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回来时已经黄昏,周瑜正在等他。孔明问:“坛址已选定,都督还有什么不放心?”周瑜知他明知故问,也不隐瞒:“肯定借到风吗?”孔明说:“只能尽力,要看天意。不成都督又要杀诸葛亮?”周瑜像没听见后半句,请孔明用膳。
这和上次不一样,只是很简单晚饭。宾主分坐,开始起箸,周瑜无由来地想起来苏秦请张仪吃饭的故事。他悄悄看孔明,只见他在很细心地剔鱼骨。周瑜觉有趣极了。孔明察觉到他的目光,抬头看见他笑意荡漾,毫不避忌。便对他用手指点了点唇边,继续埋头吃鱼。周瑜尴尬,连忙擦嘴巴,左右擦了一番却不见有什么,马上意识到孔明在捉弄他。刚想报复,忽的有报孙权使者到。闻言,孔明起身回避,周瑜摆手示意他坐下。使者原来是陆逊,奉命带来孙权的赏赐。三人不免寒暄一番,陆逊稍作逗留,就告辞了,临行他特地看了孔明一眼。孔明会意。周瑜接收了清单,命人一一分发下去;又了命将自己的那份照常分给最近立功的小校。
孔明见了,称赞都督英明。周瑜说:“真正英明的是吴侯,爱惜人才,体恤部下。江东有他,定能继承父兄基业。遇到这样的明主,周瑜粉身碎骨,又算什么?”讲着讲着,他像自言自语,豪迈的言语神情之间流露着惆怅与关爱。所谓“外托君臣之名,内结骨肉之亲”,孔明想起这句话,忽然觉得一丝委屈。然后付诸一笑:“刘皇叔也经常称赞孙将军和都督英才。”
两人相对无言。
忽然周瑜来了雅兴,问孔明是否听琴?孔明早闻周瑜精通音律,欣然同意。周瑜小心地把琴放在几案上,凝神调了调音。望孔明一笑,然后落指。柔和的表情,潇洒的举止,弹琴的他变了一个人。他弹的是《高山流水》,本是一首古筝曲,用琴弹出,居然亦抑扬顿挫,丝丝入扣。孔明侧耳聆听,不知不觉噙住了羽扇的角。
曲罢,周瑜搓着双手笑问孔明,怎样?孔明忙收回神思,连连称妙。周瑜对孔明说:“先生也来一首。”孔明也不客气,落座后,撩起衣袖,一划琴弦,刚挑动几个音,周瑜便止住。
“先生,”周瑜慢慢地说:“孔明,也弹刚才那一曲。”“我不会。”“刚才我看你听琴,就知道你会。”“好没道理,哪有规定人家弹什么的?”周瑜看着孔明:“我希望听。没时间了。”孔明想,知道没时间了吗?今天说十一月二十日祭风,你还嫌迟。心中一软,说:“都督风流儒雅,但是都督不是楚王,孔明也不是师旷。”
周瑜很不耐烦,转念一想,却作从容:“虽然学艺不精,今日难得有高人,周瑜就弹一首最忌的《清角》。”一边说一边调弦。孔明急了:“都督!强人所难,违天不祥!”周瑜说:“这话留给你自己受用,隆冬时节借什么东南风?你说来听听。”
孔明知道他一直疑惑,便说:“既如此,就当我今天没说过,现在收回令还来得及。告辞。”周瑜见他居然生气,就拉着逗他:“别走。我不弹就是,其实我也不会弹,你急什么?”孔明脸一红,甩开他的手,又要起身。周瑜拦住,认真地说:“先生勿恼勿走。对借风之说,我的确存疑。记得策兄与我,最讨厌求神问卜蛊师巫婆——简直是荒唐无稽!当日策兄斩于吉,大快我心。而初初相识先生,我便知你绝不是于吉之流。不相信先生,怎会马上派人筑坛,准备各种所需?如今又哪可以半途而废?”
