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吧 关注:19,372贴子:190,028
  • 10回复贴,共1

华夏丝锦 汉家荣光(转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1楼2013-03-16 11:30回复
    这件轻薄如纸的素纱襌衣是一种没有里的单衣,以华美的绒圈锦作为衣襟的贴边,一般穿在长袍的外面。
    这件国宝级单衣仅重49克,充分体现了西汉高超的缫丝技术。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达不到它的重量。


    3楼2013-03-16 11:30
    回复
      几种属于经二重提花物的绒圈锦也非常令人称道。
      这种锦花型层次分明,纹样极具立体效果,外观华丽。在墓中出土的衣物中,主要用于衣衾的贴边、瑟衣、竽衣和绣枕的两侧。
      从图案上看,这种锦其实是双色的大几何纹作地,高圈的散点几何作花的两个层次的结合,一明一暗、一主一次,风格一致,上下呼应,显示了当时高超的设计水平。


      4楼2013-03-16 11:30
      回复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刺绣。
        这些色泽如新的刺绣珍品都有着吉祥而极富诗意的名称,著名的有“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茱萸绣”等等。
        这些绣品所使用的绣线多达14种,每件分别以3~5色丝线用锁针满地绣出转折复杂、组合自由的变形云纹和花叶纹,配以绛红、朱红、土红、土黄、豆绿、蓝等色彩,形成了庄严而富丽的艺术效果。
        “信期绣”绣品的图案中有云彩、花草、写意的燕子,使人联想到明媚的春光和万物的生长,表达了汉人祈求幸福生活与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信期绣”线条细密,轻云舒展,枝蔓卷草,连绵不断,很有后世缠枝花纹的艺术风格。在这些绣品中,最为粗犷和气势磅礴的则属“长寿绣”。
        下图是 长寿绣


        6楼2013-03-16 11:31
        回复
          汉代不仅织绣技艺高超,而且印染工艺已臻成熟。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三件印花敷彩纱袍与两幅印花纱就是采用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加工而成的。
          花纹的色彩有六、七种,纹样似为藤本科植物的变形,由枝蔓、蓓蕾、花蕊和叶组成,藤蔓用镂空版印在织物上,花、叶和蓓蕾则由手工彩绘,笔调秀劲流畅,色彩浓淡参差。这种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印染方法,是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一大进步。
          下图:印花敷彩纱袍


          7楼2013-03-16 11:31
          回复
            此锦是一块典型的汉式织锦。汉式织锦是西汉至魏晋时期丝织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之得以传播至非常遥远的地区。考古学家在中国新疆的罗布泊楼兰古城遗址、民丰尼雅遗址以及蒙古、俄罗斯、叙利亚等地公元1~5世纪的遗址中,都发现了这种色彩鲜艳的汉式织锦。
            汉式织锦在图案上带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当时汉代统治者热衷于道家荆楚巫术的神仙学说,这一时期的织锦纹样风格也与此相似:在连绵起伏、流动飞扬的云气间布满了各种奔腾活跃的祥禽瑞兽,并在纹样的空隙横向穿插着“延年益寿长葆子孙”、“登高明望四海”、“长乐明光”等秦汉时期寓意吉祥的隶书铭文,显示了汉代艺术的飞动之美。
              这类汉式织锦是用经线织造花纹的提花机织制的。提花机采用高难度的平纹经重组织,用不同颜色的经线织出锦的花纹,而纬线只用一色,且不提花。汉式织锦织制的工序非常复杂:首先将经线根据需要染成五种颜色,然后装于织机上,每厘米要排上200多根,织机上有专门的装置来控制织物的花纹,多时可达120蹑(即织机踏板),织造费时费工。现在,生产汉式织锦的具体装置工艺已鲜为人知,但可以推断,生产此类锦的提花机上一定有一种能有效控制经向循环,但不能在纬向上产生图案循环的装置,这种装置最迟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
            下图:续世锦


            8楼2013-03-16 11:31
            回复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各诸侯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频繁交流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丝绸产品已不再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逐渐普及到了民间。因此,织、绣、染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为汉代大规模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战国时,丝绸的纹样已突破了商周时期几何纹的单一局面,表现形式多样,形象趋于灵活生动、写实和大型化。
              商周时期的神秘、怖厉、简约和古朴的风格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蟠龙凤纹。这时的纹样已不再注重其原始图腾、巫术宗教的含义。纹样穿插、盘叠,或数个动物合体,或植物体共生,色彩丰富、风格细腻,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由于当时织和绣表现纹样的技术相差较大,浪漫主义风格在织绣上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丝织上主要采用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刺绣则表现以龙凤为主题的动物图案。
              下图:蟠龙飞凤纹绣


              9楼2013-03-16 11:32
              回复
                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至今保存完好的战国时代的丝织品大多发现于湖南、湖北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湖北江陵古城发现的马山一号楚墓。该墓出土的丝品数量之大,保存之完整,令世人惊叹不已。这些织造于公元前三世纪的丝织精品目前均保存于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中。
                  龙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量龙凤纹是当时龙凤艺术的集中表现。丰富的想象加上随心所欲的变化,使其与明清时期服饰上的龙凤有着天壤之别。战国时期的龙凤极其苗条、秀丽,有着锋利的爪子、如花的尾巴或羽毛,经常与花藤枝蔓相缠连。而后世的龙凤则已成为皇权的象征,威猛而高贵。
                马山楚墓出土的一件蟠龙飞凤纹绣(见 12 楼 图 )就是这一时期的刺绣佳作。
                  该件绣品上部采用S形的对龙作为主题,口衔一条龙尾,下部是高冠展翅的斜立对凤,凤下处有一条小龙。在对龙之间,是表现太阳的扶桑树。华丽的凤冠和凤翅构成了整幅图案,犹如菱形骨架,使图案的布局满而不乱,非常有章法。此种布局方式在战国时期的刺绣中已经表现得非常成熟。


                10楼2013-03-16 11:32
                回复
                  舞人动物锦,无论从色彩还是织造技术来看,均可堪称战国织锦的典范。
                  这件织锦的图案由宽矩形左右斜排成锯齿形骨架,矩形内填以双龙或类似纹样,矩形外的空间有八组纹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翩翩起舞的舞者,他们头戴冠,冠尾后垂,着长袍,系腰带,表现的或正是楚地的巫术活动。


                  11楼2013-03-16 11:32
                  回复
                    舞人动物锦线描图


                    12楼2013-03-16 11:32
                    回复
                      战国时期的大几何纹均以早期的小几何纹作骨架,再填以小型的几何纹。
                      因此,纹样较为复杂,循环度也大,织造起来有一定难度。
                      马山出土的大几何纹锦采用的是以勾连雷纹(呈T字形)为主体,再填充中小型的菱形、杯纹、H形、N形及类似万字纹的纹样,图案紧凑,布局均匀。


                      13楼2013-03-16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