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求真吧 关注:73贴子:125
  • 0回复贴,共1

大成拳新解9--什么是放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岸(569861451) 19:46:25
7问:放松是什么?
南昌—醒世无量(524526960) 19:49:3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r_yXNSRa1E/
为岸(569861451) 19:53:53
放松,本质上是习惯动作下的人体自然本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常识,那就是我们经常从事的习惯动作,做起来就非常顺溜,非常轻松。比如我经常在家自告奋勇擀饺子皮,于是我现在擀饺子皮的动作就十分娴熟快捷,可以同时供三四个人包饺子,而且不累。其原理就是因为动作熟练了,所以运用肌肉就轻松。这就是放松的本质。
既然如此,大成拳站桩的放松是什么?又怎样做到放松呢?
为岸(569861451) 19:55:09
显然,大成拳站桩也一样是站桩这个动作在时间积累下获得了动作的熟练进而获得动作的轻松,也就是放松的。
这就是站桩放松的本质。
但是,具体说,大成拳站桩站到“轻松”的时候,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是这样的:
为岸(569861451) 19:56:39
站桩的原理是身体间架作为自体负荷,给自己的肢体一个负荷作用力。你就是在这个作用力的作用下逐步将动作练轻松的。
为岸(569861451) 19:58:32
考察这个间架作用,可以知道,是你的身体负荷作用于肢体的肌肉组织,肌肉组织将其“拉”住而支撑了你的间架。问题是,我们人最为习惯的“提拉”一个物体的作用方式是用肌肉收缩的方式实现的,比如我们抱起一个很重的彩电,你的肌肉就是非常使劲的拉住你的手上的彩电而使得彩电不掉落。
为岸(569861451) 20:01:54
因为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习惯作用,我们在空着手做站桩的时候也一样会“习惯性”的使劲的提拉着你的手臂,这是开始站桩的人最为自然的做法。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很累,本来很好的体力的人也照样难以长久站桩。但是,随着时间久了,你就会习惯这样的自体负荷作用下的用力方式,“提拉”你的肢体负荷的作用力就会越来越省,越来越和需要相吻合,也就是你会“放松”你的提拉作用的肌肉以实现较小力气的支撑间架目标。这个过程发展下去,就会实现肢体被不断放长的情况下还可以“提拉起来”你的间架--这就是所谓的“筋骨力”了。
木夕(水上蓝天)(466813371) 20:03:33
哟,
这老小子,又来了
为岸(569861451) 20:03:53
最成问题的方式,是很多人在站桩中要这样那样的去做空负荷的有目标动作(如抱大树摇动提拔等)。本来肢体可以自己放长,在此情况下支撑你的间架,结果因为你做哪些所谓的“意识动作”,导致肢体在不知不觉中习惯性的收缩--结果就是延缓甚至获得不了真实的“放松”!
为岸(569861451) 20:04:56
所以我非常反对用什么“意念”去搞某种根本没有负荷的用力运动!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唤起你肢体本身的“拮抗作用”的恶劣习惯,导致训练效率严重降低。
为岸(569861451) 20:06:20
另外我也反对“过分有意”的做肢体的对拉拔长。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是“拮抗作用”,因为你对拉拔长的作用力根本没有负荷基础(你的负荷就是你的肢体重量),在这种情况下,你所做的对拉拔长,不过都是你自己肢体对抗肌肉之间的“拮抗作用”而已!
为岸(569861451) 20:07:38
但是,我认同适当的做放长肢体的“意感运动,这样有助于运动效率的提高--再说一遍,是“有助于”--换句话说,即使不这么做,你一样会很好的实现,这么做了或许你的效率会高,或许还会更低!
关键是把握用意识的方式和时机。对此,过一会再说。
木夕(水上蓝天)(466813371) 20:09:18
木夕(水上蓝天)(466813371) 20:15:29
站桩的原理是身体间架作为自体负荷,给自己的肢体一个负荷作用力
---- 这一句,太深奥,能否换成“站桩时有个间架在,身体的自体负荷也就在间架上了”?
