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堤①是威县历史上有名的古迹之一。清代文人王月萝将其列为“新洺阳八景”之一,宋代司马光就写过“东郡鲧堤古,向来烟火疏”的诗句。《重修威县志》(民国版)记载,鲧堤“自堂阳延入甘陵,经威县邵固集北,其村有名圈里(今全礼村)者,三面濒堤。上宽五丈有奇,高二丈有奇。”现在,鲧堤威县段自邵固至南仓庄,再向北折至团堤入南宫境,全长约20公里,目前有些地段遗址尚存。
考威县东境与邻县清河之地貌,鲧堤以东,地势趋低,威县昔为黄河故道所经之地。宋刻《新宗城县三清殿记碑》载:“邑居三河之间,相距无百里之远,间或为浸润决溢之患。元佑初,大河一决,并障卫而东注于海,奔泻渺漫,极目千里,非堤防可得而御。”由此想见,先民们在此修筑长堤是用来御水的。清代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卷五云:“北方尚有鲧堤,城郭亦始于鲧。当时备水而作,至今因之。”这说明,清初,鲧堤仍为威县清河一代御洪的屏障。关于鲧堤的修筑,《威县地名志》说:“逐段各节,自唐宋以来,因时代不同,监修者的姓名各异,分段各节的堤名亦各有不同。如临西至邵固一段,在宋代有陈尧叟补修,此段名陈公堤。”长堤蜿蜒数百里,以鲧名之,总称为鲧堤。
但考《临清县志》(清康熙十三年刻本)载:“禹未尝为堤,即鲧堙洪水亦不当在此地。”可见所谓鲧堤并非上古鲧所筑之。相传鲧是治水神禹的父亲,他曾因盗取天帝的神土办来拯救万民,被杀于羽山,他的传说类似于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悲剧中的普罗米修斯,他们是东西方神话中两个盗取天帝神物造福人类的英雄。《广阳杂记》说:“鲧之功德信远,……鲧诚有可效之理也。”这正是威县一带先民为纪念鲧,而以鲧名堤的道理。
注:
①鲧是古代治理洪水的大禹的父亲,传说因为治水不利被舜殛杀于羽山。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第2807号甲骨上,刻有“鲧”字,可见鲧的传说在中国流传之久远。
考威县东境与邻县清河之地貌,鲧堤以东,地势趋低,威县昔为黄河故道所经之地。宋刻《新宗城县三清殿记碑》载:“邑居三河之间,相距无百里之远,间或为浸润决溢之患。元佑初,大河一决,并障卫而东注于海,奔泻渺漫,极目千里,非堤防可得而御。”由此想见,先民们在此修筑长堤是用来御水的。清代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卷五云:“北方尚有鲧堤,城郭亦始于鲧。当时备水而作,至今因之。”这说明,清初,鲧堤仍为威县清河一代御洪的屏障。关于鲧堤的修筑,《威县地名志》说:“逐段各节,自唐宋以来,因时代不同,监修者的姓名各异,分段各节的堤名亦各有不同。如临西至邵固一段,在宋代有陈尧叟补修,此段名陈公堤。”长堤蜿蜒数百里,以鲧名之,总称为鲧堤。
但考《临清县志》(清康熙十三年刻本)载:“禹未尝为堤,即鲧堙洪水亦不当在此地。”可见所谓鲧堤并非上古鲧所筑之。相传鲧是治水神禹的父亲,他曾因盗取天帝的神土办来拯救万民,被杀于羽山,他的传说类似于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悲剧中的普罗米修斯,他们是东西方神话中两个盗取天帝神物造福人类的英雄。《广阳杂记》说:“鲧之功德信远,……鲧诚有可效之理也。”这正是威县一带先民为纪念鲧,而以鲧名堤的道理。
注:
①鲧是古代治理洪水的大禹的父亲,传说因为治水不利被舜殛杀于羽山。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第2807号甲骨上,刻有“鲧”字,可见鲧的传说在中国流传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