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坪吧 关注:19贴子:107
  • 0回复贴,共1

进士(轩昂)公神道石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前,长美村民邱培永、邱炳辉为记者讲述神道石碑被发现过程。
9年前,枫溪区长美二村在修建市场时,意外发现一块清代河南巩县知县邱轩昂的神道石碑。这些年,该村邱氏村民自觉保护着这件有关宗族先贤的文物,但对于它的来历,却一直存在种种猜测。最近,有村民联系记者,希望通过媒体报道,引起相关专家的关注,为他们解读这块石碑的来龙去脉。
意外发现清代石碑
日前,在长美二村邱氏长房宗祠,记者见到了这块神道石碑。石碑高约2米、宽约70公分、厚约20公分,上面镌刻着“皇清赐进士第河南河南府巩县知县前知直隶祁州深泽县事名亭邱公神道”,字迹依然十分清晰。“名亭”是邱轩昂的号,他生于1690年,即清康熙年间,卒于1763年,即清乾隆年间,是当时海阳县大和都麟坪乡(今潮安县凤塘镇麟坪村)人。邱轩昂是长美邱氏的第十六代孙,他为长美部分邱氏族人所作的“辈序诗”,至今仍被遵循沿用。
采访中,长美村民邱炳辉为记者讲述起神道石碑被发现的过程。据他介绍,当地邱氏的长房宗祠,在抗战期间一度被毁。上世纪50年代,宗祠所在地修建粮仓,周围开挖排水沟,这块石碑被覆盖在水沟上,经人们通行之用。由于当时石碑是背面朝上,而且被泥土掩埋,没有人发现上面有刻字。2002年,村里修建市场,挖掘机铲斗触碰到坚硬的大石板,怎么也挖不下去。众人扒开泥土,合力把这块“碍事”的石板翻起来一看,发现竟然是一块清代石碑。在场的居委会干部意识到,这块石碑可能是邱氏的“宝贝”,便将其暂时收藏起来。
石碑来历无人知悉
2006年,长美邱氏重修长房宗祠,居委会干部将石碑交还给邱氏族人,并交代他们务必妥善保护。负责组织重修工程的邱炳辉、邱培永等人经过商量,决定将石碑存放在宗祠里,方便管理和展示。他们还将石碑的图片资料收录到族谱中,视为族人共同的财富和荣耀。
邱轩昂的神道石碑重见天日,各地宗亲争相前来参观,大家纷纷猜测其来龙去脉。附近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听说这里有一块古石碑,也特地跑过来观看。邱炳辉记得,一位来自河南巩县的打工人员看后说,他的家乡也有一座建筑,是纪念石碑上这个人的。市区一位喜欢文化研究的老先生大老远骑自行车前来察看后,还热心地向邱氏族人提供了不少文献资料。
后来,邱炳辉等人获悉邱轩昂在牌坊街还有一座牌坊,当时牌坊街尚未重建,幸运的是关于邱轩昂的“赐锦重光、貤封叠被”坊古匾额仍保存完好。他们遂前往察看,希望能从中了解到这块石碑的一些线索。不过,邱炳辉告诉记者,时至今日,就连村里90多岁的老人,也说不出这块石碑究竟是怎么来的。
可能来自邱轩昂墓道
村民希望有关专家能为其解释石碑的来历,记者就此请教了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吴榕青。吴副教授介绍说,所谓的“神道”,即是指“墓道”。神道石碑实际上是设置在墓道之上,用于记载墓主生前简要事迹的碑记。这块神道石碑记载的是邱轩昂生前的官位,因此一般来说应该是来自邱轩昂的墓道处,其产生年代也应该就是墓主死亡下葬的年代。
吴副教授认为,神道石碑印证了墓主生前的身份,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本来神道石碑应该与墓葬结合在一起,但作为已经散失的文物,能够妥善存放在宗祠中,也不失为一个文物保护的方法。
按照吴副教授的判断,这块神道石碑距今已经有240多年历史。而据长美村民介绍,邱昂轩的墓葬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位于登塘镇三乡飞鹅山中,距离长美二村约20余公里。这样一块大石碑,如何“穿越”到村里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摘自:http://news.chaoren.com/20111214_36991.html


IP属地:广东1楼2013-05-23 16: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