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了,终于要拼凑出早该成型的文字。
我的青春与这三个字重叠:五月天。
2007年.
那时的我,幼稚冲动。也就在那时,五月天这三个字开始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些许印象。青春懵懂,和其他人一样,我爱听朗朗上口的旋律,爱收集美女帅哥的图片。因此,五月天这三个字也就仅仅与《恋爱ing》的音律萦绕在一起,再无其他。
2008年.
那个爽朗澄澈的秋日傍晚,偶然邂逅一句歌词——“我坐在床前 望着窗外 回忆满天 生命是华丽错觉 时间是贼偷走一切”。在整首歌沉郁暗涌的基调下,这句歌词显得很扎眼。欣赏之余,讶异于歌词中的锋利的文法。明明很普通的几个字,却可以被排列成如此犀利的句子。直入人心,刀刀见血。后来才清楚,原来,这首犀利的歌,有一个很惹眼的名字——《如烟》。而创作这首歌的人,便是影响了我六年甚至一生的神——五月天。
总是爱追根溯源。好奇心指引着我,在百度上查阅了《如烟》的所属专辑。正如绚烂的朝霞身后总有淡蓝色苍穹的映照,这张专辑也有个氧气般的名字——《后。青春期的诗》。
专辑中的十二首歌,我不知道当初循环听了多久。我只知道,从那以后,在我的生命中,五月天不再只是个乐团,他们用或温柔或犀利的文字,或舒缓或摇滚的曲调,撑起了我灵魂的孤塔,让我这只疲惫的身躯,终于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于是,搜集五月天的信息便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不觉得疲惫。
那年,我十七岁。
感谢你们,让我在有五月天歌曲的地方睡着,在有信仰支撑的地方醒来。
2009——2011年.
这三年里,我搜寻了五月天所有的信息。而这三年驻扎在我心里的,不是音乐,而是一种信仰。我开始变得疯狂,我用冠佑的那句“青春是用力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作为座右铭;我的MP4里三分之二是五月天的歌;我会兴奋的和他人说我是五月天的歌迷······
那时的我,弱冠之年。学习苦累之余,我享受歌词中的那些文字带来的冲击力。那不是歌词,分明是一幕幕华丽疯狂的青春话剧。欣慰的是,在我独自享受这份震撼之时,我也将它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五月天,其中不乏一些成为了像我一样瞬间疯狂而不可收拾的暴民。
感谢五月天,让我这三年的等待不落空。疲累之时,在音符的那头,总有双无形的手在抚慰我。
2012年.
这是不平凡的一年:高考,末日,五月天。青春如同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无畏未知的远方,昼夜不停的奔驰。而我,也在这匹骏马上,准备迎接自己的《第二人生》。
这是一张让我疯狂的专辑。身体内的每一处毛细血管都沁满了五月天的音乐。“摸不到的颜色 是否叫彩虹 看不到的拥抱 是否叫做微风”、“当星宿都沉没山岳 只盼你会抬头 看我寄托的 弯月”、“成熟就是 幻想幻灭 一场磨练 为什么 只有梦想 越磨越小 小到不见”、“出生的那一年 转眼就这一天”······而承载于歌词之上的,是我亘古不变的信仰和追求。
我变得越来越疯狂,执迷不减,信仰依旧。终于,在2013年的6月11日,在那个石家庄难得的爽朗苍穹下,我见到了五月天。那晚,我早已忘了自己是谁,而所有的文字,在那一刻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那些曲目,我早已烂熟于心,那五张面孔,也早已嵌入了我的神经。可为什么,我还是如灵魂出窍一般无法自持。而最令我惊异的,是一整场演唱会下来,我竟然没有掉一滴泪。我知道,台上卖命演出的五个人,不止是五个普通生命,而是我心中的神,而那些咸涩的泪水,也许早已和信仰融为一体,再也无法剥离落下。
现在的我,二十一岁。正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传教着我心中的信仰。窗外夜色正好,星空之上悬着一枚上弦月,晚风宜人。而此刻正在看我文字的你,不管是否喜欢五月天,请你明白:我不需要你的理解,只需要你的放纵。放纵我的疯狂,不要破坏我沉醉于五月天的信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而在我的青春区段中,我不是一个人,因为,
我,不曾离开,五月天。
执迷五月天的大萌
2013.7.17 晚