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305贴子:982,277
  • 3回复贴,共1

汉武帝独尊儒术(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关于一个常识的争论
汉武帝要全面加强皇权,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做,那就是如何对待思想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确立怎样的统治思想。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能想到汉武帝的一个著名举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位初年,就听从当时著名儒家学者董仲舒的意见,把其它各家各派的学说统统退黜,单单推崇儒家学说。这个说法在今天已经是一种常识了,几乎所有教科书里面都是这么写的。不管是研究汉武帝学者,还是研究儒学史的学者,都喜欢讲这件事。前者把它作为汉武帝的一项重要事迹来突出,后者把它作为儒家学说的春天来看待。
但我们看《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有分歧的。《汉书》说:“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六经是指儒家最重要的六部经典:《易》《书》《诗》《礼》《乐》《春秋》。这意思是说,汉武帝刚一即位,就摒退其它各种杂七杂八的思想,推崇儒家学说。这里面班固用了一个词“卓然”,说明班固认为汉武帝的这一举动是非常伟大的。另外,班固还在《汉书》里专门立了一份《董仲舒传》,介绍这位向汉武帝倡议“独尊儒术”的学者。班固的这个观点,和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现在人的一般认识是相同的。或者说,我们今天很多人相信,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个观点主要是受班固影响。
我们再看《史记》,同样是谈到刚即位的汉武帝的思想倾向,司马迁却说:“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按司马迁的这个说法,汉武帝相信的哪里是什么儒家学说啊,他最感兴趣的是搞鬼神祭祀这套。《论语》里面记载过孔子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鬼神的问题,孔子是敬而远之、避而不谈的。如果汉武帝是热衷于相信鬼神这一套,那怎么会诚心推动真正的儒家学说呢?司马迁和班固的意见,很明显不一致。而且司马迁也没有专门给董仲舒立传,只是在《儒林传》里面简单介绍了董仲舒的生平,我们数一数,大概三四百字左右,非常简短,压根没提他向汉武帝建议“独尊儒术”这档子事。董仲舒是司马迁的老师,如果老师有这么一桩露脸的事,做学生的为什么不把它记下来?这又是一个疑问。
那么《资治通鉴》呢?《资治通鉴》从第十七卷开始写汉武帝的时代,出场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董仲舒,描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董仲舒给汉武帝提意见。在司马光笔下,董仲舒提了“独尊儒术”的建议了吗?提了,董仲舒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句话简单概括一下,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但至于汉武帝有没有接纳并且实行这个建议,儒学是不是经这么一提就真的发扬光大了,司马光没有更多的评论。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态度。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的沉默,说明他对汉武帝尊崇儒学这件事不乐观。
正因为《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在这个问题上的陈述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今天也有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个问题提出过质疑。既然班固说有那么一回事情,必然事出有因。而司马迁和司马光又都有不太一样的看法,也必然有他们的道理在里面。那么围绕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口号,当时到底发生过哪些事情?我们又该如何来理解这些事情?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06-17 18:24回复
    二、统治思想与宫廷政治
    我们先把三位史学家的争论放一放,回到汉武帝的思想建设这个话题上来。那么在汉武帝继位初期,统治思想上遇到了什么问题?
