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西汉梅福在县香茗山炼丹。东汉末年左慈在县城北门内建玄妙观,传播道教。嗣后有鹿磨山汪雨法修道处、白乐山高真人修炼处、曹公道场等道教场所。但民国时期县内既无一处道观,也无蓄长发、不结婚、戒荤腥、长期住观内以香火费为生的道士(即全真派道士)。社会上只有“正一派”道士,称俗家道士,他们无道观存身,五、七或十来人结成一个班子,设一“坛门”,还有坛主,是一种宗教职业者。根据统计,建国前全县有在家道士231人。群众信仰道教既无固定人数,也无入教手续。农村秋收后为保牲畜兴旺,要请道士“扎牛禁”、“闹五猖”;为全村安乐、来年丰收要请道士做“平安醮”。家中有丧事便请道士上门作“法事”“超度亡人”;有不吉利现象出现便请道士禳解。建国后,俗家道士大多改行。80年代,他们的活动又有所开展。
西汉梅福在县香茗山炼丹。东汉末年左慈在县城北门内建玄妙观,传播道教。嗣后有鹿磨山汪雨法修道处、白乐山高真人修炼处、曹公道场等道教场所。但民国时期县内既无一处道观,也无蓄长发、不结婚、戒荤腥、长期住观内以香火费为生的道士(即全真派道士)。社会上只有“正一派”道士,称俗家道士,他们无道观存身,五、七或十来人结成一个班子,设一“坛门”,还有坛主,是一种宗教职业者。根据统计,建国前全县有在家道士231人。群众信仰道教既无固定人数,也无入教手续。农村秋收后为保牲畜兴旺,要请道士“扎牛禁”、“闹五猖”;为全村安乐、来年丰收要请道士做“平安醮”。家中有丧事便请道士上门作“法事”“超度亡人”;有不吉利现象出现便请道士禳解。建国后,俗家道士大多改行。80年代,他们的活动又有所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