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感:
《孙子兵法》第一篇就教我们作战双方要以“五事七计”做为对比的标准。“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熟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然后《孙子兵法·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其下攻城。”又指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但我觉得孙子他所指出的“知己知彼”的标准缺少了两个要素和一个要点。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作战双方作战的目的是不是具有共同性。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与你作战,我的目标是当霸主,你的目标也是当霸主,这样我们才叫有共同目的性。而如果你是为了当霸主要攻占我的国土,而我的目的只是要防止你掠夺我的国土,那显然我们的目的不一致。如果出现了目的不一致的情况,那就意味着我们首先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个是要具有“预料之外”的预见性。因为一旦作战,就是意味着敌我双方将会损失国力。而孙子却没有提出“第三方”的突然干预。这个“第三方”是敌人与我之外的中立方。而一旦在战争中我与敌人都损失惨重之时,突然出现一个第三方来收“渔利”,这便会打乱我们原先的计划。而“预料之外”是很常见的,也不是特指突然加入战斗的第三中立方。这需要我们具有“以可变应不可变”的魄力。还有一个要点是孙子所没有提出的——“攻心”。孙子一味主张开战之后就以谋取胜,很多都是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来对敌。却也有说随时对形势的变化而进行变化,而所提到的“攻心”也只仅仅是灭敌气势。
《孙子兵法》第一篇就教我们作战双方要以“五事七计”做为对比的标准。“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熟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然后《孙子兵法·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其下攻城。”又指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但我觉得孙子他所指出的“知己知彼”的标准缺少了两个要素和一个要点。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作战双方作战的目的是不是具有共同性。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与你作战,我的目标是当霸主,你的目标也是当霸主,这样我们才叫有共同目的性。而如果你是为了当霸主要攻占我的国土,而我的目的只是要防止你掠夺我的国土,那显然我们的目的不一致。如果出现了目的不一致的情况,那就意味着我们首先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个是要具有“预料之外”的预见性。因为一旦作战,就是意味着敌我双方将会损失国力。而孙子却没有提出“第三方”的突然干预。这个“第三方”是敌人与我之外的中立方。而一旦在战争中我与敌人都损失惨重之时,突然出现一个第三方来收“渔利”,这便会打乱我们原先的计划。而“预料之外”是很常见的,也不是特指突然加入战斗的第三中立方。这需要我们具有“以可变应不可变”的魄力。还有一个要点是孙子所没有提出的——“攻心”。孙子一味主张开战之后就以谋取胜,很多都是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来对敌。却也有说随时对形势的变化而进行变化,而所提到的“攻心”也只仅仅是灭敌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