他一番肺腑言,惹得孔明叹了一声:“亏都督是这么聪明的人……”然后在空中比划了个圆:“天道无常,天道亦有常。无常因变化而难,有常因规律而易。无穷之变化无不中规,就如曲之变化无不合律。在乎人的俯仰观察,洞察幽微罢了。有什么难或易的呢,古《易经》的道理不就是这样?”周瑜沉默半晌,问:“先生总是算无遗策?”孔明微笑:“不,以前经常出错。”他停了一下,“风不会爽约的,请都督放心。”周瑜望着他点头:“难怪刘备三顾茅庐,真是个妙人。”说他聪慧雅致的人多了,但孔明还是第一次听见别人这般形容他。
周瑜踱过来,轻轻地在几案的一角放下一样东西:“物归原主。”孔明细看,是一条折叠得整整齐齐的黑丝带。原来当晚孔明匆忙上马辞别的时候,划断了系在腰间的丝带,周瑜捡了帮他保存着。孔明认出是自己的私物,再也禁不止脸上灼热,握住丝带,上面还有周瑜的手温,他垂下了斜挑的眼角。
周瑜注视着他,悠闲地半卧下,托着腮问:“刚才先生说的《易经》,秦时不是把它归到医筮之类?”孔明答,《易》本是古哲,不是用来问卜的。它讲天下大法,宇宙规律。教人圆行方止,趋吉避祸。归入医筮,大约是李斯个人的喜好。
“既如此,我想请先生帮我占一卦。”孔明一听笑起来:“你最讨厌的荒唐事要我来做?”“不是教人圆行方止吗?我正有一疑虑,先生请别推搪。”孔明问:“不是眼前之战吧?”周瑜登时坐起:“当然不是!眼前之战我军必胜,有什么怀疑!!”孔明含笑问是什么?周瑜低头思忖:“是我自己的事。”
孔明不再下问,叫他取来一枚铜钱。让他当空连抛六次,得出的是“剥”卦。孔明解说:“艮上坤下。柔层层上剥,乃至于刚。有细微的小事,潜移默化,欲逆流而上,代替正道。警告防微杜渐,同时说明逆最终会失败。即使曾经得利,也得不偿失。——都督自己斟酌。”周瑜握着铜钱不做声。孔明见他有心事,又要告辞。周瑜勉强一笑:“我送你。”孔明想推却反被他笑,便答应了。
周瑜抱了披风,依然往后面牵来那匹雄壮的坐骑,请孔明上马。孔明有点犹豫,周瑜笑了:“把马镫调一下就好。”他背对孔明弯下腰调镫子。月光如银,撒在他的身上,看着他宽厚的背,孔明忽然有一种想靠上去冲动。怎么回事?他自责,不远处还有侍卫。可下一瞬间那想法又冒出来。周瑜,他这时候在想什么呢?直到周瑜说“好了”站起来,转身对他笑笑,他才不再乱想了。
这次他轻易地上了马,刚坐稳,周瑜一下子从后面跨上,孔明心中惊讶:“难道真的……?”问卦的时候,他已知道他的心中的疑团。周瑜默默地用披风包住前面的人,一扬鞭,马飞快地跑去,抛离了大营和卫兵。孔明来不及想什么说什么,便被迎面凛冽的猛风呛住,他心慌意乱,用力挣扎。马终于慢下来。渐渐地,紊乱的思绪平复了,他感到从身后传来一阵温暖,还有一只强壮的手臂透过厚厚的披风环绕着他的腰。他喘了一口气。
回来时已经黄昏,周瑜正在等他。孔明问:“坛址已选定,都督还有什么不放心?”周瑜知他明知故问,也不隐瞒:“肯定借到风吗?”孔明说:“只能尽力,要看天意。不成都督又要杀诸葛亮?”周瑜像没听见后半句,请孔明用膳。
这和上次不一样,只是很简单晚饭。宾主分坐,开始起箸,周瑜无由来地想起来苏秦请张仪吃饭的故事。他悄悄看孔明,只见他在很细心地剔鱼骨。周瑜觉有趣极了。孔明察觉到他的目光,抬头看见他笑意荡漾,毫不避忌。便对他用手指点了点唇边,继续埋头吃鱼。周瑜尴尬,连忙擦嘴巴,左右擦了一番却不见有什么,马上意识到孔明在捉弄他。刚想报复,忽的有报孙权使者到。闻言,孔明起身回避,周瑜摆手示意他坐下。使者原来是陆逊,奉命带来孙权的赏赐。三人不免寒暄一番,陆逊稍作逗留,就告辞了,临行他特地看了孔明一眼。孔明会意。周瑜接收了清单,命人一一分发下去;又了命将自己的那份照常分给最近立功的小校。
孔明见了,称赞都督英明。周瑜说:“真正英明的是吴侯,爱惜人才,体恤部下。江东有他,定能继承父兄基业。遇到这样的明主,周瑜粉身碎骨,又算什么?”讲着讲着,他像自言自语,豪迈的言语神情之间流露着惆怅与关爱。所谓“外托君臣之名,内结骨肉之亲”,孔明想起这句话,忽然觉得一丝委屈。然后付诸一笑:“刘皇叔也经常称赞孙将军和都督英才。”
两人相对无言。
忽然周瑜来了雅兴,问孔明是否听琴?孔明早闻周瑜精通音律,欣然同意。周瑜小心地把琴放在几案上,凝神调了调音。望孔明一笑,然后落指。柔和的表情,潇洒的举止,弹琴的他变了一个人。他弹的是《高山流水》,本是一首古筝曲,用琴弹出,居然亦抑扬顿挫,丝丝入扣。孔明侧耳聆听,不知不觉噙住了羽扇的角。
曲罢,周瑜搓着双手笑问孔明,怎样?孔明忙收回神思,连连称妙。周瑜对孔明说:“先生也来一首。”孔明也不客气,落座后,撩起衣袖,一划琴弦,刚挑动几个音,周瑜便止住。
“先生,”周瑜慢慢地说:“孔明,也弹刚才那一曲。”“我不会。”“刚才我看你听琴,就知道你会。”“好没道理,哪有规定人家弹什么的?”周瑜看着孔明:“我希望听。没时间了。”孔明想,知道没时间了吗?今天说十一月二十日祭风,你还嫌迟。心中一软,说:“都督风流儒雅,但是都督不是楚王,孔明也不是师旷。”
周瑜很不耐烦,转念一想,却作从容:“虽然学艺不精,今日难得有高人,周瑜就弹一首最忌的《清角》。”一边说一边调弦。孔明急了:“都督!强人所难,违天不祥!”周瑜说:“这话留给你自己受用,隆冬时节借什么东南风?你说来听听。”
孔明知道他一直疑惑,便说:“既如此,就当我今天没说过,现在收回令还来得及。告辞。”周瑜见他居然生气,就拉着逗他:“别走。我不弹就是,其实我也不会弹,你急什么?”孔明脸一红,甩开他的手,又要起身。周瑜拦住,认真地说:“先生勿恼勿走。对借风之说,我的确存疑。记得策兄与我,最讨厌求神问卜蛊师巫婆——简直是荒唐无稽!当日策兄斩于吉,大快我心。而初初相识先生,我便知你绝不是于吉之流。不相信先生,怎会马上派人筑坛,准备各种所需?如今又哪可以半途而废?”
