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路鹰扬。
````路鹰扬是端朝历史上地位最显赫的鹤雪士。端朝开国之后,他在冰镜台被端太祖亲自册封为冠军侯,是第一等开国功臣,九侯之一。从此再也没有异族(人族之外的种族)能够得到这样高的封赏和荣誉。关于他的名字,后世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他的羽族姓氏大概就是路然,因为羽族没有姓路的。但是在端朝所在文献记载里,他的名字都被写作“路鹰扬”,包括他本人的陈奏署名都是如此。所以他本姓是什么,我们只能说在可靠史料出现之前还无从考证。
````路鹰扬第一次出现在史册中,就是在穆如部“哥舒夜渡”的时候。他带领穆如部治下的凯风营牵制了沧波渡守军的兵力,有力策应了渡海的主力部队,这是路鹰扬和凯风营为端朝的建国建立功勋的开始。在此之前路鹰扬是何种身份、有过何种经历、为何舍羽族而效命人族我们都不得而知,从史料中我们获得的信息只是:穆如部在南下东陆之前就已经筹建了以三名鹤雪士为首领、由羽族中飞行能力较强的至羽和俜羽组成的凯风营,路鹰扬是凯风营第一任督领,或许也是凯风营的筹建者之一。他与穆如天彤的弟弟穆如致远是好友,这可能是他效命于穆如部的直接原因。
````在路鹰扬的有生之年,他始终都是凯风营的掌管者,这也是历史上凯风营战绩最辉煌的时期。在穆如部征战东陆的过程中,凯风营以羽族特别的优势出现在战场上,常常起到影响战局的关键作用。《端史》中说路鹰扬“首功三十余”“尤擅奇谋”,还提到一次诸将争论谁是武艺高强的万人敌,“会太祖过,闻而笑曰:此非路鹰扬之谓耶?”可见路鹰扬英勇善战名重一时,无愧“冠军侯”的称号。尤为难得的是,作为小股特种部队的首长,路鹰扬在历次战斗中都坚持最后一个脱离战斗,掩护其他战友撤离。由于凯风营全部由飞行体质极好的羽人组成,在东陆补给兵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路鹰扬特别注意以巧取胜,以便最大程度保存战斗力。即使如此,凯风营第一次投入战斗时的九十余人,经过五年多逐鹿东陆的苦战后几乎也全部阵亡或者伤残,甚至另两位鹤雪士——翼盟和宁未觉,也一个重伤,一个战死。路鹰扬本人也数次负伤,最重的一次被毒箭射伤了膝盖,但他仍然坚持将奄奄一息的宁未觉带回营地,可惜最终宁未觉还是没能醒来。毒发之后,路鹰扬的右腿差一点就要被锯掉,幸好穆如致远找到了当时的神医师晓舟,那条腿才得以保全。
````端太祖宸极二年,路鹰扬被封为宁阳侯。宁阳是宁州的一个地名,华族古礼中有将人的食邑封在故乡的惯例,所以有些研究者认为,路鹰扬的故里可能在宁阳。有同学问:这食邑也不在端朝的国土范围内啊?是的,那怎么办呢?“遥领”,说穿了就是挂个名,让你可以在老乡面前显摆一下而已。
````宸极六年,路鹰扬被改封为冠军侯,赐第在天启西市附近的余庆坊,和宁康伯翼盟的府邸在同一条街上,所以那条街端朝时被称为永翔街,现在叫民主西路。冠军侯府在路鹰扬去世后被赐给了太祖的第七子牧云直作为王府,也就是后来的端桓祖。桓祖继位以后,蛮族皇帝不大讲究自己的“潜邸”,又把这座宅院赐给了阜张侯澹台长缨。到端章帝时,这里又住进了一个名人,就是大家在《一萼红》里看到过的汴懋侯远清扬。但那时候房价地价都已经的开国时不能相比了,先前的冠军侯府已被一分为二,远清扬府邸的规模只有路鹰扬的一半。现在原址已经完全看不出侯府原貌了,参考端朝初期的天启详图,大到致位置就是现在的中州银行总部大厦那一带。
````宸极七年,路鹰扬突然病逝,终年三十九岁。对于他的死因,不同的资料上存有不同的说法。《端史》的说法很简单,就是说路鹰扬“病痢”,腹泻不止,太祖派了几位最好的御医也没能治好他,短短数日这颗异族将星便陨落了。而《九侯志》的记载就有针对性得多了,说路鹰扬是到襄国公叶默在渊府上饮宴,回来后腹泻不止。《国初名将录》更进一步,直接说,叶默在渊当时正谋划进军宁州,怕路鹰扬反对,甚至反戈——宁州毕竟是羽族的领地,所以才故意在宴席的饮食上动了手脚,让路鹰扬吃下了羽族不能食用的东西,所以路鹰扬才突然身亡。《国初名将录》成书为于永靖十年前后,距路鹰扬去世只有二十多年,许多路鹰扬生前的战友和至交,如穆如致远、翼盟都还在世,故此可以推断,至少在当时,这种说法就已经广为流传。但因为没有证据,叶默在渊没有受到审查,并在四个月后出兵宁州。还有一种说法见于《异域功名录》,说路鹰扬是因为知道了端军讨伐宁州的计划,他既不愿意看到同族遭到屠戮,又不愿背叛信任他的人族皇帝,所以偶有小病便拒绝医治,终于一病而亡。这种说法不符合路鹰扬险中求胜的个性,故而也很少被人接受。
````《国初名将录》的注解里还有这么一段记载:路鹰扬临终与穆如致远诀别,长叹:“万里江山,九天风月,不复见之矣!”重复数声而殁。穆如致远以为他是因为病体虚弱,不能在飞翔中死亡而遗憾。后来穆如桑若出使青都,才发现“万里江山,九天风月”这几个字就写在蓁林宫的一座配殿里。由此后人又敷衍出许多爱情故事。有没有爱情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路鹰扬一定在蓁林宫宿卫过。可惜,他在宁州的经历,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