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吧 关注:85,265贴子:1,185,973

狭义相对论爱好者必须知道的问题(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闲来无事,在这里帖吧潜水也有好几天了,总感觉有些问题不吐不快。看到很多狭义相对论爱好者所得到的相对论理论,一般都是来自科普书籍。基础理论上的欠缺不少,于是就想在这里开一个系列贴,把大家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澄清一下。
    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电动力学基础上的,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标题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的结论是为了解决电动力学波动方程在牛顿力学体系内伽利略变换下不协变引起了困难而提出的。所以,想了解狭义相对论,就必须对电动力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物理系的同学们都应该有所了解,狭义相对论通常都是放在电动力学课程里去学习的,好了,下面我来说今天要说的第一个话题。

PS:本人水平有限,对相对论的理解也仅限于狭义相对论,高手拍砖就免了,呵呵

问题之一:关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

    关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的各种解释,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狭义相对论里的光速不变假设就是爱因斯坦从这个实验总结而来。如前所述,其实狭义相对论的诞生主要是因为电动力学波动方程在牛顿力学体系内伽利略变换下不协变的问题,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的关系并不大,虽然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电动力学的角度看来,包括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在内的一些早期光学实验都存在着理论上的缺失,严格来说,这类实验都没有物理意义的无效实验。这类实验除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外,还有双星观测、太阳两个边缘光速和一些其它借用地球以外的光源来做的各类实验,我们说大家打算从这里讨论狭义相对论、甚至是想从这里驳倒狭义相对论是白费功夫的。这些没有物理意义的实验,虽然在当时是引发经典物理学的灾难,但是现在看来,可以说这些都只是一个“误会”。

    然而这些实验虽然无物理意义却一再出现在现代的科普书籍甚至是物理学教科书上,这是因为要理解这些实验为什么无意义需要大量远超科普级别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这类事情有很多,比如:我们都知道电子轨道的概念是不正确的或客气一点说是不完备的,然而中等教育教科书上依然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简明的方法可以使得更多人容易理解。我们总不可能强求对一个初涉科学的人提到电子运动就用量子力学来分析吧。甚至于现在的央视台标依然用那个电子轨道的形象图。再如,牛顿力学作为相对论在低速下的近似公式,我们不能因为相对论而在日常应用中不去采用吧?讨论低速物体时我做一次洛仑兹变换得出的相对论效应如此之低,什么仪器需要这种精度呢。


    下面让我们来稍稍详细地了解一下这类实验无意义的原因:

    这类实验的结果我们先不谈,首先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实验中用到的光在我们接收到之前都通过了物质,如阳光通过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这段空间之后又穿过大气才来到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中的镜子上的。那么问题是光是否与在进入实验仪器之前他所穿越的物质有相互作用呢,这里就是我们要说的关键。从数学上这些现象都包含于Extinction theoremof中。

    厄瓦耳(Ewald1912)和俄辛(Oseen1915)的消光定理(Extinction theoremof)认为:一个从真空中的以光速c传播的入射电磁波进入色散媒质内,那么它的场就被感生偶子场的一部分所抵消(从宏观角度上看也就是被电极化强度P的一部分抵消的。刚才搜索了一下,没在中文网页上找到这方面的资料,你要具体了解为什么,请您直接查看Born and Wolf page100。从宏观角度上看也就是被电极化强度P的一部分抵消的。),且被另一个波所代替,这个波以表征媒质的相速度传播,入射波因干涉而消失,数学分析得知对这个过程是在有限的一段距离上发生的,由于真空波和媒质波有着不同的相速度,两者经过这段距离之后就会有明显的位相差,当频率为ω时,相位差是Δφ=ω(n-1)x/c 式中n为折射率,x为消光距离。这里请你们要注意的是,入射波是干涉消失的,而不是吸收,所以,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相位!在这里我直接给出一些数据:对于n约为1.5的玻璃和波长为650nm的可见光得出的消光定理距离约为2*10^-7m;对于空气中的1Mev的γ射线消光定理距离约为0.73m;而可见光在星际空间传播时的消光定理距离则长达2光年左右。



