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信使毫不吝啬地跨过长江越过黄河,从江南一路走来,抚过山河大地,吻遍原野林头,天光水色变得旖旎动人。童年已离我远去,儿时的这个时节,乡村的柳塘堤岸,“呜呜呀呀”的柳笛声,随处可闻。难怪有人说,家乡的春天是从声声柳笛开始的。
村外池塘边上的几棵老柳树,是最先被春风抹绿的。簇簇嫩芽,三五成对,被长而柔细的枝条穿缀起来,虽不对称,但还规律。在熏人的春风中,摇摇曳曳,有的用力低垂,贴着水面荡来荡去。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乡下那些孩童,便会乘着和煦的春风,攀上柳树,折取柳条,制作柳笛,然后三五结伴,口衔长长短短的柳笛,吹奏着春天的音符和童年的快乐。
制作柳笛要选嫩直的枝条,或粗或细。用两手轻轻捻动,使嫩绿的柳皮和柳骨脱离,再用嘴咬住枝条的粗端,以手轻轻将皮捋下,一条脱离洁白枝骨的柳皮管应运而生。然后因需要而适,将其裁成长短不等的段子,把各段细的一端,根据制作柳笛的长短,用小刀或指甲轻轻刮去五毫米左右的绿皮,一支柳笛便制作成功了。
柳笛噙在嘴里,植物的芬芳气息沁人心脾,任凭那种挥之不去的甜涩气味,在唇齿间荡漾弥漫。
柳笛虽没有牧童笛声的婉转悠扬,却让人从中聆听到了春天的声音,感嗅到了春天的讯息。
梦幻般的童年记忆,在人生长河里渐渐消散,但那春天里的柳笛声会时常唤起童年的回忆。你看,蓝天白云下,夕阳余晖里,乡村田间小路上,那群口含柳笛孩子们稚小的身影,伴随着声声柳笛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