他一番肺腑言,惹得孔明叹了一声:“亏都督是这么聪明的人……”然后在空中比划了个圆:“天道无常,天道亦有常。无常因变化而难,有常因规律而易。无穷之变化无不中规,就如曲之变化无不合律。在乎人的俯仰观察,洞察幽微罢了。有什么难或易的呢,古《易经》的道理不就是这样?”周瑜沉默半晌,问:“先生总是算无遗策?”孔明微笑:“不,以前经常出错。”他停了一下,“风不会爽约的,请都督放心。”周瑜望着他点头:“难怪刘备三顾茅庐,真是个妙人。”说他聪慧雅致的人多了,但孔明还是第一次听见别人这般形容他。
周瑜踱过来,轻轻地在几案的一角放下一样东西:“物归原主。”孔明细看,是一条折叠得整整齐齐的黑丝带。原来当晚孔明匆忙上马辞别的时候,划断了系在腰间的丝带,周瑜捡了帮他保存着。孔明认出是自己的私物,再也禁不止脸上灼热,握住丝带,上面还有周瑜的手温,他垂下了斜挑的眼角。
周瑜注视着他,悠闲地半卧下,托着腮问:“刚才先生说的《易经》,秦时不是把它归到医筮之类?”孔明答,《易》本是古哲,不是用来问卜的。它讲天下大法,宇宙规律。教人圆行方止,趋吉避祸。归入医筮,大约是李斯个人的喜好。
“既如此,我想请先生帮我占一卦。”孔明一听笑起来:“你最讨厌的荒唐事要我来做?”“不是教人圆行方止吗?我正有一疑虑,先生请别推搪。”孔明问:“不是眼前之战吧?”周瑜登时坐起:“当然不是!眼前之战我军必胜,有什么怀疑!!”孔明含笑问是什么?周瑜低头思忖:“是我自己的事。”
孔明不再下问,叫他取来一枚铜钱。让他当空连抛六次,得出的是“剥”卦。孔明解说:“艮上坤下。柔层层上剥,乃至于刚。有细微的小事,潜移默化,欲逆流而上,代替正道。警告防微杜渐,同时说明逆最终会失败。即使曾经得利,也得不偿失。——都督自己斟酌。”周瑜握着铜钱不做声。孔明见他有心事,又要告辞。周瑜勉强一笑:“我送你。”孔明想推却反被他笑,便答应了。
周瑜抱了披风,依然往后面牵来那匹雄壮的坐骑,请孔明上马。孔明有点犹豫,周瑜笑了:“把马镫调一下就好。”他背对孔明弯下腰调镫子。月光如银,撒在他的身上,看着他宽厚的背,孔明忽然有一种想靠上去冲动。怎么回事?他自责,不远处还有侍卫。可下一瞬间那想法又冒出来。周瑜,他这时候在想什么呢?直到周瑜说“好了”站起来,转身对他笑笑,他才不再乱想了。
这次他轻易地上了马,刚坐稳,周瑜一下子从后面跨上,孔明心中惊讶:“难道真的……?”问卦的时候,他已知道他的心中的疑团。周瑜默默地用披风包住前面的人,一扬鞭,马飞快地跑去,抛离了大营和卫兵。孔明来不及想什么说什么,便被迎面凛冽的猛风呛住,他心慌意乱,用力挣扎。马终于慢下来。渐渐地,紊乱的思绪平复了,他感到从身后传来一阵温暖,还有一只强壮的手臂透过厚厚的披风环绕着他的腰。他喘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