おかしらかしらpresents 一ページで分かる、ホンマでっかなPsychology!!
Ep.06 家居秘闻&锦户亮“涩郎”诊断
Topic:居家环境与性格养成
【看我“大”心理】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关注。它关注的话题很广,包括非适宜(噪音、拥挤等)环境对人行为及绩效的影响,房间内部摆设与情绪、心境的关系,城市布局所体现的人际沟通模式及文化空间等等。总之,环境是心理的体现,环境也影响着心理。
比如,色彩除了有温度感之外,还有距离感、轻重感、面积感和动静感。由于明度高的暖色使人感到距离缩小,明度低的冷色则是距离增大,因此若想使小房间显得宽敞些,就应采用后者(如浅绿色)来粉刷墙壁。又如,我们常把天花板刷成白色,而墙面和地面的颜色则偏深,那是因为深色、暖色感觉重,浅色、冷色感觉轻,我们不自觉地就为自己创造了“天清地浊”的生活环境。
谈到噪音,大家都感到厌烦,因为它会干扰情绪、妨碍工作,但是不是“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我们就能做到全神贯注了呢?事实上感觉上的刺激不足和生理上的饥渴一样令人难受,这种心理会驱使人“饥不择食”地寻求刺激,惶惶不可终日。
本期“真假TV”谈到了家居环境的问题,那么咱们就来看看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中对性格的养成有何影响吧~
【探新-做明智的心理学消费者】
社会心理学家Oishi做的系列研究发现,在居所较流动的人眼中,他们的自我更具有“个体性”,即更强调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比如“我很机灵”、“我会弹琴”等;而扎根较稳定的人则更倾向于用社会角色来看待自己,如“我是中国人”、“我是大学生”等等,这样的视角更具“集体性”。不仅如此,他们在社会互动中也更青睐与自己相似的同伴,个体性较强的人向往瞬间的激情碰撞,自由不受约束;相反,集体性强的人则追求稳固持久的人际关系。总体而言,西方文化是更强调个人主义的,而东方文化则是集体主义的代表,因此经济快速发展以来逐渐增强的人口流动性,也许能为我国青少年思想的逐渐西化做一个小小的注脚。
不过居所流动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本期真假中所提到的身心不利因素在本性内向的孩子身上更为突出,因为他们对社会关系的质量要求更高,而社会交往的技巧又不如外向的孩子那么好,导致压力以生理或心理的形式浮现出来,导致了更多的行为问题和更高的致病率、死亡率。
【百家谈】
环境心理与认知、人格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environmentalpsychology.html创意家居-达人的生活编辑
http://www.ted.com/talks/graham_hill_less_stuff_more_happiness.htm" onload="TED.EditorCore.ResizeImage(this);" onerror="Stats.sendRequest('fr=tb0_forum&st_mod=editor&st_type=urlimagefail&st_value=1');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this.removeAttribute('onerror');">); background-color: rgb(0, 102, 204); -webkit-box-shadow: rgb(229, 229, 229) 0px 1px 0px; box-shadow: rgb(229, 229, 229) 0px 1px 0px; background-position: 0px -48px; background-repeat: repeat no-repeat; ">发表回复 将此回复同步到 腾讯微博 |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