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我的理解,以12孔陶笛为例,木陶笛从结构上有三种制法:
一、两片粘合法:一片上有两个后出音孔和一个歌口及气道,另一片上有10个音孔(包括两个副孔),两片各有半个腔体,气道上盖有气道调直片。这种制法最简单,成功率最高,最省工。但,音色也相对较差。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绝大多数是这种制法的。
二、两体粘接法:笛腔体和气道歌口体。如果说前述两片是纵分体,那么两体就是横分体。腔体掏空打音孔,气道歌口体打气道做歌口,气道开大或不正对歌口时要加气道调直片。两体插口粘接最理想(相对于平粘)。这种制法比前一种要复杂、费工,但音色要好一些,外观也要好一些。这种制法比前一种要少很多,因为制作难度大一些。
三、独体制法:整个笛身是一块整木。
1、 开工作孔制法:要在合理的部位开掏空腔体作业的主要工作孔1—2个(再多就太笨了)。掏空腔体,做好气道、歌口后要堵上工作孔。气道开大或不正对歌口也要加气道调直片。这种制法难度很大,很费工,但外观好,音色相对前两种也要好些。这种制法的笛子应该很少。
2、 纯独体笛:整个笛子就是一块木,无任何粘合粘接部分。所有音孔、歌口、气道都作为工作孔。完成后无多余孔,无任何修补。这是最高水准。音色也应该最好。就我所知,这种制法目前还没有成品。
粘合、粘接技巧很重要,如果粘接面做的很密合、木纹对得好,几乎可以让人很难发现。
如果你要追求超吹,那就尽量把笛壁做薄,但,要以损失音色为代价,对吹奏者的气息控制能力和技巧要求会提高很多。不同材质、不同调性的笛子壁厚是有一个最佳值的。这也是阴氏埙壁厚1厘米的原因。
瞎说一通,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