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吧 关注:381贴子:6,108
  • 2回复贴,共1

明朝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及其与内地的联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蒙古族
元亡以后,蒙古贵族和军士被迫回到蒙古草原,经朱元璋多次派人攻打,其内部发生分裂,永乐初,蒙古分为三大部,即辽河、西辽河、老哈河流域的兀良哈;其西至杭爱山一带的鞑靼部和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及其以南准噶尔盆地的瓦剌部。由于蒙古地区与内地农业地区的长期隔绝,以及草原上大小封建主之间经常发生的相互掠夺的战争,使游牧经济凋敝,牧民的生活日益贫困。在明朝强盛时,瓦剌和鞑靼的统治者都接受过明朝的封号,在经济上也多次与明朝进行互市。但每当贡市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便不断以发动战争作为对明的要挟。明朝政府为了防止蒙古的侵扰,最初在北方没有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以后又增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加上固原和山西的偏关,称为九边,皆布有重兵。明朝政府又积极在沿边修筑长城。据万历《明会典》统计,当时九边所筑城堡、关隘、空心台、墩台等共达一万八千余座(见明长城)。
频繁的战争并没有能阻碍蒙汉等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长城也没有遮断彼此的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许多蒙民为生活所迫不断向内地迁徙,也有的汉人因被蒙古统治者俘虏为奴,或因逃避租役,或经营商业,而大量流入蒙古。隆庆时,在蒙古古丰州(今呼和浩特东)一地就居住有汉族人口五万余,居屋佃作,名曰板升。俺达汗继位后,特别是在他晚年和三娘子统治时期,蒙汉统治者间很少发动战争。马市贸易极盛,除官市外,又得与塞下民互市。万历九年又修建了呼和浩特城(蒙语意为青色的城)。此城很快发展成为蒙古地区与内地贸易的商业都市。长城附近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近疆水陆屯田悉垦治如内地。蒙古封建主的财富显著增加,其币帛牲畜,动以万计,特别是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等部所在地,随着内地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农业和手工业(包括铁的炼冶业和铸造业)的产量和产品都有显著的增加。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4-16 13:28回复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在明朝称畏吾尔,亦作畏兀儿,是居住在新疆地区的主要民族。明代,除撒里畏吾儿仍从事游牧外,其他居住在于阗(今于田)、喀什噶尔(今喀什)、哈密、土鲁番(今吐鲁番)等地的畏吾儿人都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其手工业也很发达。其耕地和牧场大部分掌握在封建主(蒙古族或畏吾儿族)的手中,一般农户则少地或无地,遭受封建主苛重的剥削。元末明初,畏吾儿族地区地大者称国,小者只称地面,形成封建割据的形势。洪武、永乐、宣德间,与内地恢复关系的小国和地面,前后共有七八十个之多。明朝政府从太祖时起先后在甘肃西部到新疆东部地区设立赤斤蒙古、哈密、沙州、安定、曲先、阿端、罕东、罕东左等八卫,卫设指挥,一度还在柳城、火州(均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等地设都指挥等官。明朝与哈密卫的关系最为密切。永乐二年明政府曾封哈密王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景泰时,土鲁番势力强大,攻占哈密城,兵锋及于嘉峪关内的甘肃(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等地。从此明朝对西域的控制日益松弛,不得不在嘉靖八年放弃哈密。
    苗、瑶、彝、壮各族 居住在云贵、四川、两广、湖广等地的少数民族有苗、瑶、彝、僮(即壮)、黎、傣等族。各族之间以及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还都很不平衡。有的农业已有显著发展,并普遍使用犁耕。湖南一部分少数民族到明中期已蓄食甚富;云南一些民族在平坝种稻,一年两熟,产量也在增加。但住在高寒山区的某些部落,生产力还很低下,有些仍处刀耕火种阶段。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有些已由封建领主经济过渡到地主经济,或是地主经济已占统治地位;有的阶级分化不明显;有的则已有阶级分化,开始由原始公社制末期进入奴隶制,或已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
    明朝政府沿袭元朝的统治制度,在云贵、两广地区设置土司,通过各族的首领统治各族人民。但各地的土司与明朝也有矛盾,经常发动叛乱。明朝政府在平定叛乱后,往往把这些地区的土司裁撤,改设流官,即改土归流。改土归流的目的是建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但是在客观上打破了农奴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地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对维护国家的统一有进步意义。
    明朝统治时期,云贵各地经常爆发各族人民的起义。著名者有英宗正统十四年苗族农民的邛水十五洞司(今贵州三穗)起义、英宗正统七年至世宗嘉靖十八年的广西桂平大藤峡起义。明朝有很多汉族人民陆续迁至云贵、两广等地,他们不仅与当地少数民族人民一起进行抗官斗争,还把先进的铁工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带到了苗、瑶等族聚居的地区,并从事耕作、开矿、采茶、兴修水利,对这些地区的开发起了积极作用。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4-16 13:30
    回复

      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的土著居民,长期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16世纪,高山族已有发达的农业,甘蔗和棉花的种植也逐渐兴盛起来。在农业方面可能已用铁锄耕作,狩猎则已普遍使用铁工具。狩猎剩余产品已用于交换。高山族社会的基层组织是部落,若干部落结合成社。一社或千人,或五六百人,已有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随着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渡海到台湾。濒海之民每年都有数十百艘渔船在澎湖和北港之间打鱼,又有很多人到台湾与高山族进行贸易,或在山口设店,或径自入山,以玛瑙瓷器等换取鹿皮、鹿角,受到高山族的热情接待。
      万历、天启间,颜思齐、郑芝龙等在台湾建立政权。他们称君主,有官职,有武装,与高山族保持和睦友好关系。郑芝龙在台湾练兵积粮,又在厦门、金门竖旗招兵,参加者都是贫苦的饥民,他们出没海上,走私贸易,也登陆与明军作战,他们还头裹红巾,号“郑家军”,军纪甚严,禁止掠捕妇女、放火杀人、强割稻谷等。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郑芝龙于崇祯元年接受明朝的招抚,并在崇祯三年和十二年率领郑家军,以巧妙的海战击败荷兰殖民者。使荷兰“不敢窥内地者数年”。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4-16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