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53,463贴子:16,717,645

哲学日记2007.8.7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哲学日记

  一切都应该变得循规蹈矩些,或者说那种自然学习的存在,让它自身与我合为一体,充满了美妙的引力,精神的重力将把我变为一颗沉默的钉子妥当地"压"在那里,在临摹般的学习中让他们的思想和文字的各种色彩尽力以最恰当的方式描绘在我的心灵,“我”的背景会将这些色彩元素以自身的印记方式摆放出来,那些排列与组合会在每一个细微处闪现着唯一的“逻辑光辉”。

  但这些话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个苛求,尽管我把时间定在九月,但现实的情景,那种将要进入时所流露的胆怯与犹豫时常在心中出来打扰。我很矛盾,而且这种矛盾的痛苦已经初初开始在心中放射了。虽然扑向奋斗的心依然坚决有力,但来源于巨大惯性的逃避还在发挥最后的抵抗力量,,这些年我一直在这种懒惰意志中鬼混的,对于它的催眠来说,除了老实沉睡外,我别无它法。在那儿,我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种能超出一只懒洋洋的绵羊的神情。^_^没有人会在梦中死去,我所制造的梦境仅仅是一种清醒的现实。对钟点而言,那个人仍然保有细腻而敏锐的操控,只要他觉得应该醒了,从一种时间进入另一种,那会非常自然,即使是在忘记了所有的催眠中,他本能的力还是足够地要照出光来。

  坦白说我非常厌恶现在这样的书写,但改进它,,此项对我来说巨大的技术性困难就像九月的阴影一样,让我想逃。但又不想看其他的一些刺激物(书)来唤醒沉睡的创造力,以达到书写上最起码的舒适,那些充满了和谐与美的规范句式,会照耀给我新的影子,获得了光亮,但影的限制也会陪伴临摹的人,那会有损我的自我形象。那我是在希望无中生有吗?,我具备这样的耐性中的力量吗?事实上我即拒绝沉思的黑暗(脑中书写)又不想通过触碰任何书籍接受馈赠,但还要渴望舒适,是,是很荒谬。懒惰的完美主义者在被一种有益他成长的矛盾所分裂,在冲突中,他会捅破那层窗户纸吗?,他会看到光明的,当他真正想看到的时候。他对自身施加多大的压力,就对现在看起来很巨大的困难施加多少。他能推动自身,就能推动那些困难。
  


1楼2007-08-07 03:44回复
    无语。。。


    2楼2007-08-08 18:21
    回复
      希望加精,,,我爱好虚荣,如果它能转化为一种鼓励鞭策的力量的话,它的虚无就会具有一种间接的实感,它不会直接地带来力量,但它可以在力量的制造过程起着某一反应物的作用,即使是催化剂,我们也要给予它足够的尊重。间接的实感,也是实感。:


      3楼2007-08-08 20:00
      回复
        路过...


        4楼2007-08-08 20:05
        回复
          人最初想在世界上强调自我,便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发现世界上比自己更响的声音多无数,人感到困惑。
          人想强大自己的力是,便从外界吸收力量。人模仿着外界,强化自我的同时,经历着被异己力量吞噬的危险。人为此感到不安,对外界有一种排斥。
          人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便不再排斥外力,反而欣喜于外力的到来。


          IP属地:四川5楼2007-08-08 20:14
          回复
            最后一种欣喜是经验主义的,,他以为自己不怕,,,但他还有怕的东西,不怕是一种感觉,一种把心中各种想象进行归纳,以形成一个聚焦的对象,再对之投映的假想判断,,他只对那些想象力范围(来源于经验,想象力本身的强弱也是一种经验)内的东西有着准备起来的免疫力(他称为不怕),但对那些“经验”之外的,虽然他可以用类似“之外”的语言对之命名,但他无法准确估计在真正面对那些“之外”时的自己的反映,经验在这里会对未知沉默的,,一种本能,,,所以楼上的判断为什么何以会“看起来”竟会如此正确呢?为什么?,,哈哈^_^


            6楼2007-08-08 20:36
            回复
              与无赖有相同的感受 虚荣象兴奋剂一般有效 使人高亢激昂附有活力 世人把虚荣定义为贬意词 不过是不懂得知止 最终为虚荣所摆布而受其害 世间没有一种感觉是多余的 它们本应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工具 世人却多成了这工具之工具 而要驾驭这些情感工具 便要学会知止


              7楼2007-08-08 20:37
              回复
                或许严谨的说,他“可能”还有怕的东西,因为他的判断无不受着经验的限制,,无论是在经验内还是在经验外,无论经验成分的多少强弱,这种“可能”必须存在,,,他的判断,这种关乎未来的事,一定会出错的,因为他是个人,,,^_^


                8楼2007-08-08 20:41
                回复
                  “世间没有一种感觉是多余的 它们本应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工具 世人却多成了这工具之工具 而要驾驭这些情感工具 便要学会知止 ”

                  给我很大的启示:这世界上一切的东西,都可以利用,不必废弃,更不必排斥。

                  只是理论上如此,实际中无法做到,比如说,我在喝汤时,忽时飞进一只绿头苍蝇……


                  IP属地:四川9楼2007-08-08 20:47
                  回复
                    是 毕竟人非草木 有时候道理明白了 却无法在确实的情况把它们用上 人何以为人 便是如此


                    10楼2007-08-08 20:52
                    回复
                      不过,理论上存在可能,现实中也就可能出现……如果我没有看到那只苍蝇,就将它喝了下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若有那些心态特好或饿得快死的人,也会无动于衷地将苍蝇吃掉


                      IP属地:四川11楼2007-08-08 20:55
                      回复
                        一件东西的作用更多的是在与其他东西的关系中被显现出来的,,而主要并不在它本身对本身作出的说明,,,如果一样'虚‘的东西能在和其他的互动中去推动另一些的实感,,我就可以认为它“本身”也是有实感的,这就是价值的衡量原则,,尽管运用它会让词典看起来要消失,,但只是使词典扩大了,精细了,,公正了,合乎人性和优美了,,但它会对我们智慧的眼睛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实是运动的,,,相对固定的只有稀少的规则,而我们尤其要看清楚那些给格式各样的物体贴性质的标签,小心划分的爱好,,,,使用固体来解释固体的做法是极其又显得,因为在哪里没有法则在事实中的运动力量,,,这些没有生气的积累只适合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者通常不喜欢数数。。


                        12楼2007-08-08 20:57
                        回复
                          哈 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心态还没好到能乐呵呵美滋滋的喝下一碗有绿豆苍蝇于中游泳的汤


                          13楼2007-08-08 21:02
                          回复
                            一件东西的作用更多的是在与其他东西的关系中被显现出来的,,而主要并不在它本身对本身作出的说明,,,如果一样'虚‘的东西能在和其他的互动中去推动另一些的实感,,我就可以认为它“本身”也是有实感的

                            意思是说:能够作用于实物的,就是实在的。那么,事物是否实在的标志,就是与实物能互动。


                            IP属地:四川14楼2007-08-08 21:02
                            回复
                              生活当中的选择是因为生活的磁铁把我们搞成那样,这些吸附是自然地,,合乎一般地生活自身的性质,但精神追求中,我们必须看的更远些,,,不同的领域对视力有不同的要求?。。


                              15楼2007-08-08 2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