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同好吧吧 关注:279贴子:358
  • 11回复贴,共1

【和服学习】【基础篇4】女子和服的种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常便装: 浴衣
日常正装: 织布
小纹、色无地
介于礼服和日常服之间: 付下
次礼服: 访问着、色留袖
第一礼服: 振袖、黑留袖
婚礼礼服: 白无垢、打挂、挂下


IP属地:广东1楼2013-03-31 17:43回复



    浴衣
    浴衣是一种夏季穿着的便服和服,它的剪裁和正装基本一致。特点是布料轻薄、色彩缤纷多样。
    在现代的日本,浴衣一般是年轻人参加夏天的祭典活动(烟火大会、盂兰盆节)时穿着的。泡温泉的时候,部分旅馆也会提供温泉浴衣给客人穿着。
    *************************************
    浴衣的原型是平安时代的“汤帷子”。根据《倭名类聚抄》记述,其时出现的汤帷子是一种用内衣布制作的沐浴用的衣服。由于那个时代多人一同入浴的状况十分普遍,因此汤帷子的出现,除了起吸汗的目的外,大约还用于遮掩身体。而汤帷子一般用吸水力好的麻布作为制作材料。
    到了桃山时代之后,这种衣服开始广泛流传,直到江户时代,已经变成了庶民喜爱的一类服装。浴衣“ゆかた”这个名字,便是从汤帷子“ゆかたびら”省略得来的。
    *************************************
    浴衣是和服中结构中最为单纯的一种。在结构上它只有单层,而且制作的材料不限于使用传统反物,因此许多家庭都能够自己缝制。
    和浴衣搭配的腰带一般是选用带幅在15-18厘米左右的半幅带,同时可以搭配“兵儿带”作为装饰,现在直接使用兵儿带作为腰带的人也不在少数。而脚下最相称的穿法是赤脚穿木屐,不过近几年搭配草履、人字拖甚至凉鞋的穿法也逐渐增加了。
    由于浴衣算是和服中最便装的一种,因此并不用于穿着出席正式场合。


    IP属地:广东2楼2013-03-31 17:44
    回复
      2025-08-24 11:41: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织布和服
      织布和服是介乎于便装和正装之间的一类和服。它是过去农家妇女用自家手工织造的布匹制作的和服,因此一般十分结实,洋溢着朴素之美。现代,织布和服的定义是指先在线上染色、然后再进行布匹织造,最后缝制的和服,主要有紬、御召、木绵这几大种类。
      而几个种类当中最高级的是紬(chou),虽说织布和服是正装中格调最低的一种,但由于这个工业化的年代,手工制品稀有而售价高昂,因此织布和服的价格反而相当高昂。这种风格优雅有韵味的和服一般适合旅行、购物、吃便餐的时候穿着。
      *************************************
      直到昭和中期前,农村大部分的家庭依然有织布机。那些养蚕的农家将品级比较差的蚕茧抽丝,然后一根一根地用手指纺成线,经过用蓝科植物染色之后,织成带格子或者条纹等花样的布料,这就是紬。
      江户时代对于服装的制度非常严格,虽然是这样,大概是因为紬身为绢(真丝)却没有绢的形态和触感,它制作的衣服也允许百姓穿着使用。如此,在日本各地便诞生了传统而独特的紬制和服。在各种紬中大岛紬、结城紬、塩沢紬可并称为日本的三大紬。
      *************************************
      虽然是便装级别,但它也属于正装的一种。因此穿着时必须要穿上长襦袢、搭配正装腰带。一般可以搭配一些手工味浓重、风格古朴的饰物。原木色的发簪和朴素的手袋。


