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老师要发威了……呵呵,这也许是我一年里写得和专业相关度最高的博文了!说起来,怪丢人的。大家看起来,必然无聊吧~但是关掉前请呱唧呱唧,谢谢^^ 第二语言的习得,分为狭义的无意识和广义的有意识两种。狭义的习得,是在交际中无意识的掌握了用这种语言沟通的能力。而广义的则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练习的有意识地获得。克拉申说:“习得”远远比“学得”重要。即使是报了班,交了钱,也并不是万事大吉,想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天然的习得必不可少。 所以,想到了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小小年龄,先是送到双语幼儿园(现在已经从胎教开始了),然后从小学开始考PETS,背单词,拿到过级单就万事大吉,似乎这样就可以尽早掌握一门语言。但是,我觉得这和掌握一门语言,还相去甚远。 语言有其自然地习得规律,更重要的在于不知不觉。所以背单词、抄语法、做练习,我觉得都比不上感染一种地道的语言氛围来的重要。如果感染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去感知,聆听~ 我很感慨学院的一个小姑娘,很调皮,上课从不肯好好坐着,单词默过就忘,更别提听你好好讲语法了。但是就是这个小姑娘,汉语和英语的发音都超级标准和地道。虽然她不会说几句话,但是只要她说的,就一定语序正确,不像大部分的韩国孩子把动词放到宾语后面。大概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语序和语法的问题,只是一种语感。而这份语感才难能可贵。我想,原因是她比较小的时候就融入到了纯正的汉语和英语环境中,而且没有太大的压力,轻松地倾听。将来,有一天,她有能力去驾驭语法的时候,她有意识要更加努力学习的时候,我想效果会事半功倍。 我也很感慨,汉字这么繁复的东西,有的学生可以短期内就写得很漂亮,可是有的学生学了几年的汉语了,基本的汉字也不会写,教了就忘。我觉得这取决于一种心态。如果只是要逼着自己背下它,那么背完就忘是必然的;如果你愿意去体会这个汉字的内涵,那么结果另当别论。 想来,自己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初中高中,就厌恶的就是抄英语笔记,分门别类,什么时候虚拟语气,什么时候动词不定式,我从来就背不下来,错题依旧一片一片。但是大学后的某一段时间,不去考虑语法了,不去背语法了,反而通彻了。学韩语亦是如此……语法,本来应该是学习语言的翅膀,而不应该成为一种禁锢。我并不赞成,小学初中的孩子就去涉及语法,甚至背诵语法点。 想习得第二语言的人们,或者想让孩子尽早掌握一门语言的家长们,也不要觉得花了钱,包了辅导班就万事大吉。尽管老师可以带他入门,但是家长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孩子面临的压力,他对这种语言的心态,都会影响到他习得的效果。既然语言是沟通的桥梁,那么就应该放语言自由。 当然了,在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考分远比实用能力要重要,所以哑巴英语以它广阔的市场气势汹汹的霸占天下,在这一点上,韩国的哑巴英语更要严重的多得多,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 我只是想说,学语言,毋庸置疑一定要趁早,如果能7岁之前,那是再好不过,他很可能能因为这个趁早,而自然习得到地道的第二语言,因为有学者表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6岁以后便不能掌握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言能力”,也有学者表示“获得母语使用者的语音能力的关键期是12岁左右”尽管没有充分的论据证实,但是值得我们思考。 可是既然重要的是习得而非学得,既然是要发挥孩子的语言习得机制,就让他感受,聆听,交流。既然最重要的是语音和语感,就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和逼迫。 王国维说过的三层境界,用在语言身上当然也是再合适不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有一天,我们能对一门第二语言加以这样的感慨,可能你说的还并不好,掌握的单词也并非那么许多,但是你却融入了那门语言。 所以,正确的对待偏误,不要横加指责,也不要逼迫自己一夜之内改掉。多去体会,多去尝试,而不是一定要说正确的句子,一定要说句子之前都先把语法琢磨个三两遍……换语言更多的空间给“习得”,比听讲更为有效。 作为一个老师,这心情是矛盾的,既要管着不听话的孩子们,让他们不要瞎胡闹,又要怂恿着家长别给太大压力,别让老师非布置作业…… 所以絮叨完之后,决定,等将来咱自己有个娃,好好实践她妈妈我的教育论点^^这样说来,她是幸福的娃,抑或是悲惨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