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曾经说过:“败笔很多,胜笔甚少”
用在这部剧上,刚刚合适
这部剧大体上保证了几个“基本”忠实原著(如岳、林、宁)
几个配角的颠覆性演绎(如蓝、向、田)
而最大的胜笔在前半部分对东方不败的精彩改编和演绎
败笔在后半部分及结局的令狐冲的苍白和无力
东方不败这个角色,若说颠覆性演绎
首推林青霞姐姐的电影,我想这大约也是这部剧灵感的源泉
林姐姐的东方不败,柔情是霸业的调味剂
若不是对令狐冲稍动情愫,就真是“皇图霸业谈笑中”了
所以当她翩然坠崖时,我心中所想的
只有英雄生不逢时的慨叹,不失豪杰本色
而没有对一个爱情事业都失败的女子的同情和惋惜
反观这部剧,在前面部分铺垫得太好了
东方不禁完全没有原著中的变态妖魔倾向
甚至也少了些许当世皇者的睥睨天下的霸气
所见所感,皆是对令狐冲的关心与付出
诚然,当看到送令狐冲上少林寺(剧里叫了个莫名的灵鹫寺,天龙乱入?)的人换成东方不败时
看过多年原著的我心里非常的别扭(请原谅我一时难以接受对原著的改编)
但是在看到那句“愿意一命抵一命”后,就彻底被这个角色征服了
再加上之前的冒死杀狼取胆,之后的得知死讯心胆俱裂
不得不说我当时坚定不移地认为既然能改成这样,那结局也一定如我所料:干脆他们就会在一起,也是不错的
哪怕有些误会,有些隔阂,终究是可以过去的
可是剧情的转折实在出乎意料——甚至意外得根本就不合情理
任我行也是邪魔外道,甚至比东方不败杀人更多,何以厚此薄彼?
即使东方有错,一向知恩图报的令狐冲,何以对前面铺垫的恩情全部无视?
我想这是编剧为了证明“三种爱情”的说法吧:
刻骨相爱的人却不是能相伴一生的人
但是这样的改编,如何谈得上刻骨铭心的爱?
王国维先生在谈红楼梦时,有段著名的悲剧评述:
“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我认为刻骨铭心的爱也应该是第三种
“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只有一个“不得已”才道得尽这种悲哀
只有相爱相知却不能相守才算得上刻骨铭心
剧中之令狐冲,不知东方之爱之深,不念东方之情之切,不顾东方之义之恩
何来“刻骨铭心”之说?
只有一个默默付出,另一个完全不领情,如何让观众不对令狐冲口诛笔伐?
类似之爱情,如宝玉之于黛玉,罗密欧之于朱丽叶,情真真意切切
因封建家庭的家长的观念才不能在一起
但两人的情意却从没消散过,反而因这种种不得已而更浓更深
宝玉更是因黛玉之死而出家,朱丽叶因罗密欧的死而自尽
这才配得上是刻骨铭心的爱!
脂砚斋有诗云:
“花爱水清明,水怜花色新。浮落虽同流,空惹鱼龙涎。”
我想这部剧如果改成令狐冲承认和东方的感情,顾念之前的情义
然因种种“不得已”无法团圆,甚至也可以是同样的结局
再加上一个满腔爱恋而“空惹鱼龙涎”的任盈盈
那留给观众的,又将是怎样一部剧集?
我所欣赏的笑傲江湖,我所欣赏的令狐冲,应具“情必酬,恩必报”的豪气
应当有得一知己,人生当浮一大白的潇洒
必须视一切世俗束缚于无物,不然何以“笑傲江湖”?!
剧中的令狐冲如此不堪,与他的尊师岳不群又有多大差别?
在我看来,这部剧里真正笑傲江湖的,唯东方姑娘一个人罢了
可叹演绎如此出色的一个改编东方不败,却没有改编出一个与她一样熠熠生辉的令狐冲
只有一个东方姑娘顾影自怜,如何不叹这可悲的结局!
最后一句话,送给东方姑娘:
爱情就像青藏高原的空气,越是拼命呼吸,就越容易窒息
东方一再向令狐确认“是否爱过我”而不可得,天下悲者莫唯之甚,“渣冲”云云虽过于严酷,委实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