      IP属地:广东3楼2013-03-31 17:44
      回复


        小纹
        小纹是日常系的正装和服之一,比起虽然风格朴素但是价格高昂的紬,小纹无论从价格还是花样上都可算是十分的亲民。“衣服上布满小型花纹图案”是这种和服的名称来源。现代小纹的定义为只有同一个或一组图案在整件衣服上重复出现的和服。
        小纹对比起其他例如说“付下”“访问着”之类的和服,由于它上面的花纹图案放在什么位置什么方向都没有关系,看起来格调不高,所以并不能作为礼服使用(江户小纹除外)。在制作技法上,小纹既有印染的,也有手绘的。虽然提及小纹的时候一般特指花纹重复的留袖和服(袖丈在50厘米左右的和服),但是也有小纹样式的振袖和服(袖丈大于70厘米的和服)。
        *********************************
        应该注意的是,穿着浴衣的时候,可以把衣踞(下摆)提得高于脚踝甚至高于膝盖,所以可以选择身丈较为短的。但穿着正装的时候,由于衣踞应该贴近脚背,因此购买正装的时候,大家应该注意选择身丈约等于身高加减10cm以内的。
        和小纹相适应的腰带搭配是“正装用半幅带”、“名古屋带”以及“昼夜带”,或者是图柄较为日常化的印染“袋带”。鞋子方面则既可穿着草履,也可穿着木屐,但一定要穿上足袋。


        IP属地:广东4楼2013-03-31 17:45
        回复


          无地
          “无地”的意思就是没有图案,于是和字面意思一样,“色无地”就是指在和服中,整件衣服仅有除了黑色以外单一色彩而没有图案的一类和服(黑色是丧服,也就是出席丧礼穿着的衣服)。虽然没有图案,不过允许有织出来的暗纹。
          如果在色无地上缀有家纹,那么它是和“访问着”同级的礼服;如果没有缀上家纹,则是次级礼服,或者是日常服。而且如果使用黑色的腰带,它又能能作为次级的丧服;如果配上九寸带,它甚至还能作为参加法事的服装。因此,色无地是对穿着的时间、场合不太挑拣,应用广泛的种类。
          *******************************************
          没有家纹的色无地给人一种便装之感,带有一纹(衣服背缝上有一个家纹)的色无地就可以用作参加茶会、祝贺会的次级礼服,如果带有三纹(背缝、左右肩各一个家纹)的色无地,格调几乎可以说比付下、或者是没有上家纹的访问更高了。
          色无地也很适合在茶会上穿着,因为茶道讲求洗脱铅华、平淡宁静,所以色无地可以说是最符合茶道旨趣的服装。如果在法事、为熟人守夜、丧礼等场合穿着色无地,一般选用颜色朴素,带有一纹的色无地。要注意的是,尽管颜色朴素,但是如果衣服的暗纹是吉祥意思的纹样的话也是不太合时宜的。参加丧礼的时候,如果对方和自己关系远,按照规定属于轻丧的,可以穿灰色等颜色比较浅的冷色调,所用的带也可以使用深灰色一类的带,如果是属于中等程度,可以穿深蓝、紫、抹茶色的色无地,配合黑色的腰带,如果是最亲近的人去世,应用黑色的色无地(丧服)配合黑色的腰带,此外,各种小物(带扬、带缔、手包)也应该相应地选用黑色。


          IP属地:广东5楼2013-03-31 17:45
          回复


            访问着
            与前面几类日常系的和服相比,“访问着”则是属于礼服类的和服。它的特征是有真正的“绘羽”图案——花纹图样横跨整个衣踞甚至整件衣服都连续的图案。若是在访问着上缀上家纹,那么它就和色留袖同级。早期访问着刚出现的时候习惯在衣服上加上三纹,不过后来却逐渐废弃,现在几乎大部分的访问都没有缀上家纹了。
            无论是已婚或者未婚的女子都可以穿访问着。在社交场合访问着算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服。多数在出席非亲属的婚宴、社交宴会、茶会、派对、拜访他人等正式场合穿着。
            ***********************************
            访问着的历史意外地相当的短,它是在明治时期为了和外国的社交礼服裙相匹配对应而被发明出来的和服种类。
            这种和服的制作工序是:先裁剪反物,然后假缝(用线简单拼合布块)起来之后确定好图案花色,然后把布料拆开进行染色、刺绣、描绘等工序,最后正式缝合。如果按照反物贩售,访问反物一定会是裁剪过的反物,这是和在完整一卷反物的状态下已经完成图案的付下最大不同。
            顺带一提,使用付下手法制作但图案连贯的付下称为“付下访问”。
            ***********************************
            一般来说,年轻的女孩穿访问着的时候,可以选择颜色明艳,华丽花俏的绘羽花纹布满整件和服的访问着,而年长的女性穿着时,则选择只在左前衣踞和右侧肩袖处有利落清爽图案的访问着。
            在腰带搭配上,如果是和样式讲求韵味,不太过分华丽庄重的访问着搭配,可以选择织造名古屋带、花纹独特而清爽的袋带,如果是和华丽的访问搭配,可以选择带有古典纹样,带有金银箔或者刺绣的豪华袋带。
            此外,在战后为了振兴和服销售,发明出了一种紬质地的访问着,这种访问着的布料和普通的访问着主要是布料不一样。由于紬本身是一种便服系的材质,因此不管多么昂贵的紬访问着,也是不能用于出席婚礼、或者是公事的庆祝仪式上的。


