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收获:得到“聚元号”传人杨福喜先生的肯定
剧中徐家三姐弟练习的箭术各有不同,且看上去都非常有款有型,谈到这些箭法九年很是兴奋。“为了写这几种箭法,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徐一航的“鸣镝”是秦末汉初的匈奴单于所创,徐锦川的“透甲”是岳飞的杰作,这些都有据可查。在剧组筹备的时候,我们的导演就特意去拜访过“聚元号”传人杨福喜老先生,他们祖上从乾隆年间就开始为皇帝制造弓箭。老先生给了我们很专业的指导。戏出来以后,杨老先生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高的评价,说‘在所有影视剧中,只有《箭在弦上》拉弓射箭的镜头是正确的。演员拉弓射箭的动作已经接近专业水准。’这个评价让我们非常自豪。
在采访的最后,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的九年还表示;“每部作品都会留下一些遗憾,这部当然不例外,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不足与瑕疵,这些都是好事,观众给你提出来了,等于帮你积攒了很多的经验,在这一点上要好好感谢观众的批评。抗日作品以后肯定还会接着做,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的把握。这是《箭在弦上》给我留下的最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