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的夜总是惆怅而艰辛,读书的苦像是黑夜,乐像是曙光;破茧成蝶的等待是煎熬而漫长,读书的苦像是等待,乐像是成功;春天到来前的东总是寒冷而肃杀,读书的苦像是寒冬,乐像是暖春。
读书真的是一件苦乐交加的事。
苦。读书的苦绝不亚于良药的苦口,绝不弱于咖啡的苦涩。古之求学者,为读些许圣贤书,无论环境条件,自身条件多么的艰苦,都还是以一种持之以恒的姿态面对着知识。那些心灵和精神上的苦,只有自己内心才明了。不曾忘,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他苦在自身贫寒,却也不忘与书香相伴。还有那凿壁偷光的匡衡,他苦在难以得到一缕照亮书本的灯光。还有那冒着大雪行走千里求学的马生,他苦在读书环境的太过恶劣。那现在的我们呢?读书,亦苦。每天都是日没出而作,日已落未息。现代人学业的繁重远远超乎古人,每天都是听说读写样样俱全,永远都是一堂课紧挨着一堂课,一门作业紧接着一门地奋笔疾书,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接踵而来。压力的包袱重重的捆绑着向往自由的心,紧凑的节奏牢牢的催促着想要停歇的步伐。这样的读书,不真的很苦吗?从古至今,读书都存在着一种竞争,这不单是知识的竞争,更是生存力的竞争。万一当你被他人在读书的跑到上落在后面时,生存危机感油然而生,于是你开始拼命追赶,可当你与他们的距离再一次差开时,自弃的念头随之产生。这也是读书带来的烦恼,读书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和苦痛。
读书虽苦,但也乐在其中。
书像是万能的导游,它能牵着人们的思绪,从灯红酒绿的喧嚣闹市到静谧祥和的乡下村庄;从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到广袤无垠的西北地带;从微波荡漾的湖泊河流到繁星闪烁的浩瀚夜空。这不就是读书带来的那种此生不换的快乐么?让人感到那么的充实,那么的畅快。对于我们来说,有好的成绩便是快乐,豁然开朗便是快乐,熟练运用便是快乐。那对于古人而言,读书何尝没有快乐。当然,读书的目的大相径庭,只有单纯热爱读书的人才可以感受到无暇的快乐。这样纯净的念头会使文字在人们笔下获得生命,使知识自由翱翔在脑海。然后才有杜甫真实的愤慨,有苏轼豪迈壮阔的笔下江山。
读书是一种高尚境界,没有用心读过书的,一定不能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定不能知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要去抱怨读书的苦,也不要去挥霍读书的乐,读书就是这样,苦乐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