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麓谷学校吧 关注:1,663贴子:79,869

【福利】语文答题公式这是个好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镇贴图


1楼2013-04-05 15:48回复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楼2013-04-05 15:49
    回复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楼2013-04-05 15:49
      回复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楼2013-04-05 15:49
        回复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楼2013-04-05 15:49
          回复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7楼2013-04-05 15:49
            回复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 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 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 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8楼2013-04-05 15:50
              回复
                (八)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9楼2013-04-05 15:50
                回复
                  (九)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10楼2013-04-05 15:50
                  回复
                    (十)
                    “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 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11楼2013-04-05 15:50
                    回复
                      ===============end
                      喜欢的收藏留名?不留名的诅咒你期末考试语文80分=-=
                      @此名字无法显示 @少年烟花雨 @C1103班众二逼


                      12楼2013-04-05 15:51
                      回复
                        楼主你太爱学习了。你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发学习贴的。值得鼓励!!!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4-05 15:54
                        回复
                          你还蛮会转吗!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4-05 15:54
                          回复
                            我留名了!诅咒什么的无效


                            15楼2013-04-05 16:41
                            回复
                              @此文字无法显示 你是不是应该表示表示


                              16楼2013-04-05 16: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