    统治思想必然和当时的政治、社会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在汉武帝继位以前,他的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时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呢?从秦末战争一直到汉文帝登基以前铲灭诸吕,四五十年间,整个国家和社会可以说没有消停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遭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汉文帝登基以后,以“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为指导思想,像营造宫殿、对外拓张、皇帝巡游这类事情基本不干了,没有太多的国家行为干扰百姓的生产生活,这叫“不折腾”,而且把税率放得很低,农业税基本上三十税一,抽取三十分之一作为税额。让老百姓安心于生产生活,积累民间财富,恢复整个社会的元气。这套统治策略非常有成效,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是尊崇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在当时被称为黄老学说。
    那么黄老学说也可以说就是汉文帝提倡的统治思想了。汉文帝的这个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还影响了他的太太。他的皇后窦氏,也对黄老学说情有独钟。由于这个原因,在汉文帝去世以后,被尊崇为太后的窦氏还是用黄老学说指导她儿子汉景帝,“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汉书·外戚传》)诸窦就是指窦太后的兄弟、侄子们,这些人和汉景帝都被迫学习《老子》。这被迫学习是什么滋味,我们很多人都能体会到。
    而且汉景帝的时候,黄老学说作为统治思想,其实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了。比如七国之乱发生的时候,你用清静无为来对付,恐怕对付不下来。但一方面,黄老思想在社会生产上还有一定的适用性,汉景帝需要继续靠它来发展经济、安定社会;另一方面,碍于母亲的权威,汉景帝也不能公然表示对黄老学说的厌倦。所以在汉景帝时期,没有对统治思想做出太大的调整。
    到了汉武帝登基的时候,这位窦太后还活着,这就升级为太皇太后了,她是汉武帝的祖母。当时这位老太太眼睛虽然失明了,但权力欲依然很强,喜欢干预外廷政治。汉武帝经常要到祖母那儿汇报情况。窦太后当然也是用黄老思想来指导汉武帝工作。但这个时候,窦太后再把黄老思想抬出来,就不是单纯的思想问题了。那不是单纯的思想问题,又是什么呢?皇帝都已经换了两茬了,一个身处深宫的失明老太太,靠什么来把握政局、掌控权力呢?这个黄老思想就是窦太后的一大法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年积极倡导黄老无为政治的,是窦太后的丈夫、汉武帝的祖父汉文帝,窦太后把这个学说拿出来压汉武帝,就是说我秉承了先帝的遗训,我所做的,我对你的指导,那是体现先帝的遗志,所以,你得听我的。也就是说,黄老学说这个时候就变成了窦太后控制汉武帝、控制政局的一道护身符,在这道护身符上依附着汉文帝的幽灵。
    年轻的汉武帝被这位老祖母这么压着,心里是什么滋味,我们先不去管它。有句古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窦太后的做法,即便汉武帝能忍,也已经有人不能忍了。不能忍受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汉武帝的舅舅田蚡。
    田蚡和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是同母异父的姐弟。汉景帝才死,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就把两个舅舅封为侯,其中田蚡是武安侯。当时的汉武帝只有十六岁,这背后当然是他母亲王太后的意志。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王太后和田蚡这姐弟俩也是很有野心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本来如果没有窦太后的话,田蚡凭着帝舅之尊的身份,马上可以飞黄腾达。而现在实权掌握在窦太后手里,朝野内外还有很多窦太后的亲戚、心腹。田蚡一下子想出头,很难。但田蚡又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如果想要在朝堂上分得一席之地,和窦太后的势力发生摩擦,就在所难免。田蚡自己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也是看得很清楚的。虽然窦太后的势力很强大,但为了自己的地位、前程,田蚡决定还是要尝试着跟窦太后叫个板。那么,田蚡会从哪个问题入手呢?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3-06-17 18:25
    回复
      有点意思,水水


      6楼2013-06-17 18:48
      回复
        总算看到不是那麼抒情文的东西了……
        几点意见:
        1.既然都查阅史书了,那为何史书明载「表彰六经」,还硬是要说是「独尊儒术」?汉书艺文志清楚标明了,儒家跟其他百家学说都一样是放诸子略,跟六艺略有明显的区分,为何还是认定汉代人将经学与儒学混为一谈?
        2.若是能跳脱先秦之后的思想还是只有诸子百家这种成见,就会发现,自先秦晚期,诸子学说就已经开始汇融,因而秦汉时期的思想论争,其实是古代王官经学跟汇融后的诸子学之争。同时,汉代整体学术思想,的确渗透了相当的阴阳灾异思想,以太史公对孟荀列传邹衍所占的篇幅,以及纬书的出现,都可证明灾异思想在汉代的盛行。因此,只要能区分经学不等於儒学,三本史书在此处的记载并无冲突。
        且刘彻之所以被评价是「暴」,就是因为跟赢政一样,亦使民力过甚,只是他最后及时收手(轮台之诏),所以汉朝没被搞垮……


        7楼2013-06-17 2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