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说一下,日本的飞行中队(chutai)装备战斗机时标准配置为 10 架,实际为 8~12 架,使用轰炸机或者观测机时则只配备 6 架,实际一般不会多于 8 架,也不会少于 4 架。
除了战斗机之外,第二飞行集团(the 2nd Hikoshidan)还装备了 24 架轻型轰炸机(轻爆)和 13 架重型轰炸机(重爆),全部属于第九飞行团(the 9th Hikodan )。
与战斗机部队相比轰炸机飞行队的来源更为繁杂,比如 13 架重爆,就包含第 12 飞行战队(the 12nd Sentai)的两个飞行中队(chutai),装备所谓“イ式重爆”,也就是菲亚特 B.R 20。还有一个飞行中队(chutai)来自第 61 飞行战队(the 61th Sentai),装备了“九七式重爆”Ki-21,第 61 飞行战队是日本第二支装备 Ki-21 的部队,它与第 60 飞行战队(the 61th Sentai)都是在中国战场完成改装,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大量罪行。
陆军航空学校装备的 Ki-21,其实编队飞行和远程领航都是极为精深的飞行科目
当时驻伪满洲国的日本陆航使用的轻爆击机是三菱的 Ki-30,也就是“九七式轻爆”。与九八式轻爆也就是 Ki-32 相比,后者似乎更广为人所知。实际上,Ki-30 才是陆航“九三式轻爆后继机”项目的胜出者,只不过由于川崎 Ki-32 更多的采用了进口的 He 118 的成熟设计,再加上开战之后三菱生产能力达不到陆航需要,才被陆航作为代用品大量订购。
九七式轻爆 Ki-30,也是杀害中国人民的重要凶手
九八式轻爆 Ki-32,三菱的产能不足便宜了川崎
不过 Ki-30 在机动性方面始终不如 Ki-32,其机体内部弹仓隔断复座驾驶员舱的诡异设计更屡遭前线诟病。不过作为一款对地攻击机,Ki-30 的航程较远,留空时间长,飞行平稳,攻击精度不俗。当时第二飞行集团(the 2nd Hikoshidan)装备了 24 架 Ki-30,其中一个中队隶属第 10 飞行战队(the 10th Sentai,还装备了两架观测机),另三个中队归属第 16 飞行战队(the 16th Sentai),这批 Ki-30 在诺门罕战场上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除了配备战斗机和轰炸机外,作为多机种合同集团,第二飞行集团(the 2nd Hikoshidan)还拥有 19 架观测机,其中 4 架长航程的“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Ki-15 直属于集团司令部,另有 15 架留空时间较短的九四式侦查机 Ki-4 和新式“九八式直协观测机”Ki-36 被用来支援地面部队。
这架飞机看着于九八式直协侦察机 Ki-36 一摸一样,却是其同胞兄弟九九式高教 Ki-55
无论是训练水平还是实战经验,此时的伪满洲上空的日本陆航都要优于驻守蒙古的红空军。驻满洲的第二飞行集团,基本是在 1938 年从中国战场调往伪满的,小猫上面提到的如第 12 战队、第 61 战队、第 64 战队等都曾与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支援航空队数度鏖战,双手沾满了中国军民的鲜血,虽然也都遭到过中苏空军的反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批日本飞行员技术精湛,经验老到,士气也很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