IP属地:马来西亚1楼2007-07-16 20:41回复
        从上面的各种情况下的消光定理距离可以看出,不管光离开其光源时速率多大,由于媒质的介入,一个新的扰动来替代他,这个扰动的频率与光原光频率相同,但却以媒质的特征相速度来传播。这时,对媒质的光学性质进行修正以后,相对于媒质静止的观测者测得的光速都将等这种媒质中的光速,使得源的运动和光相对于源的速率无关。这样就使得关于爱因斯坦第二个设定的所有早期实验和许多近代实验的验证全部因为消光定理而失效。
        那么,爱因斯坦的第二条设定是如何证实的呢?当然我们有一些实验并未受到消光定理的影响,其中最明确的实验就是T.Alvager,J.M.Baileyetal,F.J.M.Farly,J.Kjellman,and I.Waillin,Phys.Letters 12,260(1964) Arkiv f.Fye. 81,145(1965)
        1964年,瑞士日内瓦的欧洲联合核子研究中心,高能中性π介子衰变中产生的6KMeV光子,测量80M路线上的飞行时间来确定这里光子的速率,π介子是用19.2KMeV的质子轰击铍靶产生的,他们的速率是0.99975C,这个速率是由同一事件的带电π介子速率推算而来的,利用射束的r-f结构来计时。得出源速相当快、甚至接近光速时发出的光子速率依然是C,实验误差在1.3*10^-4左右。我们现在来考虑一下6KMeV光子的消光距离,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简单的计算出来,该距离约为5*10^3米。
        这个实验以非常漂亮的结果无可争辩地证实了,高速运动光源发出光的速率依然是C。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感觉是可以结束了。要是还想细问,就请您参看福克斯(J.G.Fox)的几篇文章吧,那里不但有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关于如何反对里兹的辐射理论的各种论证。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之后并未被人们马上接受,反倒是里兹提出的一套电动力学理论广泛被人接受,他的理论也解释了恒星光行差观测、斐索实验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虽然里兹的理论虽然被证实是错误的,不过我想,如果你者能有里兹的精神,相信也就不用费这么大的力气去讨论这个“古老”的问题了。
        福克斯文章:Am.J.phys,30,297(1962)、Am.J.Phys,33,1(1965)和J.Opl.Soc.57,967(1967)。
        注:讨论里兹理论的文章是第二篇。





    =============================
    云游名山大川
    飞驰荒漠雪原
    天地仰伏无憾
    还我云心淡然。。。


    IP属地:马来西亚2楼2007-07-16 20:41
    回复
      2025-08-21 04:19: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21.131.128.*
      狭义相对论能做什么?狭义相对论有什么用?

       我们大多数人接触到狭义相对论之后,好像狭义相对论只是引起在速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引起的时间变慢啦、

      长杆收缩啦、甚至是回到过去之类让人很迷惑的事情。然后就狭义相对论引起了很多与生活常识不相符的地方,从

      来没有哪个物理理论象狭义相对论一样引起这么多佯谬,甚至于至今还有一些佯谬的解释还不能让人感到满意。这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狭义相对论真的象科普书籍上所说的那样空洞而问题重重吗?

       下面我选择一些科普书籍上没有涉及过的一些狭义相对论的应用,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理解,狭义相对论在某些领域,比如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等高速高能物理中,已经是一个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理论了。大多数情况下,一些物理现象已经成为只狭义相对论才能解释好。



      [先去吃饭,下午有时间再贴]





      ============================= 
      云游名山大川 
      飞驰荒漠雪原 
      天地仰伏无憾 
      还我云心淡然。。。


      4楼2007-07-17 11:44
      回复
        • 221.131.128.*
        相对于科普书籍的风趣幽默,科学显得刻板而严谨,很多时候科学只有枯燥的计算和分析。说个例子,现在一个初中学生都知道电子与质子的电荷数相等、符号相反。但是真正用实验去寻求这一结论时就显得异常无聊,金氏用实验方法证实了电子电荷和质子电荷的相对量值比小于10^-19。(J.G.King, Phys.Rev.Letters 5,562(1960))这个数字就会让人感受到科普与科学之间巨大的差异。
         对于狭义相对论来说,复杂而无聊的数学占去了绝大部分空间,而理解一些实验也需要强大的物理和数学功底,一般的物理系本科学生已经很难对狭义相对论作出正确的理解了。真正要去研究,那更需要普通人难以想像的知识。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明星式学者,相对论竟然成为物理学中普及率最高的词,甚至小学生说起相对论来都可以头头是道,这不能不说是另一个黑色幽默。


        5楼2007-07-17 13:52
        回复
          • 221.131.128.*
          言归正传,下面来说说狭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现象:托马斯进动

           论文索引:L.T.Thomas, Phil. May. 3,1(1927)


           1926年,乌仑贝克(Uhlenbeck)和古兹密特(Goudsmit)引入电子自旋概念,并证明假如电子具有的g因数为2

          ,那么可以解释反常塞曼效应又可解释多重分裂的存在。但是,这个理论遇到一个困难:观测到的精细结构裂距只

          相当于理论预期值的一半;如果选g因数为1,那就可正确地给出精细结构裂距,然后这时的塞曼效应是正常塞曼效

          应。
           这时候,只有采用狄拉克的相对论性电子理论,才能完整地解释电子自旋,并正确解释g因数和固有精细结构的

          相互作用。但在g因数为2时,托马斯证明上述矛盾的根源是在于相对论性运动学效应,只有正确地计入相对论性运

          动学效应才可以既给出反常塞曼效应,又可以给出正确的精细结构的裂距,同时也可以给出原子核自旋-轨道相互

          作用的定性解释,并证明了为什么原子核双重线是“反转的”,这就是所谓的托马斯进动。

           托马斯进动应该从洛仑兹变换说起,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洛仑兹变换不会是科普书籍上的那种推导,甚至也