            IP属地:广东7楼2013-03-31 17:54
            回复


              留袖
              一般提到留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思。广义是指袖丈在50cm左右的和服,而狭义则是特指只在腰带下方有花纹分布的两种和服,也就是“黑留袖”和“色留袖”。留袖是已婚女性最高级别的礼服,可相当于西方的晚礼服。其中黑留袖级别又比色留袖要高。
              女子结婚之后,出席自己亲人、友人的婚礼,还有作为社交场合里地位较高的人物出场的时候,都适合穿用黑留袖,由于黑留袖是级别最高的礼服,一般会缀有五个家纹(背缝、左右后肩、左右前肩)。穿着色留袖的场合比穿黑留袖的场合一般要轻松随意一些,例如订婚宴或者入伙酒之类,而相应的,色留袖也一般多数只会缀上三纹。
              ***********************************************
              最初,在江户时代女性结婚之后会把年轻时候穿的和服截短袖子,缝起身八口和振八口。这样修改过后的和服——和它的花纹图案分布无关——就被称为“留袖”(留袖日文即“剪短的袖子”)。渐渐地,留袖这个词的含义就演变成了“已婚女性的礼服”。
              另一方面,现在所说的“留袖”,其模样却是来自于化政文化兴盛的那段时期在江户活动的艺人那里流行开来的,一种只有下半身带花纹图案叫做“江戸褄”的和服。因为当时流行制成表里均为同色同料的“无垢”式样,因此八挂部分不仅和和服外层用同样的布料,也会绘制刺绣上同样的花纹,也就是所谓的“共八挂”。
              **********************************************
              婚礼上穿的黑留袖,一般会用没有暗纹的黑色缩缅,缀有五纹。而黑色以外的色留袖家纹的数量则是视其使用目的,不仅有五纹,三纹或者一纹也很常见,甚至没有纹的也有。色留袖的布料也可以采用有暗纹的其他布料来制作。虽然留袖是已婚女性的礼服,不过近年来未婚女性把它拿来作为礼服的也开始多见了。可能最初是比较高龄的未婚女性觉得在公开场合依然穿着振袖略感尴尬,还是穿着留袖感觉和年龄更合衬而逐渐把这癖好蔓延开来的。
              出席姐妹的婚礼的时候,考虑到新娘的情绪,一般要选比年龄更老成一点的黑留来穿;而当身为新郎的母亲出席儿媳妇的婚礼的时候,则要选用带有吉祥寓意图案的黑留;出席朋友的婚礼的时候,可以穿适合自己年龄的黑留。因为婚后穿色留的机会挺多的,为了可以适应大多数场合购买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花纹古典,格调高雅耐看的款式。
              适合留袖的基本是金银色的带,黑留袖和泥金箔袋带、金色布料的袋带、唐织袋带最为合衬,而色留袖则可以选用带金银箔的花纹精细的袋带。而适合留袖的带结则是二重太鼓。半襟、带扬带缔一般选用白色,总绞带扬和带白色纹的带缔就最适合不过了。穿留袖一定不能忘记扇子哟,最好是黑骨金/银面的扇子。
              此外,在皇宫中因为忌讳穿黑,因此不穿黑留袖,需要穿留袖的场合都会穿色留袖,而且襦袢、带、小物等等都是用白的。


