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吧 关注:17,335贴子:69,094
  • 7回复贴,共1

【重发】论中国古典舞中的“圆”和“阴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


1楼2013-03-24 21:39回复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搜索 更新时间:2008-10-19


    2楼2013-03-24 21:39
    回复
      从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分析上,大概可分为两大特点:第一,是“圆”的概念;第二,是“阴阳”关系,这两个特点在中国古典舞的应用上并不是独立个体,而是拥有整体性和连带性之关系。虽然,全面的舞蹈动作分析不应该单向肉体上的肢体运动进行研究,更应该同时关注动作与心灵思想有关的研究,但本人在这编文章内所说的动作分析是先从纯肢体活动的层面与角度而论,因为舞蹈的美不只在于心灵的内在美和静态舞姿的外在线条美,还有流动过程中的动感美,这种动感的美是舞蹈过程中最漂亮的特性。
      (一)“圆”作为一个运动轨迹
      以“穿胸刺肋”连接“大掖步转”为例,如果从手在空间所经过的活动路线来理解,穿胸刺肋是一个从立圆的轨迹转换到大掖步转的平圆轨迹,动作是发生于一条流动于空间的圆轨迹,这是圆上面的第一个流动。大掖步转之后停下来的舞姿定形在空间上虽然是停顿了,但心里的精神至身体的内在流动是继续而没有断的,这是第二个流动。如果在穿胸刺肋之后不连接大掖步,也可以承着动势换成连接“上步翻身”的立圆路线,或者,如果大掖步之后不停顿亮相,可以再接“下卧鱼”的平圆路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点都能成为转换点的解释,也就是在圆的轨迹中的可变性。如果从穿胸刺肋连接上步翻身也就能在圆的变化上延续了人体在空间的流动性。


      3楼2013-03-24 21:39
      回复
        (二)“阴阳”关系作为缓冲与发力
        阴阳不仅指动作形态上的正反对立,也跟动作在流动过程的正反对立所产生的协调和变化有关。以“风火轮”连接“吸腿翻身”的过程为例,当完成了风火轮动作后把力量稍为缓冲一下,才能再承着动势再发力作第二个动作吸腿翻身。当风火轮在圆的轨迹上走到尽头时,利用气和力的缓和,变成重新的一口气和力去完成第二个动作吸腿翻身。如果在第一个动作风火轮的尾巴,即第二个动作吸腿翻身的开头这个连接点找对了气口与力在身体与时空中的运用,下一个动作吸腿翻身也就能自然地成功完成。所以,为什么说第二个动作的开始就是第一个动作的结尾,因为第一个动作的结尾往往是直接影响第二个动作的产生。从这种缓冲力量的运用到变成另外一个高峰的不断循环运行于圆的轨迹当中,形成了高低波浪形的自然交替现象,一阴一阳的循环,动作的轨迹是圆的,但动作的发力是阴阳交替的波浪形的。
        (三)“圆”和“阴阳”之关系
        在圆的轨迹上,任何一点都拥有阴阳的正反两端,但同时,这对立的两端又始终运行于一个圆之内,两者间可以发挥协调的作用,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又可以互相影响而变化,圆是包含了阴阳关系。以上面风火轮连接吸腿翻身为例子,风火轮在立圆的轨迹上运行,当到达了轨迹上的转换点,就是连接吸腿翻身的时候,同时,吸腿翻身就在风火轮的圆轨迹上产生了变化,变成另外一个立圆轨迹上的动作,而从风火轮到吸腿翻身对缓冲与发力的连接运用又协调了两个动作之间的流动过程。如果在吸腿翻身后,再连接第三个动作时,就是把这种在圆轨迹上发生的流动过程不断再循环和变化。


        4楼2013-03-24 21:39
        回复
          (二)“阴阳”关系作为缓冲与发力
          阴阳不仅指动作形态上的正反对立,也跟动作在流动过程的正反对立所产生的协调和变化有关。以“风火轮”连接“吸腿翻身”的过程为例,当完成了风火轮动作后把力量稍为缓冲一下,才能再承着动势再发力作第二个动作吸腿翻身。当风火轮在圆的轨迹上走到尽头时,利用气和力的缓和,变成重新的一口气和力去完成第二个动作吸腿翻身。如果在第一个动作风火轮的尾巴,即第二个动作吸腿翻身的开头这个连接点找对了气口与力在身体与时空中的运用,下一个动作吸腿翻身也就能自然地成功完成。所以,为什么说第二个动作的开始就是第一个动作的结尾,因为第一个动作的结尾往往是直接影响第二个动作的产生。从这种缓冲力量的运用到变成另外一个高峰的不断循环运行于圆的轨迹当中,形成了高低波浪形的自然交替现象,一阴一阳的循环,动作的轨迹是圆的,但动作的发力是阴阳交替的波浪形的。
          (三)“圆”和“阴阳”之关系
          在圆的轨迹上,任何一点都拥有阴阳的正反两端,但同时,这对立的两端又始终运行于一个圆之内,两者间可以发挥协调的作用,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又可以互相影响而变化,圆是包含了阴阳关系。以上面风火轮连接吸腿翻身为例子,风火轮在立圆的轨迹上运行,当到达了轨迹上的转换点,就是连接吸腿翻身的时候,同时,吸腿翻身就在风火轮的圆轨迹上产生了变化,变成另外一个立圆轨迹上的动作,而从风火轮到吸腿翻身对缓冲与发力的连接运用又协调了两个动作之间的流动过程。如果在吸腿翻身后,再连接第三个动作时,就是把这种在圆轨迹上发生的流动过程不断再循环和变化。


