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生态红利”释放发展活力
(记者 魏伟 刘丽华 通讯员 张敬波)
近年来,汉中市在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富裕城市”的实践中有机融合生态文明理念,以汉中之美成就汉中之富。2010年至2012年连续3年经济增速居全省前列;以园区为载体的循环经济对GDP贡献达50%以上,去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7%。
立足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该市突出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清洁生产、集约发展,近年先后取缔关停小选金、小造纸、小冶炼等企业和生产线100余户(条),直接影响就业2.2万多人、利税10亿多元。该市认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区制度,累计投入污染治理资金4.5亿元,完成污染源治理项目256个,全面实施《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辖区内以“六基地一中心”为重点的循环产业遍地开花,汉中航空产业园跻身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行列,汉中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市204个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认证基地达135万亩,“汉中仙毫”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强。
追求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汉中加强天然林保护、汉江湿地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抓好工业污染、城市污染、重点流域污染和农村污染治理,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340天以上。加快打造“堤固洪畅、水清岸绿”的安澜汉江、生态汉江,去年汉江综合整治完成投资6.7亿元,建成堤防主体53.17公里,汉江干流出境水质达国家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大力实施“双百城市”战略,中心城区建成区达60平方公里,同时形成百公里汉江生态景观带和平川区域特色城镇群。该市把陕南移民搬迁作为彻底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民心工程”,两年来搬迁群众5万户,建成集中安置点506个,其中1.9万户群众摆脱了地质、洪涝灾害的威胁。该市还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累计投入26亿元,集中推进汉台、勉县等7个平川县(区)村庄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
呵护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汉中市近年争取中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9.51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截至2012年底,该市创建国家及省级生态镇、生态村28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县区8个,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动植物珍稀物种和重要原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