          不大学物理课本上的那种简化的推导,我们必须采用洛仑兹变换群。要完全确定洛仑兹群的变换,需要从两4*4的矩

          阵开始,所以需要关于16个元素的16个方程,由于转置时出现的对称性,这16个方程不是完全独立的。因而只要讨

          论10个线性独立方程,这就意味着有6个自由参数,也就是说:络仑兹群是一个6参数的群。这6个参数分别是:一、

          3个参数确定坐标轴的相对取向;二、3个参数确定两个惯性系的相对速度。同时,对于每6个参数来说,给定一个正

          常的洛仑兹变换就有一个用负号表示的非正常洛仑兹变换。这里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我只好简单说说。对于正常

          洛仑兹变换的6参数变换矩阵,我们通常会引进一组基本矩阵把六个参数系统化,这组基本矩阵由六个基本矩阵组成

          。这六个矩阵就是洛仑兹群的无穷小生成元的一种表示,通过计算,这六个矩阵满足一组三个对易关系。第一个关

          系相当于角动量的对易关系;第二个关系表明K在转动下是按一个矢量变换的;第三个关系表明增速矩阵通常是不对

          易的。这些对易关系确定洛仑兹群的代数结构是SL(2,C)或O(3,1)。这些对易关系说明两个相继施行的洛仑兹变换相

          当于一个洛仑兹变换加一个三维转动。洛仑兹变换不对易性的运动学结果的一个重要实例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托

          马斯进动现象。
           因为具体讨论这些内容,需要庞杂的数学知识,这些内容很难在这里贴出来,所以我也只能尽力去简单说明。

          但是我现在开始感觉自己是不是在白费力气了,呵呵,这种东西放在这里会有人认真去看?我有点怀疑




          ============================= 
          云游名山大川 
          飞驰荒漠雪原 
          天地仰伏无憾 
          还我云心淡然。。。


          6楼2007-07-17 13:54
          回复
            顶你

            我担心帖子名字没取好,近来的人就少了


            7楼2007-07-18 18:56
            回复
              非常好的帖子,专业,这些知识很好.楼主应该是从事物理研究的吧.


              8楼2007-07-18 19:10
              回复
                • 125.93.25.*
                非常好,请楼主务必继续.
                 ------


                9楼2007-07-18 19:35
                回复
                  2025-08-21 04:13: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59.42.131.*
                  好贴 要给多点人看


                  10楼2007-07-19 12:51
                  回复
                    已经置顶,望楼住再接再厉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07-07-19 18:29
                    回复
                      挺有诗意的,我也来一下,不是灌水哦。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楼主继续。


                      IP属地:上海12楼2007-07-20 04:54
                      回复
                        • 61.168.45.*
                        狭义相对论考虑是速度对事物的影响,但是没有考虑引力,这个爱因斯坦早就说明了


                        15楼2007-07-20 10:21
                        回复
                          • 221.214.219.*
                          搂住可以这么说光速不变是相对于空间介质的,而介质的运动你光速不得不变,而介质的运动所产生的力就是引力,任何地球水平的实验的结果也是受垂直向的影响而产生,你仅仅一个水平向的测量,还不够资格来解释世界。专业也仅仅是某个局域的科普,还不够用到宏观理论中来


                          17楼2007-07-20 16:25
                          回复
                            • 221.214.219.*
                            在一个不是地球在以太中漂移,而是以太向物质内所作的运动,而产生的力就是引力,而以太与物质的基本质量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产生微观世界的奇特现象。微观世界也是在相互作用中所产生,而并不是什么玄理论。那么这个以太也是光的介质,那么地球在吸纳以太的地球水平的各向是相等的,所以一切水平实验的结果也是相等的,那么能量的最大速度也基本等于我们静止以太中测量的速度。但只是相对下的绝对结果,而绝对的光速不变,是不存在的,因为以太也是运动,所以我说不存在绝对的不变,是相对下的可变,和相对下的不变。那么你所说的实验是在相对下不变的结果,不能拿到相对下可变中来,那样确实会出现相对论时空易变的结果。而这种时空的易变的结果必然是荒谬的,和缺乏了解的!

                            阿shen


                            18楼2007-07-20 16:51
                            回复
                              2025-08-21 04:07: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21.214.219.*
                              那么用相对下不变,用到相对下可变中来,比然要洛仑兹变换,实际就是介质的运动可变,而导致的光速可变。那么光速不变来推导也就必然空间易变,而这个推导的结果是成立的!等于空间易变,而导致光速可变,但理论来解释时空是荒谬的


                              19楼2007-07-20 1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