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为岸(569861451) 20:19:31
当然
木夕(水上蓝天)(466813371) 20:19:50
所以我非常反对用什么“意念”去搞某种根本没有负荷的用力运动!
----“根本没有负荷的用力运动”,是什么意思?既然是运动,怎么可能没有负荷?
木夕(水上蓝天)(466813371) 20:20:57
冲洗先。
为岸(569861451) 20:24:50
把握“放松”的“意感运动”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时机--什么时机,就是不舒服的时机。也就是在你支撑间架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在不舒服的地方开始做这样的“意感运动”才是“有的放矢”;另一个关键是“方法”--也就是“意感运动”,要非常明确的针对自体负荷去做。具体的就是:设想自己的肢体本身就是“重物”,让它对间架“起作用”,然后让它把肢体及其关节“拉长”,在这样的前提下,支持你的间架高低基本不变--但因为肢体放长,间架的大小一定会变;最终,你的上臂会向前方伸出,肩背会向前方合拢,脊柱会后靠;同样你的胯部会互撑,架子会放低,腿部会前跪,脚底会有更大的下撑的感觉,而对应的头部就会更为“上顶”(都是感觉)。
总之是肢体放长的前提下支撑间架,间架越来越大(宽,长各个方向)。
为岸(569861451) 20:26:21
这就是所谓的站桩“有意识放松”的基本运作模式。
为岸(569861451) 20:28:19
但,这种模式如同吹火,过了反而起反作用--其提高效率的关键是运用的时机和正确的方式。在这些方面,老师的作用就呈现了。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真正能够正确指导学生的老师不多。我个人认为,凡是正确理解王选杰传授的大成拳家,大多数是做的对的。其他的人能在作对的不多。根本原因是对“放松”的理解彻底错误。
由此可见,用“放松”去说明大成拳训练的关键要领并不十分恰当;更为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放长”。
为岸(569861451) 20:30:10
具体到某一个用力的肌肉部分,就是让这部分的肌肉被自体负荷作用的放长--同时还要保持间架的高低不变。
这就是所谓的“放松”,也就是所谓的“筋骨力”的基本含义。
木夕(水上蓝天)(466813371) 20:34:24
为岸(569861451) 20:35:07
回木吸吸:空负荷运动就是空着手做又用力目标的动作:如空做拳,站桩的时候设想“抱大树”以及对应的提插推拉等动作--这些动作基本特点都有“用力目标”,即抱大树,打击对方,等等。好像你是“用意不用力”的在做动作,实际上,你的身体本来在“不想用力”的情况下都无法克服原来的习惯性用力模式,而你好像是用意不用力,实际上肌肉在你的“意识支配下”会不知不觉的去用力--你想,你要抱住大树提起来,而你只是想象有大树,实际上没有大树,那么,你的肢体肌肉在用力的方向上紧张,如果没有对抗的肌肉力量,你的肢体会收缩变形,但是你实际上是站着不动的,于是只有对抗肌肉也紧张以便制约你的那部分用力的肌肉--这就是所谓的“拮抗运动”。
为岸(569861451) 20:36:31
最典型的就是那些空着手做出来的好像很使劲很有劲的动作(比如陈氏太极的掩手纮锤),没有对应力量的制约,不可能发出来那么有力的感觉!
木夕(水上蓝天)(466813371) 20:37:19
明白了。谢谢老哥
为岸(569861451) 20:37:40
这样做形成习惯,好像力量很大,实际上没有实际意义反倒贻害无穷--相反,你看那些擂台上面的拳击者,如泰森,他们在空手击打的时候,出拳十分轻松自然,只是伸出收回,没有什么力量,但是打到你身上可就是全部的力量了


1楼2013-05-08 20: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