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谢月神吧 关注:168贴子:21,344
  • 1回复贴,共1

【拜谢月神·转载】论文——浅析沧月武侠小说的特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吉光之羽
转自新浪博客的,我觉得写得很好

你们有多少人在等新书呢?


IP属地:天津1楼2013-05-30 20:13回复
    二、沧月的语言特色
    沧月早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影响比较多,如《三言二拍》,那是总体底色的来源。然后接受了一些西方名著,如《简·爱》、《呼啸山庄》和《基督山伯爵》,这些是她塑造人物时候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来源之一。再然后接触了动漫,那是其表现手法的来源。最不可忽视的,是金、古、温、梁武侠大家作品对其潜移默化的熏陶。
    一华丽缘
    提到沧月,就不得不想到“华丽”这个词。文字的华丽,漂亮的形容词和流畅的句子令人目不暇接;故事的华丽,千人千面,匪夷所思,家国征战,儿女情长,统统揽到笔底;情感的华丽,她收藏很多人世间极端的情感体验,行文之中不时流露出激烈的或婉转的情绪。这种华丽,是沧月独有的风格。③
    沧月的文字流丽,自然清新,显示了极强的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如《东风破》开篇对夜景的描绘:
    夜色黑沉如墨,漫天漫地大片泼下,湮没皇城里密密麻麻的角楼飞檐、章台高榭。白日里那些峥嵘嶙峋、钩心斗角的庞然大物仿佛都被无边无际的黑暗融化,裹在一团含糊难辨的浓墨中。
    虽然今日已是立春,但寒冷的阴霾丝毫没有从伽蓝城里退去的迹象,此刻冷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无声无息落到前日里尚未融化的积雪上,在黑夜里流出一堆堆宛转的白。
    仅两段,不仅将夜雨的景色描绘出来,而且将文章中政治黑暗、权力斗争的意味抒发出来。读完整篇文章,不由得为这精彩开篇喝彩。
    同时她拥有扎实的古文功底,能创造出具有古典韵味的诗词或意象来增添文章的美感。如《碧城》的分节标题均采用李义山的诗句,《剑歌》的《虞美人·听雨》题记,《夜船吹笛雨潇潇》则干脆以花间词人皇甫松的词句为题。且武侠小说多托古代为背景言之,于是便有类似纪传体史书般的文字为人物立传,增加作品真实感。如《大漠荒颜》中
    “至景帝十八年,秋,回纥额图罕将步骑五万,袭敦煌。克外城,其将崩矣。以职守长公子舒夜失所踪,次弟连城贯兄甲胄,跃呼杀敌,守将霍青雷随之。人以公子归,群情振奋,终克狄夷。敦煌遂安。时人大贤之,公子连城之名播于西域。”
      ——《胤书·列传·公子舒夜》
    一段,即是这一方面的杰出代表。
    二动漫化武侠
    沧月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动漫的冲击。而沧月写作的动机,也是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的武侠”,以“同时获得动漫和游戏读者群的认同和支持,把一部分人从日本动漫那边拉回来”,要“试着在动漫游戏和武侠之间走出一条新的路”。④
    正是基于这种动力,沧月的作品从一诞生便带有浓郁的动漫特色。奇妙的有动漫色彩的故事背景,蒙太奇般行云流水的切换的场景,对人的复杂性的重新认识,沧月的作品有如一幅五彩的画卷,带来镜头感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种动漫化的文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最初的人物、格局布置对动漫单纯的借鉴,到分镜、场景穿插组合等动漫元素在文章中的渗透,沧月的动漫化武侠风格日趋成熟。
    三奇幻与武侠
    奇幻小说的故事或者发生在与现实世界规律相左的“第二世界”中,或者是在现实地球中加入超自然因素。故事结构多半以神话与宗教以及古老传说为设定,因而具有其独特之世界观。
    自民国以来,武侠与奇幻便密不可分。袁良骏的《武侠小说指掌图》将民国旧武侠分为“技击派”与“剑仙派”两种,这“剑仙派”武侠大体与现在的奇幻武侠相仿。
    沧月于2003年开始尝试奇幻小说的创作,同时还不断的有武侠散篇产生,这一时期的武侠作品,不可避免的带有奇幻色彩。
    如《护花铃》中对拜月教的描写,便带有强烈的奇幻元素,而《彼岸花》则完全可以归入奇幻小说的范围(虽然它是隶属于武侠鼎剑阁系列的作品)。


    IP属地:天津3楼2013-05-30 2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