学魔法”没什么区别。学生多只在课本式教学的灌输下片面地认识到各个反应“千奇百怪”,而不去(甚至也没有必要去)认识现象的实质,这不是造就了一大批只知道反应效果的“魔法师”吗?当然,想改变这种现状也相当不容易,我觉得老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现象背后的实质,即“从宏观到微观”的联想。

           问题之二和前者有关,是我对初中化学对孩子的启蒙作用而发的质疑。在此先不谈应试教育有多害人,我只想知道,如果真的有“探索型”的孩子,他们能被初中化学教育给“开发”出来吗?他们不会被“埋没”吗?有篇关于西方教育理念的文章说得好,“让孩子自由地问吧!”,只有问(求知),才有进步的可能。热情接受孩子的提问我想凡是一名好老师都能做到的,然而光光让孩子刚一提问就轻松地得到老师的解答也是不行的。就是这同一篇文章中还提到,“当孩子提问(发言)后一定要等待两三秒钟再作答复”,意思是老师一定要给孩子留下自己思考的机会。本人认为,擦亮学生求知的火花就是教育的关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至于具体教学方法上我也颇有感想。这里我首先要谢谢您,国老师,是您使得我对科学(不光化学)有了永不磨灭的激情。为什么呢?我认为这和您的教学方法有直接联系。先给您讲这么个真实的例子吧,前些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突然发现我现在这个班里的优秀生们(均来自我校原重点、实验班)竟然不知道什么是“启普发生器”、“泥三角”、“铁三角”...而这些,除了泥三角,都是您在初中时教给我(及我们班)的,那些“优等生”竟然不知?!这说明什么?又一次说明了类似“高分低能”的问题。再说远一点吧,其实,我在这个班里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只知道“学习”,他们的这种“求知”是变相了的,是仅仅瞄准考试、仅仅瞄准名牌大学的,没有任何人与我能达成共同的志向,追求真正的“自由的知识”(我的原则是“求知不是目的...”)。这个世界对于我来说是乏味的,因为处处都是这种仅知道表面现象、不求甚解、“投机倒把”应付考试的学生(甚至老师也如此)。就以那些学生来说吧,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乏味”的人?我想,如果他们初中时能够得到更“深远”的教育就完全有可能成为和我有一样追求的人。可能我的脑子有点乱,还是长话短说吧,我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达到短期目标的手段,而更会成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在那里根深蒂固,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思想境界,决定他们是否将会变得“乏味”……对于初三的化学教学,实验高于一切(这话可能有些偏激),我希望您能认识到这种理念更深刻的意义,把它提升成更具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借以照亮那些“乏味”和即将变得“乏味”的角落。

           我今天暂时只能想起这么多,不足之处以后可以补充。

           其实以上内容都可以更简洁地概括一下。引用句原话:Wisdom does not consist only in knowing facts. (智慧绝不仅基于知道事实之上。)我希望您能更深地认识到这句话的意义,并以这种理念照亮更多即将变得“乏味”的角落。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思维依旧敏锐!


           。。。还是再送您两句话吧,以此完善您的教育理论“指向”: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和炫耀,而是为了探寻真理,启迪智慧。——弗兰西斯.培根

           求知不是目的,求知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知识。——张玄


          (此次思考历时一个半小时,思想主旨我会传达给冯佳界的)


          敬礼!


          此后的续文:

          (不再局限于化学了)


          我在听了您的一番话后,又顿然有了新的觉悟。
          


          10楼2007-06-29 00:05
          回复
            本人最早的启蒙思想(自己启蒙自己):

            FeN


            什么是科学?在某些人眼中,难道科学就只是加分的工具吗?!学化学难道就只是为了参加竞赛,考试加分吗?!若是这样就未免太肤浅了。

            我要呐喊!!!!!!!!!!!!!!!!!!

            我们只是做学生,然后升学,接着再做学生吗?!我们的理想就只是这个吗?——不,绝不!我们还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建设祖国,造福全人类,为人类文明发展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何以也?凭考试、分数、奖状和学历吗?!爱因斯坦在《谈人生》中恰恰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只有科学才是智慧火花的完美诠释!

            我要呐喊!!!!!!!!!!!!!!!!!!!!!!!!!!!!!!!!!!!!!!!!!!!

            科学知识不是竞赛的奖状!不是成绩单!也不是学历证书!也绝不是炫耀的资本!!!!

            朋友们,觉悟吧,让我们平息下争抢好胜的虚荣的欲火,怀揣一颗炙热而纯净的心灵去追寻科学的足迹、探索那无尽的未知世界吧...


            12楼2007-06-29 00:06
            回复
              家有考生

              ——为中考赋打油诗一首


              夏至迫,

              炙日炎,

              家有考生,

              全家俱汗颜。

              刺股悬梁浑不怕,

              五科家教金外拿,

              只为疆场不考砸。


              考生悴,

              家长累,

              焚琴煮鹤,

              玩命终不悔。

              爹娘休假陪儿练,

              硝烟凝重肃无眠,

              醉生梦死把学念。


              力方尽,

              人欲绝,

              浴血奋战,

              岂能落榜耶?

              宁愿身死而不服,

              壮士旺年再复读,

              依稀远归征旧途。


              被考囚,

              少白头,

              穷年兀兀患忧愁!





              FeN

              作于考前1个月的某个凌晨

              (现今看来已属甲骨文级别的了)


              13楼2007-06-29 00:06
              回复
                还有一个发不上来,这里有,可以自己看:

                http://hi.baidu.com/%5Ffen%5F/blog/item/4a9079731295981e8701b0a5.html


                14楼2007-06-29 0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