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a2e77c14ce36d3a20483380af23a24/8e0faa64034f78f0a521815578310a55b2191c4b.jpg)
纵观周德东创作恐怖小说的十几年历程,不难看出迄今为止他的作品经历了三个时期。
周德东最初的作品多半很自我,他经常在小说里称自己为周老师,而且时不时的以第一人称讲故事。文字风格虽然潇洒张狂,但独特的恐怖理念总能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真诚与细腻。
第二时期的周德东在作品里主推恐怖理念。
以《焚尸人》为例,几万字的小说刨去主人公心理刻画与其他多余的描写,这是一个简单到可以用几句话概述的故事。屡次挑衅男主人公的焚尸人告诉你,我们距离死亡,仅一步之遥。
这个时期的周德东是忘我的,也是辉煌的。
第三时期的周德东以《奇门遁甲》为起点,
在这个阶段,周德东更加在意逻辑间的精确转换、时空间的周密安排,以及缜密思维的绝妙运用。
比如《奇门遁甲》中,桑丫与娄小楼之间跨越时空的爱情被他处理得严丝合缝;
磨剑四年奋袖出臂的《冥婚》里,他又在边远地区的地势线路上做足了文章。
但无论周德东在其作品里做了怎样周密的安排与部署,我们似乎可以发现,近些年的他开始关注贯穿于我们一生的三类情感——爱情,亲情,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周德东。
当然,黑暗鬼祟的《九命猫》里有爱情,环环相扣的《三岔口》中也有友情的掺入,但在这些作品中,人类的情感只充当了一个推波助澜的辅助角色。在深邃的恐怖面前,这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俨然成了鸡肋。
那么,这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七感》在周德东的作品中,到底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第七感》是“周氏恐怖”的综合体】
在《第七感》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奇门遁甲》的周密逻辑,更可以体会到《冥婚》所带来的那种歇斯底里。
碎花小鳄少了米香晴的隐忍,却多了一份桑丫的执拗;
汉哥不具备娄小楼的专一,但隐约可以从他身上嗅到伏食的气息。
然而不管谁像谁,谁有着谁的影子,《第七感》所持有的精神高度是周德东以往作品中极少见到的。在杂糅了“周氏恐怖”的同时,《第七感》所带来的阅读体验绝不仅仅是脊背发凉、汗毛竖起,更多的,是让你陷入沉思。【《第七感》是一个理想】
《第七感》,周德东用一个更为诡异的故事,提出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情感愿望。
当亲情、爱情、友情被恐怖缠绕,或许我们会沉浸在神经绷紧的状态中无法自拔,但与此同时,这三类始终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情感,会在因恐怖而造成的扭曲中显得愈发单纯与澄澈,让我们得以看清是非与真假,从而提炼出一种叫做“珍惜”的精华。
《第七感》,用恐怖,还原一种最亲切的情感,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