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吧 关注:5,717贴子:86,424
  • 1回复贴,共1

东汉六朝会稽名士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东汉开始,随着会稽地区土著士族的逐步形成,东晋以降北方士族的逐步加盟和具有区域性特征的会稽士族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会稽名士也随之陆续涌现。这些名士的出现,既不是个别的,也不是时断时续的,而是接连不断、成群结队的,形成了具有会稽地区特色,又独立于吴地的会稽名士群体。会稽名士作为群体性人才现象,从东汉、孙吴到南朝的五百余年间(25-581),按名士数量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一、西汉末年至孙吴时期
  这一时期的会稽名士群,是在土著士族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土著士族实际上是在人口交流和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过程本身,便为名士群的形成创造了环境和条件。但相对而言,这时的宗族背景和势力,对名士成长的影响并不十分强烈。在名士群的构成中,仍然以来自不同宗族的士人为主,个别宗族独占名士群的现象,并不明显。换句话说,这时产生名士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对普通士人来说,进入名士群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虽然名士出身的族群比较分散,但就整体而言,一个名士群体已经形成。
  这时会稽名士群的构成情况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在三国孙吴时山阴朱育与濮阳兴论会稽人才的对话中,有较全面而概括的反映。濮阳兴是孙亮太元年间(251-254)的会稽太守,初上任便向朱育了解会稽人才情况,朱育以当年会稽名士虞翻对太守王景兴的话作答,首先回答了会稽名士辈出的原因:“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浙江……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善生俊异。是以忠臣继踵,孝子连闾,下及贤女,靡不育焉。”
  然后一一列举了各类人物的情况,在讲到名士时他说:“(汉)中大夫山阴陈嚣,渔则化盗,居则让邻……太尉山阴郑(弘)公,清亮质直,不畏强御。鲁相山阴钟离意,禀殊特之姿,孝家忠朝,宰县相国,所在遗惠……有道山阴赵晔,徵士上虞王充,各洪才渊懿,学究道源。著书垂藻,骆驿百篇,释经传之宿疑,解当世之盘结;或上穷阴阳之奥秘,下摅人情之归极。交趾刺史上虞綦母俊,拔济一郡,让爵士之封。决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义。主簿句章梁宏,功曹史余姚驷 ,主簿句章郑云,皆敦终始之义,引罪免居……扬州从事句章王修,委身授命,垂声来世。河内太守上虞魏少英,遭世屯蹇,忘家忧国,列在八俊,为世英彦……。”未及答完,王景兴接过话题说:“贵郡虽士人纷纭,於此足矣。”朱育陈述完虞翻所答,又向濮阳兴作了补充:“近者太守上虞陈业,洁身清行,志怀霜雪……其聪明大略,忠直謇谔,则侍御史余姚虞翻,偏将军乌伤骆统。其渊懿纯德,则太子少傅山阴阚泽,学通行茂,作帝师儒。其雄姿武毅,立功当世,则后将军(山阴)贺齐, 成绩著……其文章之士,立言粲盛,则御史中丞句章任奕、鄱阳太守章安虞翔……”虞翻所答,为东汉名士,朱育所补,则为孙吴名士,两人一答一补,基本反映了东汉至孙吴时期会稽名士群的大体风貌。
  


1楼2013-03-30 22:49回复
    作者:任桂全(绍兴市史志办)


    3楼2013-03-30 22: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