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之后的,麻烦吧主了
)
台湾电影曾经在80年代经历过一个高潮,又从90年代初开始走向衰退,此后沉寂十数年,到08年才以《海角七号》为契重新焕发生机。电影的命运影响电影人的命运,电影人的足迹又记载了电影的足迹。80年代大概是台湾电影最好的时光之一,孕育了很多新锐的导演和影片,也自然孕育了很多让人难忘的演员。到了90年代,“国片”受到进口片的巨大冲击,产量和质量都在下降,演员们也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往香港发展、往大陆发展、或是往电视圈发展。
稍微梳理一下就可以知道,庹Sir在电影圈的经历正好见证了台湾电影从兴旺到低谷的这段历史。童星出身,年纪轻轻参演了许多在影史上留下重彩的影片,之后又因为行业的低迷而不得不辗转他乡、重新开始。后来他参演电视剧《曹雪芹》,不知会不会觉得那种由繁华转、堕入落寞的感受有些许相似。好在发生过就会留下痕迹,一个优秀的演员会把这种痕迹借由电影留在观众心间,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无论时间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也不可能完全洗去。庹Sir正是这样的一种演员。所以想把他在电影里留下的那些痕迹略作整理,纪录感受,也算借此回味一下那个已经过去的时代。
一、《异域1、2》
先来说说《异域》吧,毕竟这部电影算是我对庹Sir认识的开始。影片本身受限于朱延平的资质而失于单薄粗糙,但有柏杨的书和历史本身作为底子,加上很多好演员的表演,因而仍旧展示出了震动人的东西。
对于在大陆出生和成长的人,泰缅孤军的历史是一片空白。也许有零星的笔划出现过,却终究被擦黑板一样轻易擦去,连一个顿号都不留下。所以应该感谢这部电影,至少作为一个引子,可以促人去查阅历史,从而了解在那段时间的西南一隅,一些普通人留过下怎样的印迹。对我而言,整部戏最大的惊喜就是庹Sir的邓克保。他那时候已经演过了班长和七匹狼,应该正是荣升大众偶像之际,但这里面却把根扎在了地上,选择去用十分平实质朴的方式表演。平凡的角色也可以拥有灵魂,如果挖掘得足够深,这种灵魂甚至可以带有巨大的力量。《异域》里的邓克保正是被庹宗华赋予了这样的灵魂,虽然卑微如草芥,却将凡人的悲哀展现得至真至切,从而传递出十分动人的情绪。同时,正因为角色本身的平凡,他又恰恰具有普遍的意义,他所代表的也就不止于一个个体,而是一代人,他们被迫卷入大时代的洪流,在漩涡中受尽颠沛流离,终于由血气方刚变为心灰意冷。这可能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庹Sir的表演很好地把这种普遍性展示了出来,使人能够产生很强烈的情感共鸣。
电影有一段是克保从深山军营去到泰国,在和平与文明中无所适从,最后回到深山、感觉一切恍如隔世。这是柏杨揭示个体悲剧十分深刻的一笔。当一些人还不得不停留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世界却不曾为他们停留,直至最终将他们遗弃,再由时间抹去痕迹。如果没有这一段,整部戏将会成为战争场面的不断重复,久了就变得像单曲循环一样索然无味。因此,这一段可以说是为整个电影赋予了灵魂,而这一段本身又是由庹宗华用表演撑起来的。他把那种同现实格格不入的感觉十分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克保眼神里的迷惘让人不断想起"Lost in Translation"那种感觉。所以说庹宗华不仅以线索人物的身份独立撑起了故事的主干,也以表演的深度撑起了故事的灵魂。除此之外,电影里还有两场戏给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一是克保对着儿子尸体的痛哭,一是几个军人玩吹牛,说如果还有三天好活,要怎么过,克保说,要是能够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洗个热水澡、睡一觉,第二天吃上热粥、喝一碗鸡汤,这样的日子过一天,死了也甘心。在这里,庹Sir选择了一种十分内敛的诠释方式,不使用哭天抢地式的控诉,而代之以极为含蓄的情感表达,一段是低下头压抑地哭泣,一段则是抽一口烟,淡淡地、拉家常一样地说出剜心的话。展示爆发力是不容易的,要将燃烧的情感像地火一样压制在心底同样不容易。庹Sir在这两段的表演却是这样,虽然只给人看见一点渺小的细流,却让人感受到细流下巨大彭湃的情感暗涌。这是真正具有深度的表演。
要鉴别一个演员,一个很好的方式是对比。这部电影里,刘德华和庹Sir算是同代。此时的刘德华还不是00年之后那个真正学会了表演的刘德华,饰演的小杜只算中规中矩,却终究失之表浅。而将小杜和庹Sir的克保放在一起,则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后者所具有的丰富内在。其他的前辈,郎雄和顾宝明是极为优秀的演员,在这部戏里的表演也是大放异彩,而柯俊雄的地位和气场也不需要赘述,而庹Sir能够于同一部电影里与这些演员相映生辉,不仅独立完成对电影主干的表达,还留下了丰富的空间给其他人来诠释故事的血肉,这便足以证明演员的价值。另外想稍微说一下旁白。庹Sir的音质一直是温和与刚烈兼具的,在以克保的身份进行叙述的时候,却把声音压得沉,听起来如泣如诉,直达人心,给这个角色增添了更多的动人之处。总的来说,在我看过的庹Sir电影作品里,这一部个人觉得是表演最为出彩的,至少是最为出彩的之一。
《异域2(孤军)》是续貂之作。脱离了柏杨的原著而另作发挥,编剧吴念真是个人心目中台湾最好的编剧之一,因而剧本本身应该说本来有可能达到另一个高度。但编剧受制于导演和市场。为了票房,这部戏引进了太多的商业元素,大量当红明星的使用导致了戏份的分摊流失,结果就是克保这个主干不见了,有的只是一个一个散落的故事像零食一样摆摊兜售,虽然独立的段落也并不烂,但人终究无法将零食合起来充当主菜。当然编剧对细节的处理还是用心而精致的,克保和小红的关系被处理的非常细腻,那种相濡以沫之后流淌出的真情也平淡也隽永,成为结尾处二人走到一起的有力支撑。只可惜细节再好,在缺失主干的电影里也是孤掌难鸣。
有趣的是,《异域》被金马奖完全忽视,《异域2》却又获得最佳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吴孟达)两项提名。回到那段岁月,则可知忽视《异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算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提名《异域2》又更像是用现在的错误去弥补过去的错误。一切都是时势使然,只可惜了几个好演员的精彩表演——本来,邓克保完全可以成为庹Sir电影作品中十分浓墨重彩的一笔。幸好还是那句话,发生过就会有痕迹。邓克保这个角色的存在不会因为奖项的缺失而失去意义,而如果我要向人推荐庹Sir的电影,我会第一部推荐《异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