          5楼2013-03-24 21:40
          回复
            流动性的训练是需要对身体的重心在不同的静态舞姿和动作流动过程中作不断的调整和配合,这种整体配合的训练,除了指身体在移动重心的灵敏度,使身体能在空间得以流动顺畅外,也包括在动作流动过程中身体对连接点的感知和应用(即身体对空间的灵敏度),也就是圆的转换点。因为这些动作之间的连接点所带来的变化,正是最能体现圆的概念对动作变化所发挥的特点。又由于古典舞的基训课受芭蕾舞的借鉴造成一定影响,在基训课的能力训练上令上身(特别是躯干部份)缺乏松而不懈的灵活配合,而阴阳关系的缓冲与发力就是指对放松和用力之间的掌握进行训练,继而配合动作在圆的转换点所产生的变化。那就是从流动中的移动重心变化寻找连接点,承着连接点的转换运用缓冲与发力而造成变化。这样配合上下身在空间运动的整体协调流动性,和动作在圆轨迹上与阴阳互相配合的流动性和继而发挥的可变性,再配合能力技巧的运用,才能达到阴阳之说的天人合一所发挥的效用。


            7楼2013-03-24 21:41
            回复
              (五)“圆”和“阴阳”的连贯性教学
              从圆的流动中的任何连接点都可以成为阴阳关系的缓冲与发力的转换点而产生变化,体现圆的特性。这过程是从流动开始、到缓冲、到发力、到转换点、再到流动,是从圆的流动开始又回到圆在变化后的继续流动,是一个很有连贯性的循环过程关系。上面提到了由于舞蹈在流动过程中,重心需要不断变更,尤其古典舞上身动作的大幅度变化,更需要下身大幅度的流动性和重心变化互相配合,所以,重心移动的训练在把杆上的铺垫至中间动作的练习需要非常紧密且有目的性的连贯。如果只是依靠捉紧把杆从一个舞姿转换到另一个舞姿,缺乏舞姿和动作转换之间的重心移动过程和发力点,便只有摆放静态舞姿的训练,而失去流动性的连接训练而变得干涩的一加一动作。由于从圆的转换点所连接的动作需要以缓冲作为下一个动作的原动力来寻找发力点,从动作流动过程中的移动重心到缓冲,以致发力,一连串的动作练习是不可断掉而失去动作原动力的连贯性,而且运用这原动力也包括需要对时间的掌握。因此,无论从把杆到中间,或分拆动作作为单一练习时都需要更注意原动力对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动势的起范儿练习,也就是阴阳关系中对“阴”在训练上的关注,却不应只强调舞姿在动作过程的位置规格。因为动作的起法是可以对完成动作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对于一个动作的完成过程来说,如果没有阴,便没有阳,第一个动作的尾巴部份与第二个动作的开头起法部份是重叠的。只有准确的舞姿加上跳、转、翻是不能达到完美理想的效果,动作的完成关键却不是一条公式化的加减算术,而是“怎样做”的训练过程才能体现舞蹈对“动感美”的特质,却不只是把动作分拆单独练习然后相加,这样便失去真正所需练习的意义。无疑,动作分析对教材和教法是有一定效用,研究也是必须的,但如果在课堂上对动作分析的应用过份细致会有可能影响原动力在完成动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关键是怎样在教学上应用动作分析,再配合课堂上的“点到即止”,提出关键性的要点,对动作麻木追求细致的分析会有可能导致断掉动作的整个连贯性过程,令舞蹈因此而变得“死”了,甚至不协调。所以连贯性对舞蹈教学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其中一个重要步骤,亦即是圆的连贯和流畅。这些不被重视的细小环节,往往又是被老师忽略的重要环节,因为“阳”的外在呈现往往比“阴”的存在更被人注目,其实那只是外在视觉性的错觉而已,说到底也应该归还“阴”对“阳”的存在价值。
              综合以上从“圆”和“阴阳”在舞蹈动作上的关系,圆是包含了阴阳,而阴阳又在圆的轨迹中运用协调作用,而圆需要透过阴阳去变化,也就是阴阳关系在圆的轨迹上发挥协调和变化的作用。


              8楼2013-03-24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