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窦建德兵站遗址:在今夏津县郑保屯村东北约三里处,传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屯集兵马之所。据说,义军与隋军战于聊城,窦建德为蓄积生力军,故将参战将士轮番更换,在此处集结休整,以保持勇猛的战斗力。1982年据文化部门勘测,其遗址东西长250余米,南北宽200余米。周围高出地面一米左右。今其遗址内蒿草丛生,瓦砾遍地,不宜耕作,为一片荒野。至今当地人仍相沿称为“兵站”。发掘此地,曾出土部分隋唐时期的陶片。据当地农民说,大雨过后,在此处曾拣得骰子多颗,概为当年兵士赌博之物。
二。窦建德屯粮仓廒遗址:在今夏津县老城东北角(今北城街东首)。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春,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与隋军战于聊城,建德以此处为“转输之地”(见清乾隆本《夏津县志》),故将粮草屯积于此,以济军用。廒场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左右。周围有水沟封闭,水沟之用途有二:一为保护廒粮,免被盗失;一为以沟水防火,一举两得。据说,当时隋军因粮草不济,军心动摇,战事失利。建德因得此处粮秣接济而大获全胜,并擒获隋军大将宇文化及。此廒场之纵横水沟及范围于70年代尚能依稀可辨。
二。窦建德屯粮仓廒遗址:在今夏津县老城东北角(今北城街东首)。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春,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与隋军战于聊城,建德以此处为“转输之地”(见清乾隆本《夏津县志》),故将粮草屯积于此,以济军用。廒场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左右。周围有水沟封闭,水沟之用途有二:一为保护廒粮,免被盗失;一为以沟水防火,一举两得。据说,当时隋军因粮草不济,军心动摇,战事失利。建德因得此处粮秣接济而大获全胜,并擒获隋军大将宇文化及。此廒场之纵横水沟及范围于70年代尚能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