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小小鱼吧 关注:2,332贴子:145,240
  • 8回复贴,共1

孔孟之道——彬彬有礼的君子,奴性文化的温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学喜欢用古代的圣人来作为理论根据。虽然圣人
的言行,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是并不一定就是事物
的本质。而儒学一直回避人性的恶,对人性的善的
培养也仅仅是泛泛而谈。要达到他说要求的境界是
需要克服很多坏的劣根性的。
而儒学就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所以虽然孟子说,人
性的善,有四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但是关于人性的弱点,人本身具备的
利己的私心、物欲的贪心、侥幸心理、嫉妒之心等
等的劣根性却很少提及。而这些现象在现实社会中
是非常普及的。你没有消灭这些劣根性,就会一直
存在,因为他们也带给人感官、物欲的享受。有利
可图就会有人舍命而为!


1楼2013-03-12 20:43回复
    仁者无敌?
    不喜欢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但是自古从来都是强
    者生存。哪一个朝代的更替,不是建立在累累白骨
    上的?
    秦始皇的暴虐是出了名的,但就是因为秦始皇的物
    质基础(军队)强大,而征服了6国,统一中国。
    所以,儒学的这些道理,还是经不起实际的检验的

    对齐宣王,说道施行仁政很简单,说天下运于掌,
    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那么简单,岂不每个国家都很
    强大?施行仁政的口号是简单,但是要克服人的贪
    欲却很难。再强大的统治者如果没有利益驱动臣下
    ,也会上令不能下达。
    过分强调道德的作用,其实是否认客观世界的一种
    思想。理想的境界都是想象出来的,从来没有落到
    实处过。
    用小恩小惠,笼络百姓。
    大话连篇,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道德的流行比驿站传达命令还要快。这典型就是一
    种意淫。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劣根性,所以不解决
    私利和公权的问题,是不会有道德流传的。
    虽然道德行为规范很美好,但是落实到每个个人,
    都会关系到个人的具体利益。这样私欲就会表现得
    淋漓尽至了。


    3楼2013-03-12 20:44
    回复
      孔子、孟子,都把自己的感觉和道德标准认为是一
      件很简单的,理所当然地事情。但实际上,这个世
      界上有很多种行为模式。只要能够趋利避害,都会
      流行。所以私欲才是最关键的。
      就算孔子、孟子是道德高尚的人,但不能否认大部
      分人的需求还是在很基础的层面上。
      道德不是上上讲坛,讲讲课就会普及的。
      你说佛教讲的道德高不高尚?每天吃斋念佛的人多
      如牛毛,但是能够真正做到善行的人,一直做到善
      行的人却很少。
      孔子把“圣人”的品质理解为人皆有的品质,就是
      他的理论得不到实践的最大问题。
      不是客观存在。
      孟子从来都是瞧不起那些王侯将相的。这就太主观
      。虽然他的精神世界的确很强大,不受外界的影响
      。但是于百姓、家国又有什么大的好处呢?
      你说,如果那么容易让百姓安居乐业,不愁生存,
      那么也不会有那么多灾难、瘟疫和战争了。


      4楼2013-03-12 20:44
      回复
        如果人人都有孔子、孟子等人的道德修养,那这个
        世间还有罪恶吗?
        但是这仅仅是个如果。如果而已!
        说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世界除了善还有恶。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这
        其实也是一种幻想。太夸大了个人的影响力和权威
        。虽然王权是最大的权力,但是对于人的私欲来说
        ,还是不能够轻易的约束的。


        5楼2013-03-12 20:44
        回复
          儒家代表不了中华文化,只是被拿来奴役民众的工具,真正的中华文化应该是老庄的道家


          7楼2013-03-12 20:46
          回复
            儒学文化本来是好的,提倡的是君明臣服,君不明臣可以不服。结果最后被汉武帝给阉割成现在这个脑残样子了


            IP属地:江苏8楼2013-03-12 2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