              IP属地:广东8楼2013-03-31 17:54
              收起回复


                振袖
                “振袖”,是未婚的女子最高级别的礼服。
                前面介绍的几种和服都是按照和服上面的花纹、颜色作为分类的,然而这次说到的这种“振袖”却不一样,它是以袖子的长度作为分类。“振袖”这个词直译就是指袖丈很长,能翩翩摇曳的袖子。
                ****************************************************
                最早振袖是为了让体温比大人要高的小孩子能够散热通风、保持体温而设计的一种袖子宽大、袖子的背后全部打开的小袖和服(小袖是相对于十二单那类广袖和服而言,袖口较小的和服)。也就是说最初只有振袖有“振八口”,已婚女子所穿的和服是缝合起了振八口的。可见,振袖是属于年轻人衣服这种说法早有由来,当时振袖的大袖子设计出来并非用于装饰,振袖也是男女都可穿的。
                而真正演化出现代振袖的,则是在江户时期。江户时代以前年轻女子的正装和服的袖丈就已经开始渐渐延长,到了元禄时代(1688年-1703年),袖丈大概去到了55到95cm,到了江戸末期(1867年前)袖丈的长度已经去到了95到122cm。明治时代以后,这种和服便确立了作为未婚女性华美的礼服的身份地位。不过因为这么长的袖子毕竟会妨碍人的各种动作,所以除了作为礼服之外,平常年轻女孩也不会穿到这么长袖子的衣服。
                关于振袖在年轻女子之间流行还有一个说法:江户初期,舞子常常用摇曳舞动袖子来表现爱情,以卷着袖子表示流露哀伤,这类表演被未婚女子竞相模仿,因而使得长袖和服大为流行。此外,据说舞动袖子也表示除灾、净身,所以在结婚、成人之日穿着振袖,也表示清洗身心而迈入人生另一道门。
                ***********************************************
                现在,振袖一般仅限未婚女子穿着,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男孩过七五三的庆祝礼服也是做成振袖的式样。
                振袖分为三个细目——小振袖(二尺袖)、中振袖(振袖)、大振袖(本振袖)。小振袖一般作为入学、毕业的礼服,中振袖则多用于新年、成人式、未婚女子出席正式场合,大振袖多用于婚礼。
                大部分人误认为振袖的分类是按照袖子的长度来分,其中小振袖的袖丈为二尺,也就是76厘米左右,在这一点上基本没有异议,但是中振袖过去袖丈大约只有85厘米左右,现在却逐渐加长到和大振袖无异,使得连日本人都难以区分振袖、中振袖和大振袖这几个词的区别。导致这种模糊的原因,大约是因为现在的女孩子身高增加了,例如原本中振袖就能垂到小腿中部,而按照现在女孩们的身高要过去大振袖的长度才能办到了,所以两者之间便变得难以厘清。
                其实中振袖,也就是一般所称的振袖,和大振袖也就是本振袖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袖子的长度。中振袖除了袖子较长之外,其他结构基本和普通和服无异,但大振袖却是一种拖地穿着的礼服,它拥有其他所振袖没有特殊的结构——也就是“比翼”和“引踞”。比翼是一种让人看起来像是重叠地穿了两件和服的“假两件”结构,因为和外层的和服形状相同而得名。而引踞则是指为了在地上拖曳的时候不绊住脚而加入了棉条压重这种设计的和服下摆。


                IP属地:广东9楼2013-03-31 17:56
                回复
                  2025-08-24 11:35: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小振袖:
                  振袖之中的其中一种,小振袖,其袖丈大约在二尺(76cm)左右,因此又被称为二尺袖。小振袖分为3 种:
                  一种是袖子形状比较方,接近于访问的古典风格小振袖(见上方第一张图);第二种是袖子比较圆,现代风格的小振袖(见上方第二张图);第三种是在第二种上面继续发展出来的,袖子很圆,同时身丈也很短的半身小振袖(见上方第三张图)。
                  ***********************************************
                  由于到了现代,小振袖已经从原来单独穿着的形式,发展成多数和袴固定搭配的形式。而穿着的场合,也基本固定在了入学、毕业(中学、短期大学)等仪式上。因此穿着者的年纪也多数是十几二十岁的少女,于是为了增加少女的可爱活泼感,袖子渐渐从原来的方形进化成圆形,而因为多数与袴配搭穿着,下半部的花纹基本被遮蔽,因此也渐渐发展出只有袖子有花纹,或者甚至衣服长度只到大腿的半身二尺袖。
                  下图是二尺袖和袴搭配穿着的示范图。穿着二尺袖+袴的组合的时候,除了可以按照传统穿足袋和草履,还可以穿上紧身靴子。这是从大正时期开始的女学生的流行。
                  


                  IP属地:广东10楼2013-03-31 17:59
                  回复


                    23楼2014-05-15 11:24
                    回复
                      up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4-05-29 0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