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宅门1912》,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会因为剧中的那个‘恶人’田子行,发了一场“疟疾”!时冷,时热,冷,感动……
冷和感动什么关系?就像“疟疾”,先是浑身发冷,仿佛一下子跌入冰河,七月天盖两床厚厚棉被也无济于事,接着寒去热来,邪正交争,寒热交替,疟邪入内,伏藏于半表半里,一时缠绵难愈……
我不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可一旦被打动,就会使出笨力气去琢磨,不把电耗尽,是不能消停的。
如果我是自恃高洁的人,现在应该面带睥睨之色,站在“正义”一方、站在道德至高点,去劈杀了田子行吧!-----这事难度细数太低,把剧中骂他的台词整合一下就行了----这种胜之不武的事,我不干。
一个悬疑故事谜底揭穿后,电视剧也就结束了,回味也告终止。但这部戏不是,唯一无法终止的缘由,是田子行。
坏人?我不喜欢这种“类型化”叫法。这个命题本身就错了。为了烘托“正义方”,用哈哈镜去表现、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反方”,他又怎么可能不被恶魔化?田子行,就在那样一种忽视斜视下诞生了……
一个电视剧人物既然已经被塑造出来了,已经成为一个既定的存在,那么它就拥有了独立生命,那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或者说排斥不排斥可以解决问题的,我只能接受它,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解读它。万幸有王志飞老师台词之外的独一无二的表演弥补了角色设置上的硬伤,田子行反而成为全剧最丰富难解的一个,令人欲罢不能……
田子行不是个大好人,也不能说是个坏人,他扭曲其间,魅惑丛生。
难得遇到这样值得深究的人格。我想通过写的过程来了解田子行……我努力做的只是理解,尽可能的开阔和柔软的去理解,维持适当的视距,尽力还原这个角色的原味,本色、有凸有凹,有棱有角,不让自己宽柔的仰角和‘正义’的俯角,模糊掉田子行的性格轮廓线。当然,完全不带主观情感我也做不到,那该是电风扇和洗衣机的说明书。
宅门剧评需要配宅门味儿的文字,我无能,就不努力了。“皇上都不走正道还叫老百姓走正道?”七爷都走出宅门悬疑去了,我也就不宅了……
只想进入田子行的世界,那世界令人迷狂
----那里有旷野呼啸而过的冷风,有卑微又倔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